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朴初先生(1907.11-2000.5)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毕生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活动的和平使者和著名活动家,由他发起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打开了中日两国民间外交的大门,为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并为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以时间为序,逐一介绍了赵朴初先生半个世纪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史.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了中日敬语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中日敬语的对译原则。同时,结合实例归纳、总结了中日两国使用敬语的语用与表达,以期为日语学习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日两国间经济领域合作的与日俱增,日汉经济翻译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日汉经济翻译教学已成为日语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文章阐述了日汉经济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并围绕该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对教材的选用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化、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等的不同,导致其家庭教育观念也有所不同。本文首先对中日家庭教育观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造成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取其精华,提出了关于更新中国家庭教育观念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日象征主义诗歌是屹立于20世纪中日诗坛的“一支异军”,它们都是在西方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萌生和发展起来,在诸多方面对西方象征主义进行了承袭和发展。“物感”是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物哀”是日本传统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日本传统审美观念中的精髓。西方象征主义思潮对中日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是显现而直观的,而中日古典诗歌传统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中日象征主义诗歌在吸收和融合了具有两个民族特质的“物感”与“物哀”的文学传统后生机勃勃,共同演绎出了一曲“东方之歌”。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日漆艺交流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漆艺交流历史悠久 ,几乎贯穿中日文化交流的整个历史 ,中国漆艺较早发展成熟 ,对日本漆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日本积极学习中国漆艺 ,并在吸纳中国漆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建立起本民族传统漆艺体系 ;日本的创新技艺回流中国 ,丰富了中国既有的漆艺宝库。中日两国的漆文化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中互动发展 ,对世界漆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汉语外源词中日源借词占的比重很大,究其缘由,这与长久以来中日间的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有关。本文仅从日源借词的类别入手,对其进行一些分析和探索,指出了日源借词对汉语语言系统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近60年来中日体育交流大背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变化与体育交流阶段性特征,将60年来中日体育交流的曲折历程划为3个阶段:发端阶段、拓展阶段、发展阶段,并分析其成因、特点和作用.认为中日体育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打破中日关系的僵局,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利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以及中日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汉字 ,虽然结成了一种“亲属”关系 ,但是由于各自生活环境的不同 ,中日汉字不论在音的方面还是义的方面都各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因而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9.18事变”已经过去了73年,73年里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仇恨——冷冻——友好——反思等几个历史发展阶段。新世纪伊始,由于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困难性、复杂性、情绪性,导致中日关系出现新的波折。两国国民间互不信任、不理解的情绪加深,如何重塑良好的中日关系成为两国关注的焦点。从对日关系新思维中得到启示,着重从历史问题的敏感性、国民问题的共性与差异性入手,反思中日建交33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史,并提出几点解决中日两国现存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