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朗朗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结合《新大纲》谈谈对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认识。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充分地读",首先要读准,继而在读准的基础上读熟、读好。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果仅仅为了"读"而"读",是"假读",是形式化的无效的读。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姜淑平 《教师》2011,(15):64-6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向我们展示了读与理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孩子的天性需要尊重。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做到几个"借助",就可以巧妙地指导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情感,读出真知。  相似文献   

6.
陈洪敏 《考试周刊》2012,(40):41-41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应当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得以发展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增减文字,不读破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朗读,学生能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7.
靳辉聘 《成才之路》2011,(10):20-20
在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琅琅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结合《新大纲》谈谈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培养情操。的确,对于语文读是根本,只有认真仔细地读,才能较好的披文入情。如何落实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呢?我在教学中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9.
杨琼琼 《新疆教育》2012,(15):45-4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几乎都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的这一要求,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学生朗读水平的普遍低下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上忽视朗读教学的情况依然严重,这是导致了学生朗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以读为本”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指导无方,实际效果仍不尽人意: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但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的学生却是少数。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教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获得真知。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兴趣、读出情趣和品出乐趣呢?  相似文献   

11.
总评:1.读中感悟,读出情趣。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俞老师根据本篇课文文字优美、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的特点,.始终以读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读体会,齐读感悟,诵读积累,从感知到理解到内化,指导学生由读懂到读出感情。俞老师还注意抓一些典型词句,  相似文献   

12.
吴榴玉 《考试周刊》2012,(48):47-47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教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存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获得真知。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兴趣、读出情趣和品出乐趣呢?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足见朗读的人对语文要有灵敏的感悟,读就读出形象、读出意蕴、读出情趣,进入文中作者或主人翁的感情世界之中!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却出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归纳起来主要有: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朗读无目的性,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鉴于此,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现象,首先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炜 《考试周刊》2012,(63):49+109-49,109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具体指什么,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但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的"读"总是被误解。教师更多的是在读的形式上变花样,诸如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读……像走马灯似的;或直白地要求学生读出什么什么感情。机械、重复、盲目的"读"充斥着课堂。屡屡失望之余,教师感叹:"‘读’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阅读教学必须多读,多读必须有效,有效必须指导,指导必须得法。本期我们聚焦"读"的指导,以期引发大家对如何指导好"读"的重视与研究,让学生的读真正达到穿越时空藩篱,与自然、历史、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提高自身朗读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充分展示祖国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也是时代的呼唤。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呢?一、创设读书情境,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读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尽可能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做到以读为本,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要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出品位、读出神韵,力求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受到情感的陶冶。如《五彩池》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五彩池”这一人间奇迹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次读:1.自由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默读全文,划出生字生词,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和问题。3.有选择地朗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再对典型语句进行对比读或欣赏读,反复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阅读教学很大的启示: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所以教师应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真知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四味朗读”。  相似文献   

20.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琅琅的朗读声中,让低年级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感情.只有将情感真正地融入朗读课文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朗读品质,使朗读有质的提升,丰富朗读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