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边塞词的创作有以北部边陲为表现对象,也有以南部边陲为表现对象,边塞词作品及创作边塞词的词家数量不少,且明词家自觉创作边塞词,以实际行动给予边塞词合理的地位,明代边塞词应该引起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2.
任文京先生的《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以深厚之功力运用得当之工具对唐代边塞诗歌进行研究的力作。近年来唐代边塞诗歌的研究之所以很难取得新的突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多数研究者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得过死,奉行一种单纯从文学到文学的研究策略。视角的单一和狭窄必然会对研究带来思维局限。而该书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多维视角。作者熟练地运用“历史——文化”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地理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多维的角度来考察唐代的边塞诗,所以对于这样一个旧的话题就能够多有新说,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比如作者从唐代边塞…  相似文献   

3.
边塞乐府诗发展到南朝陈代形成一个高潮,陈代文人创作边塞乐府诗大致有着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边塞恶劣环境的渲染、悲伤情感的把握和边塞意象的运用三个方面。陈代边塞乐府为唐代边塞诗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唐代民俗丰富众多,节日民俗、社会民俗、游乐民俗、边塞民俗、生产民俗均和旅游活动密切相关,民俗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旅游风气的形成,对唐代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横吹曲是在中原鼓吹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充分汲取了西域以及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养分。南北朝横吹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将边塞征行的内容纳入诗歌的题材范围,从而开辟了唐代边塞诗派。  相似文献   

6.
新界说带来新视野———略谈《边塞诗论稿》□向雁边塞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有关边塞诗的论文、著述、选本可谓琳琅满目,举不胜举。但是,所论都仅以唐代边塞诗歌作为主要对象。而1996年8月黄山书社出版的、黄刚先生的《边塞诗论稿》第一...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701——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本传谓:"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可见高适诗歌作品在唐时已广泛流传,特别是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更是为人称  相似文献   

8.
“信息”一词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行业是信息行业,但是学术界对于“信息”一词的起源一直纷争不断。目前流行的廉洁有两种:一说为起源于唐代,另一说为起源于晋代。实际上,两种说法都不准确。从词源上来看,在不晚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信息”一词就已经开始使用了。  相似文献   

9.
廖靖靖 《兰台世界》2016,(15):100-103
根据《天圣令》中《厩牧令》唐二条出现的"出身法"一词,考证唐代文献中的"出身法"。此词首先出现于唐代史料,即户籍中门荫或秀才、明经之类出身的标准。它是荫叙官制度的依据与基础。其划分依据有爵位、功勋、门荫、考课、劳资五种主要类型。"出身法"虽未留下直接记载,但据推测可能曾录于《选举令》中。唐代的"出身法"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可以在日本古代官人出身法以及新罗"读书三品出身法"中看到类似记载。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传播一词虽然没有被时人广泛使用,但传播无处不在。在唐代异彩纷呈的传播方式中以传播诗歌为主,传播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情感,以及具有媒介性质及功用的其他信息载体等,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一词的出现及其内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界普遍认为,在我国,新闻一词首见于唐代。然据笔者考察,从词源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唐宋以降,新闻一词的使用频度日益增多起来,其涵义也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一流变与我国古代新闻观念的历史嬗变相一致,也反映了古代新闻意识觉醒的必然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2,(4):106-107
<正>唐诗里藏着名山大川。唐代诗人为什么喜欢旅行?他们中的“登山冠军”是谁?哪座名山在唐诗中的“出镜率”最高?边塞军人白天煮饭的锅,晚上用它做什么?你知道藏在唐诗里的山都是什么山吗?李白、杜甫、高適三人曾在哪座山下“结义”?……《唐诗里藏着故事——和孩子一起读懂经典名篇·三·山川篇》中藏着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唐代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中唐文人尤其强化了乐府诗讽兴时政的功能。从初唐开始,文人便批驳南朝拟古乐府脱离古辞、"唱和重复"的弊病,在具体如何改进拟古乐府的问题上,吴兢主张回归古辞古题,元稹提倡"寓意古题,刺美见事",在此基础上,催生了中唐文人新乐府的创作理论。中唐文人以革新为核心观念,从题、义、词等多角度寻求突破。乐府诗的文体学意味在唐代进一步加强,乐府诗的概念也出现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记录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与之息息相关。“候簿”为中国古代指代原始天文观测记录簿的专业名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天文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日照时数、行星位置、星月运动、太阳高度角、风向等。“候簿”一词的产生可追溯到唐代,自唐代以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并在清代的使用频率达到顶峰。其义项在历史沿革中未发生较大嬗变。民国时期,“候簿”一词随着近代天文学的产生而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图书商品流通史来看,唐代使用“印卖”等词,宋代以来相继使用“梓行”、“刊行”、“发兑”、“发卖”等词,作为销售图书的专业术语。不同的是:“印卖”、“梓行”、“刊行”等词具有刻版、印刷、销售等含义。例如,南宋朱熹答胡季随书:“《南轩文集》方编得略就,便可刊行”;明代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书:“闻以《华严合论》梓行,此希(稀)有功德也”中的“刊行”、“梓行”,除赠送的私家刻本外,均具有上述含义。“发兑”、“发卖”两词则稍晚才出现,含义仅指销售而言。从日本刊行的一些雕板印本来看,基本上沿用了上述语词,因此,是引进中国同类语词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16.
张珂 《兰台世界》2015,(9):60-61
我国唐代历史中,研究唐代公主婚姻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标志,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唐代妇女的婚姻生活,向世人展示出唐代妇女不为人知的婚姻状态。以下本篇就从唐代公主婚姻状况,探讨唐代妇女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厂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 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部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8.
高适和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们的诗作脍炙人口,意境宏大,但由于身份和个性的差异,两人在意象构建中体现出不同特色。高适边塞诗的意象质朴浑厚,源于其丰厚的思想,意象有政论性的特征,意象的分布为绵密排列的方式,意象活动方式为对比;而岑参的意象雄奇,源于其个性中的英雄气。岑诗意象为状结构的分布方式,意象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跳跃。意象构建中的不同,使二人诗风呈现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都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一词的使用始于日本人。唐代,日政府派遣使臣来我国汲取先进文化,由于使臣是外交使节,不便在中国滞留时间过长,为了保证充分地汲取中国文化,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遣唐使时,同时派遣[留学生]与[还学生],所谓[留学生],是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是随同遣唐史一同回国的学生。[留学生]一词就这样被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