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纪念"七一"党的生日,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就曾出现了以"七一"命名的烟标,如冀南解放区义合烟草公司出品的"七一"烟标(图1),底色为白色,图案由红、蓝、绿三色构成,主版中央红色的圆型齿轮内印有"7·1"字样,寓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此标构图拙朴简洁,蕴意深远。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方国营山东临清卷烟厂出品过多款"七一"烟标(图2-5)。大红色的"七一"烟标,主副版中间上均印有"7.1"字样,一颗金色的五角星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烟标下方印有一面面飘扬的鲜红党旗。另外两枚"七一"牌烟标,同图异色,主版中央圆圈内印有"7·1"字样,圆圈周围红色的火焰熊熊燃烧。寓意共产党像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在东方,照亮了神州大地,温暖着  相似文献   

2.
李润 《集邮博览》2003,(6):52-53
1994年8月。杭州卷烟厂于该厂生产的八角形硬翻盖御牌和雄狮牌香烟中附赠佰图卡,香烟画片再次引起收藏爱好者的极大关注。佰图卡的成功推出,使我国各个卷烟厂纷纷仿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0多家卷烟厂在香烟中附赠香烟画片,有的外烟中也有香烟画片。现已见到的香烟画片一种是广告宣传画片,  相似文献   

3.
李润 《集邮博览》2003,(4):54-54
“文革”烟标诞生于1966年至1972年,全盛时期为1968年和1969年。其特点是几乎每枚烟标都印有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以及与“文革”相关的口号,有的附印有毛泽东诗词手迹或以毛泽东手迹制作的标名,也有附印林彪手迹的。这时期大部分烟标以红色为主色调,标名也以红字为主,如红旗、红卫、红专、红波、红港、红舞、红灯记、红烂漫、红骑  相似文献   

4.
感恩母亲     
李润 《集邮博览》2014,(5):90-91
正每逢母亲节,人们总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母爱是伟大的,因而人们创作出大量赞颂母爱的文学作品,以及充满了慈母亲情的歌曲,就连烟标也不乏母子情深的形象。我国较早出现母亲形象的烟标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南烟公司出品有一枚送子牌烟标(图1),其主版描绘了一位母亲怀抱幼子的亲昵画面。到了20世纪40年代,母亲的形象已不时现身烟标,如大成互助烟厂出品的推车牌烟标(图2)、  相似文献   

5.
李润 《集邮博览》2014,(6):92-93
正2014年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即将在巴西拉开帷幕。这是继1950年后巴西再次主办男足世界杯赛。世界杯足球赛是当今世界堪与奥运会比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单项体育赛事,我国的烟草企业曾出品有不少与足球或世界杯相关的主题烟标。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就曾亮相于中国公平烟公司出品的足球烟标,该标主版中心为一只上书一"足"字的老式缝制足球,副版印有"为国争  相似文献   

6.
猴年话猴标     
早在我国烟草工业初创时期,上海华品烟公司就出品有牌名与图案均为猴的烟标。之后,猴烟标时有所见。据笔者初步统计,自第一枚猴烟标问世至今,我国有35家烟草企业共出品了名为猴、金猴、红猴、白猴、山猴、仙猴、猴桃、猴王、神猴王、金丝猴、金猴王、新飞猴等40余种猴烟标。据我个人估算,猴烟标少说也在100种以上。按生肖出现在烟标上次数从多到少的依序排列,猴烟标位居生肖烟标第六位。  相似文献   

7.
黄山 《上海集邮》2004,(3):19-20
金箔邮票对我国集邮者来说已不陌生。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和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金箔小型张。它们有很多相同点,但承印单位不同,前者委托法国卡特公司印制,后者我国自行印制,也就是说我国已掌握金箔邮票的生产技术。2002年纪念中共十六大的黄河壶口瀑布图小型张的边纸上,也用这种技  相似文献   

8.
李润 《集邮博览》2013,(2):82-83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由诗词演变而来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对仗工整的对联讲究博采众长,不仅具有新颖的诗境韵味,而且有着韵律之美,因而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我们可以从"有钱没钱贴对子过年"的俗语中,体会到人们对于对联的深厚感情。这不,深受人们喜爱的对联,也被印上烟标,形成了集对联、书法、绘画于一体的对联烟标。我国较早"贴"有对联的烟标大约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如当时的华成烟  相似文献   

9.
李润 《集邮博览》2013,(9):76-78
拜读《集邮博览》2011年第11期所发《"邮外邮"谈》一文,颇觉新鲜有趣,作者李近朱先生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书籍封面上的邮文化。事实上"邮外邮"不仅体现在书籍封面上,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充满邮味的"邮外邮"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信我们来看看这些邮味十足的烟标。邮味浓厚的烟标是何时与邮文化结缘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艘满载邮文化的邮船已经"驶进"武汉久华烟厂出品的烟标(国1)。这枚绿底烟标的主版图案是一艘航行于大海中的邮船。颐中烟公司在此期间出品的红印烟标(图2),则是一枚较早与邮品有关的烟  相似文献   

10.
思雨 《中国集邮》2001,(9):30-31
为热烈庆祝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圆满成功.国家邮政局于2001年7月14日特别增加发行了一套计划外供应的纪念邮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邮票(以下简称《申奥成功》邮票)的编号为特2—2001,面值80分,总发行量2880万枚。该《申奥成功》邮票每版共计12枚,每枚邮票均带有一枚附票。其中,上沿6枚,下沿6枚,上沿与下沿之间带过桥票。附票的图案为“牡丹”,过桥票的图案为“天坛祈年殿”。从该《申奥成功》邮票面市首日的情况来看,开盘市价在每版30元,最高上摸140元位置,随后,在市场投放量加大的情况下,市价出现快速探底,尾市以50元的价位报收,此价与每版9.60元的面值相比,仍有420.83%的可观升幅。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先后发行了10元人民币、20元港币、20元澳门币三种纪念钞。三地纪念钞发行后,立即成为钱币爱好者的追捧对象,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10元人民币纪念钞更是一票难求。近日笔者有幸同时购得三地的奥运纪念钞,通过比对,笔者发现三地奥运纪念钞均采用了当今印钞业的多项先进防伪技术,但也有一些不同点。现将一孔之见付诸笔端,与各位钱币爱好者共赏(图1)。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2月19日是葡萄牙管治澳门最后的一天,澳门邮电司发行了《澳门回顾》(以下称“前者”)邮票全套4种。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澳门邮电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以下称“后者”)邮票全套6种,另有小型张,从收到的两个首日封上,可以发现这两套邮品有着明显区  相似文献   

13.
《垂钓》2013,(12):57-57
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渔家傲”品牌终于成功登上中国钓具产业的舞台。渔家傲渔具是一家拥有近千家经销商、年产量3000余吨的大型饵料生产企业,其出品的傲野、傲战、傲鲫等多款产品现已风靡大江南北,广受钓鱼爱好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我亲身经历了北京亚运会,当时我还在职,不仅参与组织了全方位服务的科研队伍,而且还积极参加了亚运会科学大会,并负责接待了来自台湾的40多位学者,时隔20年,如果敖要对北京和广州这两届亚运会进行对比的话,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20年,各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进步,国力大大增强,经济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极限集邮在我国兴起,极限集邮文献也逐渐多了起来。现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介绍一下我国的极限集邮文献。极限集邮图书《极限明信片手册》蒯文、石玉臣、关少波编著。收录了各种规范的极限明信片资料500余种。1991年7月沈阳出版,32开本,印数500本。《澳门的极限明信片》若瑟马田士著,图片彩印,中,萄、法、英4种文字编写,200余页。1984年澳门出版。  相似文献   

16.
2001年7月13日22时10分,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属于北京时,守在电视机前的西藏各族各界群众无不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在一阵高过一阵的鞭炮声中,大家手拉手跳起欢快的锅庄舞。 中国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藏族登山家贡布看到北京申奥成功,十分激动地说:“1960年,我们将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41年后的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不仅是我国体育界的大事,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荣耀。” 达娃央宗,这位曾为90年北京亚运会取火种的少女,如今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我国于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邮电部计划从1995年起发行“香港回归”系列邮票。该系列的第一组《香港风光名胜》已于1995年11月28日发行,4种邮票分别描绘了维多利亚海港、中环广场、文化中心和浅水湾的风光。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浙江省高考录取专用封(下称专用封)仍然是省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委托浙江省邮政局监制、浙江省邮电印刷厂设计制作。该专用封规格250mm×165mm,封面底色粉红色,彩色印刷,图案与去年设计制作相同。专用封右下角有一颗直径30毫米纪念章,圈中有一用小篆体写成的大“贺”字,内环还有“2004年高考录取纪念”和“中国浙江”等字样。封的上部印有  相似文献   

19.
《武当》2012,(2):3
2011年3月11日至15日,"武德杯"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在香港马鞍山体育馆、荃湾如心酒店成功举办。在武术套路、散打、摔跤、武道等近十余个项目中,有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800支代表队、8000多名武术高手进行了展示角逐。  相似文献   

20.
以“体育科学与未来”为主题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科学大会,于1990年9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学术会议。参加亚科会的近千名学者中,境外人员341人,分别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各国学者分别采用口头报告和墙报两种形式,发表了600余篇论文。这次亚科会的学术特点主要有: (一)社会科学类的论文占有相当的比重;(二)利用高技术、新技术研究体育领域中的现象与规律,增加了研究深度;(三)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当今体育实践中提出和发现的问题,探讨科学化训练的规律和手段;(四)在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有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