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了群桩基础桩-土相互作用的主要特征,对三维问题进行分析并简化,建立桩-土非线性作用问题的有限元求解模型,并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拟计算所得位移、应变和应力结果,分析不同荷载组合下基桩受力特点和承台受力变形特征,为群桩基础设计考虑土与基础结构协调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双向简谐波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力学性状及其受力性能,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分析了群桩基础在双向简谐波荷载作用下内力、位移响应情况,探究了桩周土体的动应力应变关系,进而对其在循坏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与水平静载作用相比,桩基在循坏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有所降低;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出现“滞回圈”,基桩产生“疲劳效应”;桩周土抗力的变化使得各排桩内力分配不均匀;桩周土体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呈现滞后性、非线性及累积性。  相似文献   

3.
多柱下联合桩基础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框架结构房屋,当柱网密、柱距过小时,采用柱下联合桩基的必要性和适宜性,并用实例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联合桩基础将因群桩效应的引入使桩数减少而带来经济效益。同时指出对联合桩基础因承台底面弯矩减少等原因,不能简单套用单柱承台设计,以免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用于振动台试验的钢筋混凝土群桩模型,其既满足Bukingham-π定理,又完成制作了具有一定强度的模型和安装流程。该试验选用适当的材料和工艺方法及1∶100的缩尺模型制作单根模型桩及模型群桩基础,模拟由180根钢筋混凝土桩构成的群桩基础在地震中的力学表现。室内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桩材料的弹性模量为70 MPa,强度为0.57 MPa,符合预期,模型桩抗折强度为0.22 N·m,满足制作和安装强度要求;地震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震作用下,桩身能够产生100με的永久应变。该研究成果对振动台桩基础试验的模型桩制作具有参考价值,对于研究桩基础破坏的缩尺模型制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群桩基础在近海建/构筑物及桥梁中广泛应用,而风、浪、船舶撞击等在群桩基础中产生的水平和扭转荷载往往影响群桩基础的安全。本文旨在提出一套能够计算水平和扭转荷载联合作用下的群桩非线性响应简化分析方法。创新点:1.采用广义p乘子法考虑群桩中各桩水平变形导致的桩-土-桩相互作用;2.建立基于瞬时转动中心的基桩桩头位移关系和承台平衡方程。方法:1.通过理论分析给出基桩桩头位移之间的关系,建立承台平衡方程;2.采用荷载传递模型(p-y和τ-θ曲线)模拟桩周土体非线性响应;3.采用广义p乘子法考虑群桩中各桩水平变形导致的桩-土-桩相互作用,并采用耦合因子计算基桩中推-扭耦合响应;4.通过迭代方法求解各基桩p乘子和群桩响应。结论:1.多组算例均表明本文提出的群桩非线性分析模拟能够较准确地模拟群桩响应,尤其在承台位移较大的情况下;2.广义p乘子能够有效地模拟群桩效应的主要部分;3.模型中的简化公式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密和密实砂液化场地混凝土低承台群桩和地基动力响应存在的差异性,并揭示引起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以期获得加密后砂土液化场地混凝土低承台群桩和地基动力反应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创新点:1.利用振动台试验,成功实施中密和密实砂液化场地低承台群桩基振动台试验;2.基于试验结果,对比中密和密实砂层液化场地群桩和地基的动力响应规律,考察两种液化场地条件下群桩效应基本特征。方法:1.通过对比白噪声扫频,获得中密砂和密实砂层液化场地下体系模态参数的差异性(图2和表1);2.通过对比砂层孔压、加速度和位移(图3–8),获得中密砂和密实砂液化场地动力反应显著的差异性;3.基于上部结构和承台的位移与加速度,讨论中密砂和密实砂液化场地上部结构动力反应与回复力特性(图9和10);4.基于桩上记录的应变时程,考虑桩的非线性,反算混凝土桩的弯矩时程,对比两类场地群桩弯矩存在的差异性,获得两类场地对群桩效应的影响效应(图12–14)。结论:1.密实砂液化场地加速度在砂层液化后未出现弱化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循环流动性,密实砂液化场地比中密砂液化场地刚度更大;2.上部结构动力响应与砂土密实状态密切相关;3.中密砂液化场地桩的最大弯矩发生在土层分界处,而密实砂液化场地中桩的最大弯矩发生在桩头处;4.群桩效应在密砂层中更显著,而在中密砂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桩-承台铰接的高承台桩位移及内力分布解析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了桩-承台铰链连接的高承台桩基础力学模型;分析了并列出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问题的解析解答;结合工程算例,对该解答进行工程应用验证,对高承台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和基于上述解答桩体内力分布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超长钻孔灌注群桩承载特性的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天兴洲大桥的超长嵌岩钻孔灌注群桩进行了分析.离心机试验中,根据相似理论,不同的原型材料用不同的指标进行模拟,细砂、桩身、承台分别以天然密度、抗压刚度、抗弯刚度作为指标进行模拟.对土体未开挖阶段、钻孔阶段、混凝土灌注阶段和养护阶段的应力场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应用ANSYS进行了分析.根据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从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和侧向摩阻分布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加载和卸载条件下超长钻孔群桩的承载特性.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模型与离心机试验模型沉降观测的结果吻合得很好;桩顶反力的分布规律复杂,与承台的自身刚度、相应的假定和分析方法有关;轴力随着深度先稍微增加,后逐渐减少,并且在岩层中减少的速度远比砂土中快.  相似文献   

9.
考虑水流等作用建立桩-承台固端连接的高承台桩基础力学模型,分析并列出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问题的解析解答。结合工程算例,对文中的解答进行工程应用验证,对高承台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和基于上述解答桩体内力分布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于群桩基础受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使其受力状态非常复杂,目前它仍是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简要阐述群桩基础的沉降特性,然后对群桩基础常用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论述,并对各种方法进行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The performance of inclined pile group embedded in consolidating soil under surcharge load wa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 in comparison with vertical pile group and single pil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dragload, downdrag, and layered soil settlement were measured.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was built via FLAC3D software, and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consolidation time, pile spacing, and pile tilt angl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ragload of inclined pile group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solidation time and pile spacing or the decrease of pile tilt angle. Downdrag of inclined pile group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solidation time, pile spacing and pile tilt angle.  相似文献   

12.
用CFG桩处理软土地基,检测结果表明,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严格工艺管理和质量管理,利用CFG桩加固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The soil-pile-bridge interaction of super-large pile groups is a very complex issue for the design of deep pile group found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load distribution on the pile top of a super large bridge foundation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a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adopted model and its input parameters are firstly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with the measured data of static loading tests of a single pile. Numerical analysis is then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load distribution and the load-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large pile groups, and the models are verified using centrifuge laboratory model testing data.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ile groups and soil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s explored.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主研制的大型土工试验装置,在考虑桩长和桩尖角度影响的情况下,开展了静压桩的沉桩以及静载荷试验,以研究试验过程中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桩端阻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也随桩长和桩尖角度的增加而增大,沉桩深度为25D时,桩端阻力基本达到极值,同一沉桩深度处桩端阻力在沉桩阻力中的占比随桩长(20D~30D范围内)的增加而减小,随桩尖角度的增加而增大;静载荷试验过程中,桩端阻力随沉降量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也随桩长和桩尖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沉降量处桩端阻力在桩顶荷载中的占比随桩长的增加而减小,随桩尖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在刚性承台下桩筏基础变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弹性薄板单元,引进弹性承台,给出了计算方法并考虑了承台刚度变化对复合桩基工作性状的影响。应用本方法对一工程算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承台刚度的变化对桩土分担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有限棱柱单元法对采用长桩的单桩与土相互作用系统进行了三维弹塑性分析,并开发出一种可模拟半无限空间地基土边界条件的无限棱柱元.计算中考虑了承台对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及桩土之间的竖向相对位移,地基土的本构模型采用修正剑桥模型.分析了集中荷载作用下摩擦长桩与土相互作用系统,得到了合理的荷载-沉降曲线及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曲线,为长桩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路堤荷载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工作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在路堤荷载下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变形控制机理。创新要点:评价路堤荷载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地基处理效果,测量混凝土芯的竖向应力变化规律和复合地基桩士荷载分担特点,并分析填土过程中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规律。研究方法:通过埋设沉降板、分层沉降管、测斜管、土压力盒、孔隙水压力计以及钢筋应力计,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对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了长期现场试验。重要结论:1.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工后沉降以及深层水平位移控制效果均较好,优于普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2.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以及荷载分担比均大于普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能有效减小土体表面的荷载量,对于控制沉降有一定的效果。3.在路堤这种柔性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上部会出现一定的负摩擦阻力,存在一个“中性点”。4.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较快,能有效控制由于丰崮结引起的长期沉降。  相似文献   

18.
在摩擦桩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断桩、坍孔、缺陷桩、成孔困难等问题。根据芜湖长江大桥施工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种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