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普斯最初从心理学的角度,用移情来解释心理错觉问题,进一步将之应用于美学领域,和他的伦理学思想结合,使移情成为自己美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李晶娟 《考试周刊》2013,(37):158-159
移情最初是出现在美学中的一个概念;随着移情理论的不断发展,日趋完善,心理学家们把它引入了心理学领域。本文着重阐述了人格、依恋、父母教养方式、性别等因素对移情所产生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有必要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整合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用以探讨各种因素对移情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及贡献作用,从而找出影响移情相对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语用移情与教师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移情与教师语言张仰奋一、语用移情:概念及其运用策略语言学家们借鉴了美学、心理学中移情说的理论,用于研究语言交际,提出了语言学中的移情。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要充分考虑到交际的另一方面,才能最成功地达到交际效果。本文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语用移情在职...  相似文献   

4.
移情(Empathy),最早是美学领域里的一个概念,现已经应用在外语教学领域。移情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外语教学。本文从语用移情(Pragmatic Empathy)的几个原则出发,探讨语用移情在医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言中的应用,来帮助大学英语教师更好地开展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翻译移情说     
将移情说引入翻译学领域,分析探讨移情说翻译的内涵以及移情说在翻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移情说美学心理学的意义,对翻译过程进行解释并阐述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美学史上,首先对移情现象进行过具体深入研究而形成“移情说”的,是德国的立普斯.“移情说”是心理学的美学派别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曾经风靡欧美.当时有人甚至把它比作生物学中的进化论,把立普斯比作达尔文.这当然是言过其实了.但是以往我国研讨“移情说”,偏于美论的角度,却走上另一极端.从美论的角度看,“移情说”否认美的客观性,混淆了物与心、对象与主体的原则界限,颠倒了  相似文献   

7.
以心理学方法研究美学有4种观点:立普斯移情理论认为审美欣赏实质为移情过程,偏重由我及物;谷鲁斯内摹仿说认为审美核心是“内摹仿”,偏重由物及我;巴希的同情象征主义说认为美存在于心灵与对象发生同情共鸣之际;伏尔盖特移情说认为审美是超越自我的“客观感情”。  相似文献   

8.
“同情”和“移情”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对“同情”和“移情”的研究是道德情感研究发展的一条主线.本文分析了从“同情”到“移情”所代表的道德情感研究重心向认知的偏移对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移情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情(Empathy)最早是一种美学理论,是由德国美学家劳伯特费肖尔(Robert Vischer)于1873年提出的,称之为“审美的象征作用”,即“把情感渗进里面去”(Einf櫣hlung)。后由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Lipps)把移情这一理论引入心理学领域,并发扬光大,成为盛行于19世纪欧洲大陆的心理美学思潮。概括来说,移情理论是指人们在观照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审美活动就是把自我的内部活动移入到对象中去,对对象作人格化的观照,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移情作为跨文…  相似文献   

10.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的西方移情论美学流派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有了理论萌芽,但以浪漫主义的自我观和严格的心理学分析的为其理论基础。而费舍尔父子完成对移情美学思想的最早的明确而系统的表述,是西方移情论美学直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1.
语用移情是在研究美学与心理学中的"移情"的基础上产生的。语用移情及其运用对谈话节目主持的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对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用移情进行分析,阐述了语用移情在谈话节目主持中的作用,指出了在主持过程中出现的语用移情失误,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艺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移情”是心理学中的的概念,是指对应角色的一种心理换位。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运用“移情”方法,可以实现较好的教育激励效果。本文对该效果进行了心理分析,并对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特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审美认识过程中,美学移情与哲学抽象有着天然的思维契合。美学移情处于审美欣赏的实质位置,是审美主体向对象“灌注了生命”。美学移情有着强烈的主观感性体验特征,但却内涵着深刻的哲学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哲学抽象是美学移情的思维基础,美学移情是哲学抽象的客观显现。  相似文献   

14.
<正>一、关于移情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移情就是一种投射。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总是把过去生活中对某些人的感知和体验安到新接近相识的人身上,这就是"移情"。今天,虽然在精神分析领域里对"移情"有着  相似文献   

15.
移情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对他人情感和意识的主动感知。语言是移情的基本手段和主要途径,人们需要通过移情来完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对语言沟通的方式和语言表达的内容就产生了一定的要求。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移情”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英语口语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美学、心理学中的移情为理论基础,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提出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助于语言的理解、有助于消除误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等三方面的作用,并就如何克服移情障碍提高移情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审美与移情     
本文从美学方面对移情理论的概念、内涵和形成与发展作了充分阐述.并通过对与移情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对移情在审美活动中的现象和作用,以及移情在艺术创作、审美欣赏中的运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不是以理性态度来感知对象,而是与个性化的生命存在相联系。用自由的、理想化的和协调的性格和禀赋来感知它.通过把自己投射到世界万物之中去,使生命的活力激荡在对象里,来体验自然万物的生命,使主体与对象相互理解,人与自然真诚沟通,达到合谐共存的境地.从而体会自我生命活力的丰富、充盈,玩味作品形式,就是玩味自身生命活力,从而获得美学意义和实现对自我生命存在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从美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层面分析移情在艺术意象生成中的基础地位。有移情才有真的艺术创作,也才有真的艺术欣赏。以此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争论进行分析并质疑,认为移情是解决此分歧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关感即直觉”理论可以说是朱光潜先生美感经验分析中的基础性理论,这一理论融合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心理学》这部著作中,朱光潜先生从“形象的直觉”开始谈起,融入“距离说”和“移情说”,多角度对作为关学体系核心的审美经验进行了阐释。这里我们主要从朱光潜先生确立自己早期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立足点之“形象的直觉”这个角度对朱先生的审美经验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格式塔心理学作为20世纪西方心理学界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强调知觉“整体性”的观点,在西方的许多学术领域里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的近20年里,其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应用于对艺术的分析与研究,其理论内核与方法途径等,更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本文将观察视角投向格式塔心理学在中国音乐美学领域中的运用,以近二十年来诸多与此有关的国内外的专著、学术论文为观察对象,希图通过评述与思考来探讨格式塔心理学对中国音乐美学研究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