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长河 《武当》2003,(2):31-32
八极拳亦称开门八极拳,有孟村吴氏八极和少林八极两大流派,这里介绍的是盂村八极。 在八极门中一向视“六大开”为八极门的极至,成为秘门绝技,从不轻易外传。“六大开”实际上是八极拳技法的总结和概括,进一步讲,是八极拳打开方式的核心,立  相似文献   

2.
铁山靠是八极拳六大开中的一套著名套路,以简朴刚烈、节短势险、猛起硬落、硬开硬打、凶猛异常的风格和技击性强的特点著称于世,在八极拳门中世代秘传。近几年来,虽然介绍八极拳的文章不少,有技术性(包括套路、技击)的,也有理论性的,但是公之于众的却有藏头露尾之嫌,鲜有和盘托出者。八极门真传弟子外的人们,只知道八极拳系中有“顶、抱、担、提、挎、缠”这六大开,却从不见其套路,让人有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感觉。究其原因,一是因八极拳门比较保守,视技如宝;二是因为八极拳极为实用,掌握者怕轻传于歹徒,对社会造成危害。作者打破陈规,在此将八极拳铁山靠及其实战用法加以披露,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吴氏开门八极拳,通称八极拳。“开门”之意,一是开门立户,“八极拳吴钟传”,由八极拳初祖吴钟(1712-1802年)开创的风格独特、发力爆烈,富于技击之术的“异术”开门立户——八极拳术,立于中华武林;二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系统完整,理论讲究“六大开、八大招”,讲究“六力合一”的发力原理;三是开门入窍,知其理、悟其性、明其德,练之有形,用之无形,顺应自然的规律,故称“开门”。  相似文献   

4.
八极拳功法     
八极拳是中国北方拳种之一,又称“开门八极拳”。八极拳有出于四面八方,可达极远的地方之意。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主,动作简洁朴实,势险节短,猛起猛落,硬开硬打,多肘法,多直线往返。发力爆猛、刚烈,以气催力,并发哼、哈二声。打法有挨、傍、挤、靠,崩撼突击,硬进紧攻,贴身近发,寸截寸拿,以短制人。现将八极拳功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安磊 《新体育》2024,(8):19-21
本文通过阐明八极拳六大开技术的动作要领、习练方式以及在实战中如何运用,解析习练者在习练八极拳六大开技术时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为八极拳习练者从意识层面提纲擎领、厘清思路、指明方向,在技术层面提供技术指导、把握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6.
武华彦  王晓宇 《精武》2004,(7):12-14
八极拳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又称六开。六开是八极拳基本理论和高级技法的核心,因为言简意赅、藏形匿影,所以要旨很难领悟,技法不易窥破。为了帮助八极拳爱好者探奥索隐,笔者提供一组六开技法并做简要分析,请习练者悉心揣摩,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7.
八极拳小架     
郭清海 《武当》2008,(4):31-32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相似文献   

8.
郭清海 《武当》2008,(5):14-14
八极拳六大开是八极拳术中的根本招法。练架子以固根基,练六大开以致用。所谓“开”:是指开而后进,一切手均不离“开”。开有六招,即:顶,抱,掸(单),提,跨,缠。所谓招,乃招法,不是定式,定式是招已打成之式,非招法。招是在应敌变化过程中,所谓“步落招成”,“打招如闪电”,是过程。“招”是巧力,以力降人非招。  相似文献   

9.
李志成  朱宝德 《精武》2003,(2):12-13
八极拳之全部拳路共有架子、八极拳、六大开三套。此外,有散招散手多种。  相似文献   

10.
李志成  朱宝德 《精武》2002,(3):12-13
八极拳之全部拳路共有架子、八极拳、六大开三套。此外,有散招散手多种。  相似文献   

11.
尤勇 《中华武术》2003,(3):12-13
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在流传于沧州的五十多个拳种流派中,孟村的八极拳独树一帜,享有盛誉,武谚中有“八极加劈挂,神鬼也害怕”的说法,足见八极拳的赫赫威名。孟村八极拳历代名家辈出,从清代的“神枪吴钟”独闯少林寺,技惊北京城,到近代的“大枪李书文”和霍殿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闻佚事。这些如烟往事,给古老的八极拳留下了神秘的色彩,让人心神向往。昔人已故去,往者不可追。  相似文献   

12.
《精武》2005,(12):52-53
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二、六大开: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胯、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相似文献   

13.
武华彦 《精武》2004,(1):4-7
六手翻短小精悍,编排巧妙,技法丰富,易学好用,集八极拳搏击术之大成,实用价值很高。为使武术爱好者完整地学练六手翻,笔者把此拳分作单练、对接和秘技三大部分,介绍出来,以供广大读者研习。 单练六手翻时,要注意突出八极拳的主要特点,还要表现六手翻的独到之处。八极拳谚说:“学会六手翻,打架把人掀。”六手翻主要目的是把人摔倒,手法以六大开(顶、抱、单、提、挎、撞)中的“挎”为主,所以要重点把出现次数较多的“圈挎”、“翻挎”练好。六手翻的单打练熟了,对接就容易了,技法运用就能得心应手,在实战中就能发挥出威力。  相似文献   

14.
八极拳:是我国的传统名拳之一,全称“开门八极”,又名“开拳”,是一种攻防意识较强的短打拳术“八极”意为出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八极拳的特点是动作简洁、朴实,劲力充实、刚劲,发力爆烈突然,套路短小精焊;在劲道上追求崩、撼、突、击、换、戳、挤、靠等劲;步法以震脚、闯脚为主。在技法上以六大开(项、抱、担、提、挎、缠)和八大招(眼望三见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迎风朝阳手、黄鹰双抱爪、霸王硬折缰、左右硬开门、立地通天炮),另外还有四十八个大架子、六十四种手法。练拳时以八极架子为基础,其中又分行桩、  相似文献   

15.
马氏八极拳是八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马氏通备武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八极拳流派最为突出的不同在于教学与演练中马氏通备劲的贯穿与执行,以及对通备武学哲学理念与价值规范的坚持。文章在溯源马氏八极的基础上,就马氏八极小架教学与训练的特点与重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当下八极拳发展的现状,就如何传存与发展马氏八极拳进行了相应论述,指出相应保守是面临文化轻薄化发展时行之有效的自保措施。  相似文献   

16.
霍文学  李会宁 《精武》2004,(3):13-15
八极应手拳是霍氏八极拳中很重要的拳法之一,它与霍氏八极拳中的“八大开”具有同等的技击作用。应手拳的套路是霍殿阁先生早期在天津任教期间所创编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7,(2):53-53
2006年12月30日,河北沧州孟村,中国八极拳之乡,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家、武术爱好者近千人会聚一堂,参加纪念杰出八极拳家吴秀峰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暨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落成典礼。来宾中包括了八极拳以及各拳种流派的民间武术家,体现了"天下武术是一家"的团结  相似文献   

18.
从八极拳的产生、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八极拳在长期流传中,与其它门派相互学习和借鉴,又逐渐形成了技术内容相对一致,表现风格各异的八极拳流派,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八极拳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赵宏杰  王金庄 《武当》2014,(9):33-33
八极拳修炼的明劲、暗劲和化劲,是八极拳的三层境界,也是修炼的三个阶段。 一、明劲八极拳明劲的修炼,是八极拳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掌握好掌法(立掌、切掌、劈掌、推掌、按掌、甩掌、撩掌),拳型(仰拳、平拳、栽拳、立拳、螺旋拳),步法(马步、弓步、虚步、趟步、闯步、震步、碾步、搓步),桩法(站桩、搂桩、靠桩),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八极拳(大架)、八极小架、六大开(顶、抱、掸、提、胯、缠)、金刚八式(撑捶、撑掌、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被誉为八极拳"第二故乡",霍公殿阁首传之后,霍庆云和陈金财两位先生成为中流砥柱。长春市众多习练八极拳者,所得之艺均出自霍氏,即霍公殿阁、霍师庆云。在长春从师霍公殿阁"系统"学习八极拳外姓徒弟中,最优秀者当属陈金财先生。陈金财先生当年是长春周馨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