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轮船》和《白鹿原》采用了相同的虚景设置、现实主义与魔幻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两部小说都具有悲剧性。但《白轮船》和《白鹿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质,在篇幅、人物性格表现以及作家的价值取向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李跃 《文教资料》2013,(5):15-17
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两部小说《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在主题创作上体现出共同性和延续性。这两部小说分别以英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为背景,阐述了作家所推崇的"只有联结起来"的小说创作主题,而"婚姻"则毫无例外地成为作家努力达成"联结"的纽带。但是,无论是在《霍华德别业》,抑或是在《印度之行》中,"婚姻"并没有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小说主人公最终都不同程度地走向分离。作者通过比较两部小说中以"婚姻"为纽带的"联结"主题,分析"联结"的艰难过程和失败原因,指出福斯特"联结"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正在古今中外小说中有一类幻想小说,深受读者欢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如此,在法国科幻小说中有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这两部小说都是幻想类小说中的佼佼者。两部作品问世相差不过百余年,但在叙述上都体现了幻想的特点,给读者营造出变幻莫测的神秘氛围。一、《西游记》与《地心游记》幻想特点的相同之处东西方这两场奇妙的旅行带我们穿梭于人神魔三界,行走在地心之中。尽管两部作品是东西方不同文化环境的  相似文献   

4.
小说《银冠》与《药》都运用简短的故事和犀利的手笔反射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以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但两部小说不仅在对主导意象和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有着极大的相似,而且不谋而合地表达了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读奥斯丁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便想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红楼梦》,同样都是世情小说,都是讲述一个贵族家庭的故事,甚至在小说的剧情安排和人物性格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只存在于表面。当读完《庄园》,便觉与《红楼梦》相比较,两部小说的主旨不同,作者的视角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
张承志的《黑骏马》与马尔扎克《沙漠里的爱情》是两篇理性较浓的小说,小说在对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探寻方面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思维。两部小说都触及到相关的物象描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美感效应。在情感的流向上,两部作品也有相似的情感流程,使小说产生了一种诗意美。  相似文献   

7.
《废都》虽是一部都市小说,都内蕴着作家强烈的乡土情怀;贾平凹通过营造埙乐和奶牛这两种乡土文化物象,展示了他对现代都市文化的批判精神;小说充分表现了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一代乡土文学家矛盾扭结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舍伍德·安德森的《丛林中的死亡》与鲁迅的《祝福》都取材于社会底层不幸妇女的悲剧性命运,都塑造了相似的妇女形象,营造了忧郁与悲凉的世界,揭示了孤独与死亡的主题,而且都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表现手法达到真实感人的客观效应。社会背景的相似性与作家的文学使命感的一致性使两篇小说结成一对异国姐妹,但由于中美两国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又使得两篇小说各自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和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同是存在主义的作品,共同反映了世界的荒诞和人与世界的孤独无助。然而,由于受不同文化影响和作者视角、表达手法的各异。两部小说在叙事结构和精神向度上却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马伯乐》与《龙子》都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这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使每一个中国人都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对两部小说进行后殖民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战争观和她们对文化殖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的小说单元中,录有鲁迅的《药》和叶圣陶的《夜》。这两篇小说分别写于 1919年、 1927年,时间前后相隔 8年之久,但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一、小说取材   这两篇小说均取材于重大政治事件,都描绘了革命低潮时期的中国社会。《药》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中徐锡麟、秋瑾被害;《夜》则反映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而作家们也正是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笔,关注生活,反映生活,探寻中国的前路。   二、标题艺术   《药》《夜》都是一字标题,简洁至极而又意味深长。这两个标题都虚实结合,富…  相似文献   

12.
回首20世纪,《紫颜色》与《宠儿》都是轰动美国文坛的经典之作。两位同样成长于20世纪60年的黑人女作家,都分别因这两部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尽管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之间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对于两位作家及这两部作品却鲜有人进行比较。本文将在文化寻根意识、对宗教的态度,以及颜色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对两部小说进行相似性的比较研究,进而找到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3.
《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均为动物小说之经典。尽管是在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下,两部小说却呈现出众多相似之处。将两本小说的动物意象进行对比,发现两部小说中的动物意象都与其传统意象有很大差别:狼不再自私、凶残、狡猾,而是富有智慧、团结并且有着丰富情感的精神载体。狼之间的关系与雪橇狗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强调和谐共处,而西方注重竞争。但两位作者在文中都体现出他们对尊重、爱护环境和动物的呼吁。  相似文献   

14.
日本读本《三七全传南柯梦》是曲亭马琴受唐小说《南柯太守传》的启发而创作的。虽然两篇小说都具有佛教思想,但其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具体阐释不同。笔者试图通过两者的比较,凸显不同时期中日佛教思想因本土固有思想文化的互融而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霍桑小说《红字》中的海斯特和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都是东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她们都是为爱情而勇于和强大的社会对抗的反叛女性,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作者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两位女性的命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看《当代》     
如上期一样,本期《当代》推出了两部长篇小说。不知是否凑巧,这两部小说的作者王刚和王海都是当红的影视编剧。“影视与小说创作的关系”这个话题,想避都避不开了。王刚的《英格列士》(长篇)篇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白鹿原》与《秦腔》两部小说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比较,以新的视点解读了两部作品内在的文化学意义,探讨了当代乡土小说从人文性到现实性,从文化守望到文化凭吊的发展路径,给予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以更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小说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在主题和人物布局上都有着相似和对应之处,但也有着许多明显的不同。本篇文章试着从内容、主题等多方面分析和比较两这部小说,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着两部小说。  相似文献   

19.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多部短篇小说中最为引人深思的一篇,这部小说主要是探讨范柳原和白流苏两个主人公在战乱及其前后,如何生存和挣扎的作品。而秋微的《莫失莫忘》也是以林小枝和许友伦这两位主人公的爱情的发展贯穿小说始终。这两部小说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爱情的小说,两位作者都是将众多社会事件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0.
华裔女作家伍绮诗(Celeste Ng) 2014年发表处女作《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 2015年发表新作《上帝帮助孩子》(God Help the Child)。两部小说在时代背景、情节结构和思想主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互文性。挖掘这两部小说之间的互文关系,揭示莫里森和伍绮诗在少数族裔面对美国强势的主流文化时,如何生存的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