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着重对《周易》六十四卦中鼎卦的艺术设计美学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鼎卦概况并就其艺术设计美学体现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周易》鼎卦的设计美学给现代设计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荆决》,仿《周易》三画卦分上中下三分,然筮法自上而下筮得三数而成一卦,与《周易》大衍筮法自下而上揲蓍求爻次第相反;至于爻数自四四除之而得,则与大衍揲四之法或相通也。《荆决》卦名用干支,卦名与卦符安排疑遵循某种规律,今不可详考。《荆决》用三分之位及筮数取象解卦,其中用象疑以一二为阳、三四为阴,与易学阳奇阴偶之成例有别。《荆决》源于楚地,结合清华大学所藏楚简《筮法》可知,战国楚地当存有一种重视三画卦及筮数取象之易学思维。  相似文献   

3.
《档案管理》2007,(3):80-81
《周易》,又名《易经》,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专著.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艾,附卦辞、艾辞为经;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为传.  相似文献   

4.
姜喜任 《兰台世界》2016,(4):142-144
面对如何利用《周易》进行占筮的难题,《焦氏易林》通过重构《周易》文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将《周易》64卦两两配合,形成4096组"某卦之某卦"的卦爻象数系统,从而穷尽了通过《周易》筮法获取卦象的所有可能性。然后,为每一组"某卦之某卦"重新编撰了林辞以代替《周易》的卦爻辞,作为占断的根据。另外,《焦氏易林》的筮法与卦气无关,不能把二者强行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周易》中的《震》卦既可以取雷声震动之象,也可以取地震震动之象。《震》卦的传播者为"祭主",传播受众为"君子"。《震》卦拥有独特的传播媒介方式。《震》卦给我们的启示是:《震》卦的基调是积极的,未来的发展走向是有益的;《震》卦所传达的信息是"生生不息"的创造性精神;《震》卦所表达的理念旨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6.
图书分类学是目录学和图书馆学的交叉学科。中国古代为图书编制目录的活动产生得很早,《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编次汇总了64卦的卦名,说明了排列次序和内在联系。孔子删定的"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已初步具备了图书分类的框架,为以后图书分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录学"作为一门学科的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学刊》2009,31(2):F0002-F0002
《学易记》九卷附图经纲领一卷,元李简撰,蒙古中统刻本。 李简,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生活于宋、金、元相交的历史时期,事迹未详。《学易记》采《子夏易传》等六十四家易学之说,仿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和宋代房审权《周易义海》之例而成。书中所采易学著作之原本今多已不见,诸家易学之说赖是书而传。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6,(Z2):170-171
<正>本文中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易经》,其构建的六爻层次与西方政治心理学的层次分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周易》[1]按照社会层次划分为六爻,分别是初爻布衣,二爻士子,三爻弄臣,四爻权臣,五爻天子,六爻宗庙。蒋介石随着身份角色的转换,和权势的日益上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个体心境。当然我们既可以说是历史的造就,也可以说是个人的选择。本研究就是从《蒋介石日记》[2]的关键证据,佐证蒋介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周易》一书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研究成果迭出。这其中,杭州大学黎子耀教授的新著《周易秘义》独树一帜。《易经》自古被视为卜筮书。《周易秘义》作者断定它是一部借宗教之名而言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其中留下了殷周奴婢起义的史迹。解经的《十翼》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序卦》是一页殷周奴婢起义史,不啻是《易经》的纲领。《杂卦》是一篇殷周奴婢起义赋,因其全篇用韵,不啻是《易经》的总结。作者指出,《易经》在奴隶制社会里突出  相似文献   

10.
桑东辉 《兰台世界》2012,(28):88-89
"革命"一词出自《易·革·彖》:"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后世人多将革命与革卦及其下一卦鼎卦联系在一起,乃至革故鼎新成了"革命"的代名词.把"革命"一词笼统地归之于《周易》首创似不确切.准确地说,"革命"理念出自《易传》而非《易经》,代表着《易传》作者的思想,而与《易经》革卦的内容迥然而异.  相似文献   

11.
田宇 《今传媒》2011,(5):139-140
《周易》的内容对受众心理产生了显著的效应。这种心理效应产生与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周易》原典与创作之初的目的着手。关于其创作目的,较为广泛的说法就是占卜之说。然而周易在作为一本占卜著作的同时又诠释了普适性道理,但这种普适性又显得那么神秘,用来表示万物众生的八八六十四卦的符号也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于是,在这种普适性与神秘性的推动下,无数人相信它、追逐它,而在其传播过程中,就造成了在传播心理方面的影响。本文着重解析周易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其自身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对研究周易的人们的行为、心理指导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典刊于石碑,始于后汉"熹平石经"。其名目卷帙,《隋书·经籍志一》著录甚详:"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计《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熹平石经历年既久,风蚀兵燹,崩残湮毁。后世学者及鉴赏家们有收藏石经残石、残字、拓片者,如北宋赵明诚所撰《金石录》谓:"今余所藏遗字,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晚近罗振玉、马衡、徐森  相似文献   

13.
易图学为《周易》系统象数易学的一个分支。依据《周易》卦之图象而演绎出的大量易图,体现了古人运用形象思维与象数思维表达哲理与数理的高度智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易图说总汇》为易图研究之集大成之作,近获2004年度国际易学伯奖,颁奖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以国际易学联合会创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朱伯先生命名的国际易学伯奖,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基金委员会设立的最高学术奖项,每两年评一次,每次评出两本最近出版的易学研究学术专著(海内一本,海外一本)。《周易图说总汇》…  相似文献   

14.
蔡璞珺 《兰台世界》2015,(3):138-139
在解经学方面,胡瑗一改隋唐重词赋的学风,更加侧重于致用之学,尤其是对《易经》义理的阐述,集气、象、理于一体,运用变易法则,通过对八卦及六十四卦的义理分析,这种以析理为主导、义象相结合的解易思路,多为后世理学家所继承。  相似文献   

15.
大概谁都不会想到,当80年代以来人们愈来愈充分地浸入浓郁的当代生活氛围时,却也有愈来愈多的人竞能分出相当一部分兴趣去关注那部快要老掉牙了的《周易》;而且这种关注和投入又如此具有逆文化的特征,即多数对《周易》热昏了头的人并不是有能力研究《周易》的学术界人士,一些连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都知之不多的人打起了“通解周易”  相似文献   

16.
巴蜀书社最近出版了青年学者黄玉顺编著的《易经古歌考释》。 该书认为,《易经》中隐藏着一部比《诗经》更古老的诗集,《易经》的六十四卦都引用了古歌。该书对这些古歌作了整理,并一一加以考释、辨析、译评。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易学研究别开生面的新探索”,“为易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亦为古代诗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区域”。  相似文献   

17.
闻白 《出版视野》2009,(1):41-41
还有几天,就是中国传统的牛年了。 牛与中华民族一样古老,与黑土地一样厚重。以乾、坤二卦统帅万物的《周易》,就说“坤为牛”,即牛具有地的特征,古人因此说“牛象地任重而顺”。  相似文献   

18.
《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哲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书。历代学者解释《周易》的著作很多,最早的《周易郑注》(东汉郑玄注)亡于南宋。后经南宋王应麟从诸书中搜集、整理成书,名《周易郑康成注》一卷(郑玄字康成),大体上保存了郑氏的《易注》。今存其书最早之本,是元至元六年(公元一三四○年)庆元路儒学刻本,现存北京图书馆。主要的通行本还有魏王弼、晋韩康伯的《易注》和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等。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从六个方面论证了《周易》中夹杂有伪作 ,并探究其由来和处置原则 ,也对《周礼》等提出质疑。欧阳修对文献辨析具有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1965年11月,山西省档案馆由太原市并州路25号搬迁到交城县卦山天宁寺办公.1969年9月,又搬迁到卦山脚下的文昌阁(省委备战基地,代号284)办公.直到1975年10月,才搬回太原市省政府西院里3号楼办公,文昌阁就成了保存档案的后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