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小夏 《教师》2008,(20):79-79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现在的数学教学有一种新的提法,叫做“做数学”,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理解、做中创新,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乐趣、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因而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枯燥,望而生畏。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了做数学的过程,抽象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的"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等数学活动中可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经验只是教学的起点,它还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4.
孙丽萍 《考试周刊》2010,(44):80-81
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要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感受.进而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这一要求说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说、问、解,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做"数学中体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做"是探究的意思,"做"数学就是在"做"中学习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激发学生"做"数学"亲其师则信其道."一般来说,某位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思维科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要把思维教学落到实处,数学教师就要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让学生去体验、习得数学的过程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是伴随数学活动过程的体验性知识,它是一种内隐的、动态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揭示知识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搭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平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应揭示思维活动的过程”举例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陈晓明 《广西教育》2007,(7A):71-72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学数学就是“做数学”。所谓“做数学”,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它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各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学探究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发  相似文献   

9.
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要把数学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竞赛等情景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成功的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趣。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在教学中要克服学生畏难情绪,使数学活动更具情趣化,让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识的体验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好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从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数学,使数学趣味化;在情境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  相似文献   

11.
凌琴 《新课程研究》2012,(6):159-160
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对学生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深入生命领域,调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能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架起一道永恒的桥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和注重"体验学习"。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呢?怎样才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如获珍宝的快乐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得出:数学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应是一种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是一种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性教学。”但是如何把数学教学设计成一种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加强过程性知识的教学,通过过程性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认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数学思维与数学过程性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不但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而且指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乐”中互动、“疑”中互动、“做”中互动,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数学活动经验是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查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是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和感悟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经历,它既是知识,又是过程,更是它们的综合体.数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经验的源泉,它的获得和积累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  相似文献   

15.
洪小莉 《成才之路》2013,(35):51-51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一样不经过亲自体验,仅仅从看书、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只有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才能主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因此,我们不妨在数学课堂上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应用数学,从而真正“做数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可见变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的体验过程已刻不容缓。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情、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那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创设环境是前提,物化内容是动力,自主活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多元化体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以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的指引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陛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授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教学数学呢?一、“做数学”,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的数学课堂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方面,学生只有在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通过亲身…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是理想数学课堂的应然选择。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和价值的生成,实现在体验中得到自我发展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创设多种情境,激发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尝试体验;通过交流,升华体验;不断深化拓展,迁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