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惯法的存在本就有合理性,习惯法本无善恶。习惯法在有效解决少边地区纠纷的同时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稳定,习惯法的回潮也从某种程度上又是对中央集权以及原有法制体系的一种破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制定法在少边地区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政策的宽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在交融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快速内衍。在保护和回溯民族历史文化的同时.主体与非主体民族的民族主义的相互催生加剧了对传统文化内衍的机制作用,使得人们更依附于传统中的某些事物.寻求自保.对变迁以及融合产生了强大抵抗最终激发了习惯法的快速回潮。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诞生之日起就有咪谷、摩批。咪谷、摩批宗教文化是哈尼族文化、原始宗教、祭祀文化、社会习俗、民俗活动、民族医学、民族礼仪的载体,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和哈尼族的精神支柱,保护咪谷、摩批宗教文化对哈尼族宗教历史文化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哈尼族是没有传统文字的民族,通过神话传说的叙事与仪式的双重构建来显示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哈尼族"磕竹筒"仪式出现在哈尼族白宏人的丧葬活动中,解析其"磕竹筒"习俗,探讨哈尼族民族文化认同内涵,反思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康是中华民国时期的一个省区,在这个相对独立的民族地区,具有独立的语言、文字、宗教和生活习惯。因此,才会有沿袭千百年来的种种习惯法,深深影响着西康地区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哈尼族的历史大多为口耳相传,其历史文献都用汉字记载,且数量有限。随着现代化进程与民族融合的加快,哈尼族的口述历史面临着消亡危险,因此,加强哈尼族口述历史的研究与保护,对于保护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保护传承哈尼族口述历史的意义1.哈尼族口述历史的价值。数千年来,哈尼族的语言、哲学、宗教、诗歌、历法及伦理道德等文化的继承,主要由哈尼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出版工作的现状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67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6.7%到1985年底,全国共建132个民族自治地方。即5个自治区、31个自治州、96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满、畲三个民族通用汉语汉文外,其余的少数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但有文字的,解放前只有21个民族(其中7个民族的文字不完备或不通用)。解放后,党和政府帮助5个民族进行文字改革,帮助壮族、布依族,苗族、彝族、黎族、纳西族、傈僳族、哈尼族、佤族、侗族等10个民族设计了14种拉丁化的文字方案(其中苗族方言文字方案4种,哈尼族文字方案2种)。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工作,才逐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丰富多彩。由于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都没有创制本民族文字,因而医药文化的传承以口述文献为主。研究口述医药文献的档案式保护,有利于加强民族医药文化遗产抢救和推进云南非遗工作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5月30日—6月7日,省档案局档案征集人员前往红河、元阳、绿春、金平4个县开展哈尼族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和哈尼族档案征集业务指导工作。此次采集工作对哈尼族历史文化研究掌握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人物以及在哈尼族历史发展中有重大贡献人物的12人进行了口述访谈,这些口述历史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建国后哈尼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在开展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论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特点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格局.在对社会秩序的规制和管理方面,国家法无疑起到一个主要的、直接的作用,但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效力一般到达县一级,在广大偏远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对社会秩序的规制和管理很大一部分是由乡土社会的民间法来完成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则主要体现在民族法的实施和运行.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习惯法,有的民族还制定了自己的成文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民族。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自从文字产生以后,祖先使用文字将所取得的知识和经验记载下来,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这些图书资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陈献国 《出版科学》2000,(4):62-62,59
蒙古民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以英勇勤劳著称于世,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从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来,蒙古族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几百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推动着祖国社会发展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蒙占族在13世纪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运用这种文字和一些兄弟民族的文字记述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还有一些外国学者、政治家、传教士和商人,也撰写了一些蒙古族的历史、游记等多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华林 《中国档案》2005,(11):35-36,41
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悠久,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创制了古民族文字,并以民族文字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的文字历史档案。研究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问题,可更好地发掘、传播与利用这一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是指  相似文献   

13.
贝叶经——承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神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环境的因素,让傣族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种傣族称为"戈兰"的贝叶树,由于历史的"青睐"便成了傣族书面语的"载体".对贝叶的使用傣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人类初始,只有口语而无书面的文字,人们纷纷到佛祖处祈求文字.不同的族属都有承载文字的工具,汉族是纸,傣族是贝叶,哈尼族用牛皮.佛祖施恩,在纸、贝叶、牛皮上写了同种文字.在取文字返回途中,路经大河时,汉族纸张上的文字因水浸透,佛祖写的字变乱成为方块字.哈尼族牛皮上的文字,因牛皮可以充饥,牛皮便成为充饥的食粮,为此哈尼族没有了文字,而傣族的贝叶,可以防水、不能充饥,傣族的文字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写在贝叶上的傣文.  相似文献   

14.
关于档案的起源,已争论了多年,大体有两种学术观点,一是认为档案产生于阶级、国家、文字出现之后,档案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一是认为在阶级、国家、文字出现之前的结绳、刻符、图画记事等原始的记事方法和原始的记录,就标志着档案的产生。档案是社会的产物。不论哪种观点,都表明档案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很长。但把档案作  相似文献   

15.
陈棣芳 《兰台世界》2012,(28):66-67
对任何一个民族而言,文字的出现都是本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彝文的起源,主要有以下说法:第一种认为彝文创始于唐代,集大成于元末明初,主要依据是零散的汉文记录,"证以今见彝文碑碣和其他出土彝文史料,没有早过明朝的,可见这个假定大体反映历史真实."第二种认为彝文起源于两汉以前,依据是彝文经典记载,彝族迁徙历史和分布现状.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17.
凡是少数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或多或少都会形成一些民族文字的档案。这些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反映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材料,而且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加强对民族文字档案的管理,无论是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还是研究一个民族的发展,或是开展民族地区的工作,都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随着“通用话”的普及,部分民族地区的档案馆、档案室对民族文字档案材料的抢救、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有所放松,甚至忽视或放弃对民族文字档案材料的管理。如果这种情况长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不断互相接触、交流、融会,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发展了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字书籍印刷出版方面,各民族的互动有生动的反映。由于汉族文化的先进和强势地位,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更为突出。一、中国汉字对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制并使用了本民族文字,这不仅在民族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第13届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先生在中国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1个少数民族历史上既有本民族的语言,也有本民族的文字。这些民族以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记录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大量珍贵的民族文字档案。”早在1990年中国第4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就达345万的水族,就是王刚主席所说的既有本民族语言、也有本民族文字的21个民族之一。在这345万余人的水族人口中,除有少量的水族人分别居住在中国的广西、云南等省区和散居于全国各地外,占水族总人口9322%的…  相似文献   

20.
西藏是我国一个非常富于特色的地区。她虽然是一个民族自治区,但她不同于其它四个自治区,更不同于各兄弟省、市。说她富于特色,不仅指的是世界屋脊,高寒缺氧,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等自然条件方面,更主要的还在于她的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等社会特点诸方面。藏族占全区总人口的95%左右,并且几乎全民信仰佛教;珞巴、门巴等区内少数民族,也信仰佛教,而且通用藏文;藏族用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1300多年,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对于出版工作者来说,充分认识社会各方面的特点,做到从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