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江 《新闻世界》2013,(4):51-52
广播自上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广播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广播节目样式多种多样,新闻类的、评论类的、知识类的、综艺类的……这些节目让人们在收听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而在这个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人群喜欢轻松愉快的氛围,全身心的投入而忘记烦恼忧愁。综艺类的广播节目就为这类人群打开了通往娱乐、休闲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当前996工作制度下,作为综艺节目主要收视群体的年轻人开始希望逃离都市的疲倦,追求美好恬静的生活,因此衍生出了一批慢综艺。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播出的综艺节目中,观察类综艺占据近20档,节目类型涉及家庭、婚恋、育儿、空巢青年等,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并且参与嘉宾不仅仅局限于高流量明星,有很多节目直接定位素人参与,展现素人真实生活,这样可以更加接近受众的心理状态,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观察综艺,他们都期望在情感综艺扎堆的今天,可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3.
马瑞 《新闻世界》2014,(8):46-47
专业化的综艺频道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系列频道中收视靠后,原创节目则依靠《开心吧》等搞笑哑剧抢占市场份额。这样的节目其内容和风格都不足以成为一个综艺频道的立足之本。作为综艺频道,开发自己的原创综艺节目才是长远之道。本文分析了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的现状,提出了综艺节目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综艺节目专业化道路如何推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慢综艺在综艺节目市场上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早期推出的体验类慢综艺仍是当前热度较高、品类较为丰富的慢综艺类型,随着节目市场的发展,这类节目也出现了利用明星流量的娱乐化倾向和同类节目扎堆的同质化问题。在市场渐趋饱和的态势下,如何突破“双化”问题并实现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转型突破,则需要节目更关注其差异化升级和文化价值深化。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你好,生活》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节目在叙事主体、框架和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为当前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叙事结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慢综艺是与快综艺相对的一组概念,主要体现在创作理念上不追求戏剧冲突而是追求平时的记录嘉宾自然的状态。慢综艺的火热离不开当下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满足温饱后的大众在生活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类慢综艺恰好契合了大众的心理,为大众展现了桃花源似的生活状态。体验类慢综艺的火热也离不开节目自身的优势,画面赏心悦目,着重人与人之间朴实的情感。体验类慢综艺的火热也再次体现了时代背景对艺术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开播两年的西安综艺广播是陕西省首个制播分离运行的调频广播,大板块节目几乎全部来自外购,综艺员工绝大部分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如何让这些年轻的文学编辑时刻铭记“综艺特色”?如何让广大听众从众多的频率中一下子记住“听评书、讲故事”的综艺广播?如何让综艺广播风格站稳市场?“综艺小平台”成为西安综艺广播彰显品牌个性的独特空间.  相似文献   

7.
谈话节目“谈”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显著增强,反映老百姓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电视纪实栏目、作品和开通听众热线的广播谈话节目风靡一时。据统计,目前国内谈话节目已达到200多个,内容相当广泛,有新闻信息类、科技教育类、生活休闲类等,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收视风潮。谈话节目的出现无疑是电视事业深化改革的结晶,是电视传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蔡雯婷 《新闻传播》2018,(15):52-53
近日,《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火热上映,"慢综艺"节目再次回归观众的视线。回顾2017年,众多内容注重生活情感、形式轻松缓慢的综艺节目频现荧屏,"慢综艺"作为现今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成功打破了竞技类综艺长期霸屏的局面,为受众带来了一种新的节目体验。本文将以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向往的生活》的节目特点,挖掘其热播原因,并对"慢综艺"节目未来如何进行有效传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王心明  徐明 《东南传播》2021,(6):129-131
乡村生活类慢综艺是近年来较为火爆的综艺节目类型,以《向往的生活》《野生厨房》《三个院子》等为代表的头部节目引领着这类综艺不断创新发展,但此类节目更多的处于一种外部视角的控制之中,缺少对真实乡村生活的理解与展现,很多时候节目对劳动价值的诉求处于游离偏失状态,没有把劳动以及基于劳动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想象作为节目制作的核心理念,[1]存在劳动价值引导偏失的问题.通过以这些节目为案例,分析乡村生活类慢综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以期实现节目的升级进阶.  相似文献   

10.
张晨 《新闻传播》2023,(4):90-92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不光内容愈发精良,在类别上也大胆创新。从亲子类综艺《爸爸去哪儿》、竞技类综艺《奔跑吧》,到时下正热的“慢综艺”《向往的生活》,无一不昭示着国内综艺节目的革新。《这!就是街舞》作为选拔类真人秀节目,首次将街舞与真人秀结合,并融合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引发了不少网民对“街舞”的追捧,同时也为选拔类真人秀节目开拓了新的主题,在叙事模式和理念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希望通过对该节目的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叙事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功叙事策略,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军旅生活为每一个拥有军人梦的人所向往,也是广大社会大众好奇而希望一探究竟的领域。军旅类真人秀节目作为综艺类节目“开疆扩土”一个新疆域,正式将“军人”这个职业展现在广大受众面前,引起了综艺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片军旅热。本文主要是以《真正男子汉》作为研究对象,从节目定位、节目形式和设置、节目内涵、节目拍摄等多方面分析了节目的一些成功特质,从而为今后相关军旅类真人秀节目的获取成功提供了某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传媒中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团队架构等固有的模式。现如今,主持人在新闻、综艺、文艺、经济、谈话类等节目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范围甚广、影响甚远。本文只就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谈点个人的思索,一孔之见,求教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秦九红 《中国广播》2006,(12):62-64
早在二十多年前,盐都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叫盐城县广播站)就创办了一档融汇文学、音乐、戏剧、曲艺、电影故事等多种文艺门类的综合节目,当时取名叫《文艺百花园》。后来因为听众反映良好,这档节目就一直保留了下来,并不断更新改版,节目名称也在1998年改为《综艺走廊》。去年《综艺走廊》被盐城市广播电视局评为“名优栏目”,并报江苏省广电局参加名优栏目评选。多年参与《综艺走廊》的实践,使我悟出要办好广播综艺节目,必须做到三个“强化”。  相似文献   

14.
文博类综艺节目在普及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宝藏》《我们的宝藏》等文博类综艺的涌现和火热,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形态在不断改变,社会功能更加多元。本文以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我们的宝藏》为例,通过分析节目的社会功能,以期为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视听新媒体与广电节目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普及以来,广电节目的形态就一直在不断变化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新闻类、社教类、文艺类和服务类几乎是节目制作与节目奖项评选的惟一标准,后来这四类节目形态被更为细致的区分为新闻报道类、新闻评论类.综合晚会类.游戏娱乐类、生活类、青少类等,而且经济类.体育类、音乐类、益智类、法制类等节目形态日渐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鄢然 《新闻前哨》2012,(4):64-66
目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大致可分为新闻类、政治经济类、历史文化类、综艺娱乐类和生活服务类。不同类型对主持人自身修养、阅历、语言风格的要求都不同。虽说每个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基本上做到了以下几点:找准角色定位在大多数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主要承担着四种角色:组织者、参与者、倾听者和传播者。首先是组织者,  相似文献   

17.
帮忙节目以精准的节目定位、纪实的采访形式、良好的播出效果,获得越来越多听众的喜爱,同时也成为各新闻媒体的品牌。那么,广播类帮忙节目如何能获得听众的青睐呢?在众多的节目中,帮忙节目如何脱颖而出呢?做好广播类帮忙节目,又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本文总结了安徽广播电视台首档广播日播帮忙类节目——安徽生活广播《1055爱帮忙》节目的经验,并对广播帮忙类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方卫视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随着地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的盛行,新闻主播开始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各种综艺娱乐节目中来,他们或者以嘉宾参与节目,或者亲自披挂上阵参与主持,这一方面是通过知名新闻主播的影响力来为节目营销,一方面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匮乏的表现,电视新闻节目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不一,主持人在这两种节目中游移必定会对节目带来一定程度伤害。  相似文献   

19.
观察类综艺2.0时代到来后,主打情感互动的节目呈井喷式发展,此类综艺如何在同质化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难题。随着《我和我的经纪人》《令人心动的offer》等节目的热播,观察类综艺逐渐由情感类转向专业类,在题材、结构价值等方面有所创新,打破了"秀"的痕迹,但拓展空间还有待挖掘。本文以浅析《令人心动的offer》节目的创新突破,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提出观察类综艺节目发展的突破口与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融媒时代,我国综艺节目借助新媒体技术使得生产流程大大加快的同时,节目内容更有针对性,传播渠道呈现立体化.年轻态的语境,多元化的内容,更使得综艺成为深受青少年欢迎的节目形式,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将梳理综艺节目在青少年美育视域下的发展表现,探讨综艺节目作为建构青少年审美观的重要媒介,如何引导青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