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觉寺金刚宝座塔陈锵仪正觉寺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东北。原名真觉寺,又名大正觉寺。因寺内建有五座小型藏式石塔,故又俗称为“五塔寺”。寺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塔成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便着手制定对藏方针,从明朝的实际情况出发,...  相似文献   

2.
三、台区的清代墓碑 1.三路居一带的清代墓碑 广安门、右安门以外地区现分属宣武区、丰台区管辖,该地区历史上曾有多处墓冢坟地。据《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这一带仅清代墓葬碑文拓片就有以下数十张:湾子村康熙十年鼐格墓碑、诰封碑;太平桥顺治十二年法哈王公墓碑、诰封碑;康熙十二年西纳海诰封碑;柳巷村顺治十八年觉罗图尔玛墓碑;菜户营康熙十八年白尔黑墓碑;西局村康熙二十二年法都墓碑、诰封碑;康熙四十年吏部尚书介山墓碑;东局村康熙十八年沙克素墓碑;水口子村顺治十四年布哈墓碑;白石桥穆哈达墓碑;曹家坟康熙二十四年都统议政大臣跨渣墓碑;大井村阿兰泰家族墓碑(共十余通);雍正六年富宁安谕祭碑;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中旬,王林兄应顺义文管所之邀,与我同去顺义区考察清代墓碑。先后拍摄抄录了福建提督马负书墓碑(诰封、谕祭、墓碑三合一)、山西布政使布哈之父塞赫诰封碑、杭州将军一等男范建中谕祭碑、和勤亲王永璧墓碑等。  相似文献   

4.
六通州区的清代墓碑 1.通州北关环岛的清代墓碑 (1)大学士张允随家族墓碑冯其利兄在《北京档案史料》2002年第2辑中,撰文介绍了通州徐辛庄草寺村的清代乾隆年问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允随家族墓地。除东坟院的张允随墓外,西坟院还有其祖父福建绍武知府张一魁、父驿盐道张惟远墓。1958年以后,墓地仅存的5通驮龙碑被陆续拉倒运走,有关部门给予暂存。  相似文献   

5.
陇右石刻     
陇有石刻,内容丰富,数量众多,是古代陇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价值之高,亦足可嘉惠学界。一、陇右石刻著录概况在石刻产生后不久,古代学人就开始了对石刻的著录。引用与研究。至赵末时代石刻研究与著录进入第一个高峰时期,而陇右石刻,欧阳修《集古录》只载1碑,郑樵《通志·金石略》载4碑,王象之《舆地碑记自》载15碑。明代,于奕正《天下金石志》载25碑,嘉靖《陕西通志》载20碑。及至清代,随着考据学盛行,金石学大兴,涌现出了大量高水平的金石著作目录,但所载陇右石刻,寥寥无几。清王昶《金石草编》、孙星衍与阶州(今…  相似文献   

6.
云南永胜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留人留下了许多墓碑、建设碑、记事碑、摩崖等汉文历史石刻档案,对研究他留人这一特殊族群的社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内江市档案馆珍藏有一幅《曾达一墓碑拓片》,是笔者1986年在沱江乡梁坝村曾达一墓碑所拓。当时该墓碑和石刻文字完好,所以拓片字口清晰,文字无损,是曾达一墓碑的唯一拓片和初拓本,具有很高的档案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被列为馆藏珍品。2009年内江市档案局、内江电视台联合拍制《档案锁春秋,兰台丰硕果》专题记录片时,  相似文献   

8.
辽代佛塔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两百多年历史中,辽代国势强大、政治相对开明、经济发达,为辽代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佛教文化的兴盛造就了诸如天宁寺佛塔、大广济寺佛塔等千年传世经典。  相似文献   

9.
康泰真墓碑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洞上村西约500米处,有一南北走向山脉,人称长寿山,其东脊半山腰有一天然石洞,石洞外为一平缓山坳,古洞西北约50米的平台上,矗立一座墓碑,坐西朝东,为灰砂岩质,龟跃座,碑首已无存,碑高2.1米,宽为1.1米,厚0.2米。碑阳楷书和草书共1918字。此碑即金、元道士康泰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8日-9日,法门寺博物馆为庆祝建馆20周年,举办了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对20年来法门寺出土文物研究及法门寺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全国各地从事佛教、考古、艺术、博物馆学、茶文化研究的50余位学者与会,先后进行了两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白石桥东长河(高粱河)北岸,有一座古老的寺院——五塔寺。五塔寺环境安谧清静,为明清两代巨刹。  相似文献   

12.
刻字于石,传于后世,是中国历代以来的传统.与甲骨、青铜器、简犊、帛书等一样,石头自古即成为记录文字的重要载体.实际上,中国刻石的兴盛是汉代以后的事情,汉代的刻石堪称中国石刻的原点,甚至称之为古典也不为过.因此汉代碑刻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中国石刻的原点和古典.汉代碑刻包含了两汉时代的碣、碑、墓志、画像石题记、摩崖、石人石兽题字、黄肠石题字、居住建筑类石刻题字等所有的石刻文字,是严谨和规范的学术概念,不包含没有文字的汉代艺术石刻.汉代碑刻是研究汉代社会风俗、意识形态、历史史实以及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昭陵六骏     
中外驰名的“昭陵六骏”,是唐太宗在贞观十年十一月(公元六三六年)葬文德皇后后,诏令雕刻陈列在昭陵的。现有四骏藏陕西省博物馆石刻艺术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博物馆》2009,(3):20-22
1953年1月1日,辽宁省博物馆(当时名为东北博物馆)甄选馆藏古代艺术精品举办“伟大祖国古代艺术特展”。东北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成立于1949年7月7日,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该展是东北博物馆期间举办的最重要的特展之一,适逢国家“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起步之年,观众参观踊跃。  相似文献   

15.
坐落于大同城中的华严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圣地,也是一座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瑰宝。在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墙壁上留下大面积的彩绘,记录了辽金时期和其他时期的文化艺术特色。华严寺壁画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绘画的本身都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以大同华严寺壁画在清代的发展为着眼点,着重探讨华严寺壁画在清代的继承和重塑,为研究清朝时期大同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研究大同佛教艺术及其地域文化特点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大照与乘如是唐代北宗禅高僧。他们的石刻资料以不同的形式存世,需要澄清不同资料间的关系。比较登封嵩岳寺地宫出土的石刻残片与传世《大照碑》摹刻本的内容与书法,可知残石为《大照碑》的一部分,摹刻本的内容有遗漏。检验前人缀合《乘如碑》现存残石与石刻文献的成果,并结合拓本加以校勘,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碑文资料。旧拓本《乘如墓志》的内容与《乘如碑》相互验证或补充,为研究乘如生平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     
陈燮君 《中国博物馆》2004,(4):F002-F002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位于人民广场南侧的上海博物馆新馆于1996年10月12日,全面竣工,  相似文献   

18.
东莞可园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同时也是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之一。可园博物馆新馆则是以东莞可园园林建筑为依托,收藏、研究、展示岭南古典园林建筑、“二居”及岭南画派作品,传播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新馆于2004年开始筹建,并于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现笔者就可园博物馆的陈列特色为例,谈谈关于古建园林类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相似文献   

19.
艺术在移动     
当香奈儿公司决定为其菱格纹手袋办一个全球展览时,它特别邀请了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为这场名叫流动的艺术的展览专门设计了一座建筑。这座建筑最为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可拆装的,如同一座可移动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开封铁塔建于宋朝,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一座以供奉佛骨舍利而专门建造的佛塔。其前身为木质结构,但在宋仁宗时期被雷火击中而焚毁。后在原址进行重建,以琉璃为建筑材料,以浮雕形式进行整座佛塔的装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