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此联出自《三国演义》第77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作者对关羽的外貌、坐骑、兵器、爱好以及品德等各方面特点,都做了全面的概括与评价。而此后人们对关羽外在形象和内在人格的认识几乎都浓缩在这34个字之中了。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关羽并无绝伦超群之处。宋元以来,在统治者的提倡之下,关羽崇拜之风日盛,明清时期到达顶峰。宋元时期关羽形象的演变以及明清时期关羽形象的诠释与关羽崇拜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现象,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纵观整个20世纪,读者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关羽形象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诠释,从而使关羽形象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少文人出于"革命"目的,否定关羽,鲁迅则能以客观的态度解读小说;建国初期研究者讨论最多的是关羽的"义",或肯定或否定,多是政治上的阶级斗争为纲在文学领域的延伸;新时期以来主要从文化和宗教角度对关羽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纵观整个20世纪,读者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关羽形象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诠释,从而使关羽形象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少文人出于"革命"目的,否定关羽,鲁迅则能以客观的态度解读小说;建国初期研究者讨论最多的是关羽的"义",或肯定或否定,多是政治上的阶级斗争为纲在文学领域的延伸;新时期以来主要从文化和宗教角度对关羽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演义》的文本中兼容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史书直录等各种成分,三者的融合统一,完成了关羽形象的文学定型。而不同版本系统的小说文本对于关羽形象的描写又有细微的不同,从中可以窥见其流变的痕迹,最后由毛评本完成了关羽形象忠义内涵的整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关羽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上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对“义”的过分渲染,使关羽性格矛盾重重,导致了人物性格的分裂。对关羽的神威和战绩夸张过分,以致写英雄末路时显得突兀,使人物性格的发展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在写关羽败亡时,过分强调了“数”,淡化了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就整体而言,关羽形象还是一个类型化、道德化的化身,成功之处是写了失败的英雄,最大的遗憾则是性格分裂。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关羽具有忠义品质,但也有高傲自负的一面。随着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宗教的不断提升、民间的顶礼膜拜及文学艺术的虚构加工,关羽经历了由人到圣,由圣到神的传奇演变。在漫长复杂的演化过程中,关羽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内涵是基础,统治者的重视是决定力量,宗教、广大民众、封建文人等出于不同的目的也对关羽形象进行圣化、神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明代关羽信仰传播基础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关羽信仰传播和普及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羽庙宇兴修和扩建的重要阶段。关羽的忠勇仁义形象符合官方主导思想,再加上文艺和志书的塑造、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军事活动的推动,到明代后期,关羽祠宇数量甚至超过孔庙,关羽信仰也传播到了海外,从而为清代关羽标准化的国家崇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占海 《文教资料》2009,(30):15-17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一个以义重如山而闻名的绝伦超群的人物,义是他最突出的美德,被清代毛宗岗称为“义绝”。本文论述了关羽忠义形象的形成,关羽忠义的内涵及特点,关羽是历史上忠义的理想化的完美典型,最后指出关羽的“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关羽研究以关羽史传、关羽形象、关羽崇拜和关羽传说四个方面的研究为主,从研究专著来看,又以关羽崇拜、关羽传说的研究成电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的三年以及离开洛阳之后,写了大量的洛阳风物诗,对洛阳山水名胜、园林寺院、花卉习俗都有歌咏。在歌咏这些洛阳风物之时往往寓以深厚的情感,使之成为洛阳风物诗,乃至欧诗中独特的意象。洛阳山川秀美的地域环境和诗酒宴集的文化传统,欧阳修早年应试高中初涉仕途的经历和年少轻狂的心理,洛阳钱幕文人集团成员宽松优裕的创作环境以及诗酒唱和活动是这些洛阳风物诗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唐代状元韦瓘生平事迹辨正@周腊生$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湖北孝感432000~~~~[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A].二十五史[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2]徐 松.登科记考(卷一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乐 史.广卓异记[A].笔记小说大观(一)[C].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4]舒其绅,严长明.西安府志(乾隆四十四年刊本,卷三十一·人物·唐)[M ].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 [5]刘于义,沈青崖.陕西通志(卷六十五·人物·唐)[M ].雍正十三年刻本. [6]孙映逵校注.唐才子传校注(注②)[M ].…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洛阳含嘉仓1988年发掘简报中的铭砖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得出以下认识:其一,此次新出的"判官□"可能是州一级官员尹、少尹、别驾、长史、司马等,亦可能是判官司法参军之简称;其二,"监察"一职当为监察御史之简称,并结合《新唐书》卷四八《百官三》的相关记载认为铭砖一的具体入仓年代大约为开元十九年;其三,结合两次发掘所得铭砖、文献记载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监察御史监管太仓是特殊情况,唐代大部分时间是以殿中侍御史具体监管太仓的。  相似文献   

14.
在《管子》一书的接受史上,唐朝堪称显学。杜佑花36年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典》二百卷,在其著述中广泛地征引《管子》一书的微言大义。其关于《管子》一书思想的继承在其著述的《通典》中得到深刻的体现,通过梳理杜佑在《通典》中对《管子》文献的征引,考察杜佑对《管子》思想精髓的继承,有益于探究《管子》通过杜佑的传承在唐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荆州民间信仰中,有悠久的巫鬼信仰与祠祀传统。荆楚民众宗教信仰,有非常强的功利性。万物有灵,能够影响生活的人、物和事都可能成为敬畏和祭祀的对象。善者求其保护和赐福;恶者小心供奉,以求免予其侵扰,不作恶一方,消灾免祸。关羽生前威镇一方,却死于非命。在民间的巫鬼观念中,自然满腔怨气,变为厉鬼复仇,且因其是武将,力量强大,破坏力更大,更加令人畏惧,在民众中的影响更深远。而关羽自身有许多民众敬重、向往和渴求的品质,促使关羽在荆州民间的形象向善的正面方向转化,最终使荆州民间对关羽的畏惧转化为崇拜。从而使得佛教、道教等宗教在传播中也需要借助其影响,因此关羽崇拜进入主流文化,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对陆机初入洛时间、初仕晋时间,以及几次入洛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笔者通过翻检各种文献典籍,试对陆机入洛行迹以及初仕晋的问题谈谈自己一些新的看法:太康元年昊灭后。陆机被俘入洛,这是他第一次入洛;元康二年,赴太子洗马之征,是其真正入洛仕晋的开始;之前曾入洛且被杨骏辟为祭酒。未就。  相似文献   

17.
基于洛阳市1989-2009年人口总量数据和线性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建立了洛阳市人口发展趋势的ARIMA(2,2,1)模型,并且对2010-2016年洛阳市人口总量和发展速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洛阳市总人口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平均增长量为3.6万,平均增长率为0.52%的态势增长.  相似文献   

18.
泉台北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泉台北管的历史、音乐形式、谱式、乐器作比较研究,发现两岸北管同异相兼各具地方特色,血缘相通共源大陆北方,酷似同树异枝上开出的两朵姊妹花。北管的文化遗产价值极高,泉台各方理应联手保护之。  相似文献   

19.
千年洛阳王都既是历代王权统治之地,更是一个名利渊薮的繁华之地,它以首都主轴心或陪都副轴心的文化功能,显示出超强的文学内聚力。它不仅吸引聚集了超强的作家队伍,而且还孕育生成了政治权力的写作主题。在河洛文学里,洛阳城、上阳宫、北邙,都是具有巨大震撼力的视觉图像,召唤历代"流动凝视"的登临者对其进行意义编码和文学创生。它们不仅是一个实存的空间,更是一个"记忆的场景"。  相似文献   

20.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