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小说、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年龄代称问题。这些代称都有出处,不少代称至今仍在沿用。不满周岁称“襁褓”。“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两至三岁称“孩提”。“孩提”指儿童、幼儿。男孩八岁、女孩七岁,称“始龀”,指小孩换牙。男孩七八岁亦称“垂髫”,指男孩下垂的头发。关于男子的年龄代称,还有这样的说法:“人生十岁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有人注释说:“十岁曰幼,时始可学也。”后来沿称十岁为“幼学之年”。青年男子二十岁,还不健壮,称“弱冠”,表示还年轻,但可以戴帽子了。“三十曰壮有室”,是说…  相似文献   

2.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孔雀东南飞》)课本注: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朱东润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结发,指成年,古代男女成年时要头发结上,古制,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都是成年的标志。这两条注释都明显地把诗中所言“结发”看作是古时男女的冠礼、笄礼。这是不  相似文献   

3.
阅读、学习古代诗文,有时还要遇到对年令的称呼的问题。比如潘岳的《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文中的“弱冠”、“知命之年”怎样理解呢?这就需要知晓古代对年令的称呼。“弱冠”即“弱冠之年”古代当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后来就用“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令。《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但是,女子二十岁左右的年令,却不称“弱冠”,而称做“及笄”或“笄年”。这是因为古代女子到成年时就可以盘发插笄了。笄(ji)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因此,女子成年时就叫  相似文献   

4.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见新编高五册《孔雀东南飞》)其中“结发”一词课本注释为: “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联系诗歌上下语境,笔者认为此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该当何解?课本注释:“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  相似文献   

6.
“结发”注释质疑《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度,黄泉共为友”句。课本把“结发”注释为“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我以为这样注释不妥。“结发”诚然有“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谓童年或...  相似文献   

7.
“结发“注释质疑”山西许存浒《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句,课本把“结发”注释为:“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我以为这样注释欠妥。“结发”诚然有“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  相似文献   

8.
正1.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来因此以"垂髫"指童年。B."及笄"指古代女子至二十岁时,会将头发簪起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及笄表示女子成年。C.唐代诗人杜牧《赠别》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用"豆蔻年华"指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D.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弱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年龄已二十。  相似文献   

9.
填字游戏     
横向:一、佛寺中主要供奉佛祖的大殿。二、指男子年满二十岁,到了成年。三、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道是无晴却有晴的上一句。  相似文献   

10.
新编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必修本)语文第三册课文《孔雀东南飞》是传统名篇,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其文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现不揣谫陋,以俟方家指正。1.“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结发”,教材注释为:“古时的人到了一定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的。”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似欠准确。课本编注者把“结发”同古代男子“加冠”、女子“及  相似文献   

11.
古代襁褓孩提齿龀(chin)、总角、垂髫豆蔻年华及笄束发岁数不满一周岁二三岁七到十岁十三四岁十五岑々立岑古代 现代 岁数加冠、弱冠 成年男子 二十岁而立 青壮年分界线 三十岁不惑 壮年中年分界线 四十岁知命、知天命 中老年分界线 五十岁花甲 老年人 六十岁古稀 老年人 七十岁期颐 老年人 一百岁代 儿儿童 女女男现 婴幼儿 少少少古今年龄称谓和年纪对照表@黎开贯$广西兴业县高中  相似文献   

12.
一、问:“丈夫”本指成年男子,也指男子中的杰出者,鲁迅诗中便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名句。请问“丈夫”二字分别作何解释。  相似文献   

13.
艾静 《广西教育》2007,(6C):30-31
一、问:“丈夫”本指成年男子。也指男子中的杰出者。鲁迅诗中便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名旬。请问“丈夫”二宇分别作何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丈夫”、“夫人”、“婚姻”在今天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意思也比较明了,但在古代汉语里,这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是有一些区别的。“丈夫”古代一般是指成年男子,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但有时“丈夫”也指还没有结婚的男子,如《越王勾践》中“丈夫  相似文献   

15.
“结发”注释质疑安徽歙县中学胡小宁教材《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两句诗下有注:“年少时候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过活,死后在地下,也相依为伴。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  相似文献   

16.
古时士大夫阶层的人,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名”,一个叫“字”。《礼·檀弓》上有“幼名冠字”,“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说法,即男子幼年时,父亲为其正式命“名”,它不同于“乳名”的什么“虎子”,“三毛”“铁锁”……,而是堂堂正正的称号了。到了二十岁,就行“成人礼”(加冠的礼节),并加“字”,有了“字”,朋友间不再直呼其名,只能称其“字”了。  相似文献   

17.
一、初中第一册《塞翁失马》“丁壮者引弦而战”中的“丁壮”,课本注为“壮年的男子”,本于《辞海》“丁壮”条注①:“壮丁,壮年的男子”。我以为值得商榷。首先,词义不确切,于文意不合。在现代汉语中,壮年犹中年,介于青年和老年之间。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的名字,古代叫名。在古代,“名”是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家族中的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取的;“字”则是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过象征成年的、类似于今天的成人仪式的“礼”(男的叫加冠、弱冠,女的叫及笄)后再取的。《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相似文献   

19.
读书札记     
近读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朱本)之《焦仲卿妻并序》,发现其注释甚有未安.鉴于该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和巨大影响,为能更准确地把握理解诗歌原义,笔者谨将一得之见芹献于下;1.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朱本注曰:“结发,指成年,古代男女成年时要把头发结上.古制,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都是成年的标志.”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以下简称林本)亦同此注.按,结发有指成年义,无误.但此处注为该义,却未达一间,毕竟成年与结婚是不同的两码事.同枕席,即同床同枕亦即男妇女结合,宋玉《高唐赋》:愿荐枕席.虽然成年是结婚的前提,但并不可把二者相提并论.又,古俗礼,成婚之夜,  相似文献   

20.
你知道吗?汉字并不是冷冰冰的文字符号,它们背后都有一个个好玩的故事呢,从本期开始,我们一起来发现汉字背后的那些趣事吧。 “夫”最初的意思是指成年男子。在古代,男子成年后会把头发柬起来,再插上发簪。“夫”的甲骨文中的那一横就代表发簪。成年后,男子不仅要赚钱养家,还得保家卫国,这样才能算得上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