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蝼蚁壮歌     
朋友给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个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 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只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抱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滚动,  相似文献   

2.
周汉荣 《考试周刊》2012,(61):41-41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当学生因产生独特感受而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是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还是放过?本文例子说明只有善于聆听学生的发言,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学生的理解,或许才能带给你无法预期的精彩与掌声,而你的收获也将是意想不到的。案例一:真诚地面对学生的真诚《“蚁国英雄”》主要讲述了外层的蚂蚁被烧死而成为了“蚁国英雄”的故事,它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为了激发孩子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我郑重地对学生说:“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整个蚁族,多么令人敬佩呀!要是你是这蚁群中的一员,你会选择怎样的岗位?”  相似文献   

3.
一蚁[法国]莫洛亚无数褐色的小怪物,在那嵌着两片玻璃的纸盒里骚动着,工作着。卖蚁人给了它们一点儿沙,它们便在沙里掘下一些坑道。当中有一只比较大的蚂蚁,差不多始终伏着不动,这是其余的蚂蚁敬谨供养着的蚁后。“这些蚂蚁是毫不要人照顾的”,卖蚁人说,“只要每月人在这洞口投下一滴蜜就够了……仅一滴……蚂蚁自己会将它运走并将它分派的”。“一个月只要一滴吗?”年轻的女人说,“一滴蜜便可以把这许多蚂蚁养活一个月吗?”她头上戴着一顶阔边的白草帽,身上穿着一件花罗的褂子。她的两臂是赤裸着的。卖蚁人凄寂地瞧着她。  相似文献   

4.
敬重卑微     
偶然读到一篇英语短文,讲的是蚂蚁火海逃生的故事。面对突如其来的野火包围,众多的蚂蚁并未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快速滚动,逃离火海。每次想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卑微的力量所感动。我仿佛看到汹涌的山火在蔓延,一团黑球正沿山脊滚动;我似乎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开拓群体的求生之路。这支悲壮的蚁国生命之歌,怎能不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假如没有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没有抱成团的聪明才智,或者没有最外层蚂蚁的自我牺牲精神,渺小卑微的蚂蚁家族绝对会全军…  相似文献   

5.
敬重卑微     
偶然读到一篇英语短文,讲的是蚂蚁火海逃生的故事。面对突如其来的野火包围,众多的蚂蚁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快速滚动,逃离火海。每次想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卑微的力量所感动。我仿佛看到汹涌的山火在蔓延,一团黑球正沿着山脊滚动;我似乎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开拓群体的求生之路。这支悲壮的蚁国生命之歌,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假如没有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没有抱成团的聪明才智,或者没有最外层蚂蚁的自我牺牲精神,渺小卑微的蚂蚁家族绝对会全军覆没。体力的单薄…  相似文献   

6.
1可敬的小蚂蚁在南美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在一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窜的烈火形成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去。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后退,包围圈越来越小,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此时,出人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出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劈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在这场火灾中,如果蚂蚁惊慌失措,只顾自己甚至不惜践踏同类夺路…  相似文献   

7.
说起蚂蚁,谁都不陌生,蚂蚁是一种有着渺小身躯的生灵,在自然界简直微不足道,人们常常把“踩死一只蚂蚁”用来比喻事情的简单,蚂蚁甚至令人深恶痛绝,谈蚁色变,因为见过蚂蚁噬骨的惨不忍睹,因为有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惨痛教训。但是,我更愿意谈谈蚂蚁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对作为中学班主任的我来说,它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示,我觉得,如果我们班级里的每名同学都有和蚂蚁一样的精神,那么,我们的班级将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班集体。因此,我经常用“蚂蚁精神”教育学生,力图创建一个“蚂蚁型”班级。  相似文献   

8.
认识她的人,都被她的“拼”劲所感动。“在这样的熔炉里锻炼,想不成钢怕也很难了。”这是家长对她的评价:“能遇上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一辈子的福气。”这是学生写给她的毕业留言;“覃老师,你敢跟我打一局羽毛球吗?”这是活泼好动的学生给她下的战书;“覃老师,你看我的教学设计行吗?”这是年轻老师对她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话题六如何对待生命[新题导航]听说蚂蚁被火围困时,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场,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生存。后来,看电视,还真的见到了蚂蚁动人心魄的一幕:山洪以雷霆万钧之势,呼啸而下……一群红色蚂蚁匆忙而有序地集合,它们把蚁卵、幼蚁和母蚁包在当中,迅速抱成一团,形成一个蚁“筏  相似文献   

10.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了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的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孙雪飞 《教育文汇》2013,(20):42-42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数学有一个《克与千克》的单元。上完这个单元后,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测验,其中的一道选择题是:下面的物体(单个)不到1克的是哪一个?1、乒乓球2、蚂蚁(家蚁)3、小气球。  相似文献   

12.
寻访到的蚂蚁如何观察,教材在课的开始就设置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办法来更好地观察,如:放在透明的瓶子里观察;用水把蚂蚁与四周隔开来观察等。不过,这样也引来一些非议:为什么要这样观察蚂蚁呢?为什么要把蚂蚁困住观察,难道不能在大自然中去跟踪观察吗?孩子们对蚂蚁可是有感情的,他们对蚂蚁的最初认识都是在“抬食物”、“搬救兵”、“下雨前的大聚集”这些发生在自然中的难忘印象中建立的。  相似文献   

13.
玩是幼儿的天性,不管哪个幼儿都爱玩。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是老师的责任。有一天课间休息,十多名幼儿在墙边观察一群蚂蚁在搬运一只苍蝇,我也凑过去助兴。孩子们在争论:“哎,蚂蚁怎么会排队?”“它们有大王,是大王叫它们排队的。”“大王怎么对它们说话呢?”我便告诉他们,蚂蚁为了不使同伴迷路,会沿路排出一些粘液,别的妈蚁就会顺着粘液的气味过来,这样就排起队伍来了。说到蚂蚁怎么说话,我叫他们先仔细看看地上的蚂蚁,于是他们发现了:“来去的蚂蚁爬着爬着就会碰头的。”我说:“碰头就是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说话’,蚂蚁的头上有两个触角,它们就是通过触角来和对方‘讲话’的。”我捉住一只大一点的蚂蚁让他们看,他们都高兴地说:“看到了!看到了!”我还讲:“蚂蚁很团结,蚂蚁这么小,联合起来能扛这么大的一只苍蝇,不就是团结的力量吗?这一点你们应该向蚂蚁学习,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短短的休息时间里,使幼儿意外地获得了知识,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14.
知识小卡片畜牧蚁:蚜虫从植物身上汲取的汁自己用不完,多余的汁会从它们身上渗出来,是一种甜甜的分泌物,名叫蜜露。这种蜜露对蚂蚁有强大的吸引力。蚂蚁碰碰蚜虫,蚜虫就从腹部尖端喷出一小点蜜露,或是慢慢地在尖端挤出一小滴蜜露,给蚂蚁享用。为了报答蚜虫,蚂蚁就给蚜虫做“保镖”或“侍卫”,赶走各种想对蚜虫下手的昆虫。这种关系很像牧人与牲畜的关系,所以人们就给这类蚂蚁取名叫“畜牧蚁”。小茅鼠站在麦秆上看风景的时候,被一阵大风吹到了一棵吐蜜树上,小茅鼠害怕得直想哭。“天哪,这是什么地方啊?”就在这时候,一只蚂蚁…  相似文献   

15.
“您辅导的学生的作品送全国参评了”,当我把这条短信读给赵晓曦同学听后,她和她的同学抱在一起又跳又笑。这样的场景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一次很小的成功都会是她一次自我价值的体现,并使她能够提升对自我的评价,增强了自信心,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的动力也会明显增强。这样一件作品的形成过程也给我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与张红老师只有一面之缘,对她的了解也不太深,然而在编这组稿子的过程中却对张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读到“‘摘’苹果”教学片断后,我沉浸在张老师的课堂中。张老师有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她让我看到数学课堂原来也可以如此美丽。她的课堂是开放的、灵动的,所展现的学生的内心是丰富的、充满想象的。能上出这样的课的老师,本身就是这个课堂的催化剂。这不禁让我感叹做张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这样评价她:“张老师是一位在人品上平和、善良,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的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师!”得到学生家长如此高的评价,我想这与张老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是分不开的。“不断探索、不断改变”不仅是张老师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一位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十八年前,4岁的外孙女问我:“蚂蚁怎么睡觉?仰着睡?趴着睡?还是侧着睡?”我真的回答不出来,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也没有听人说过。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酷蚁安特儿奇遇记》的书,随着小蚂蚁安特儿的足迹,游历了奇妙的蚂蚁世界,真是开了眼界。这是一本童话书,故事当然都是虚拟的,但是描写的事实都有生物学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8.
“小蚁蚁,快来啊。”蜜壶蚁招呼小黑蚁。“什么事?”一只小黑蚁问。“这儿有甜蜜。”蜜壶蚁边吃边喊,“真好吃。”小蚂蚁不停地晃动着触角,相互告诉这一喜讯。大家一起围过来吃蜜。“多么甜的蜜汁!”“肯定是蜜蜂酿的。”“蜜蜂真勤劳。”……大家议论纷纷。“蜜壶蚁,我们都吃饱了,你怎么还在吃?你的肚子怎么这么大,像小壶一样?”一只小黑蚁惊讶地问。“我看这么好的蜜汁丢了太可惜。”蜜壶蚁说,“我想带一些回去。”“嘻嘻嘻,多有趣,这么小的蚂蚁能把蜜带回去真是笑话。”小黑蚁们都嘲笑肚如鼓的蜜壶蚁。“蜜蜂到处采集花粉,云游四方。蜜壶…  相似文献   

19.
蚂蚁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2000~14000种,我国大约有500多种。蚂蚁被称作动物家族的“大力上”,网络中多数信息认为蚂蚁一般可抬起质量为自身100~400倍的物体。蚂蚁真的有那么大的力量吗?我们身边常见的蚂蚁是小家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我在家中和院子里经常发现其有单独背负食物或集体拖拉食物的现象,那么小家蚁单独负重的极限值是多少?其负重行为有何独特之处呢?  相似文献   

20.
"灭"蚁记     
““哎!”爸爸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我好奇地问道:“有什么好叹息的嘛?”爸爸带着无奈的语气说:“咱家里有一窝蚂蚁,天天到处爬。”“可不是吗?连茶几上都有!”妈妈插话了。“嗨,这算什么问题,消灭蚂蚁的任务交给我了!”我脱口而出。不过这回我揽的可是个苦差事,谁叫我夸下了海口呢。我倒在沙发上冥思苦想。这时,妈妈端来了一大盘鸭梨。我一看,顿时计上心来,拿了一块鸭梨放在蚂蚁的必经之路上,吆喝道:“蚂蚁们,快来进餐了!”不到一分钟,一只小蚂蚁朝这边爬来了,它慢慢地接近了鸭梨。正当我欣喜若狂时,它却掉转蚁头了。不过,过了一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