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2.
一、“设疑辨析法”的主要内容和环节   1.设疑提问: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提出疑难问题。   2.辨析解难:让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或分组讨论后,推出代表总结发言。   3.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进行结论验证。   4.归纳总结: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一般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或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5.反馈释疑:通过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具体做法   1.设疑提问,激发思维。例如在《压力、压强》一节教学中,一开始就提出问题:“一头体重 6× 104牛、每只脚掌面 6× 102厘米 2站立的大象,同一位体重 47…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感知超链接的作用,并能利用超链接实现简单的交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幻灯片中运用超链接进行交互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40~43页。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是十进关系;初步学会兑换和使用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种人民币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难点是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设疑激趣1.复习填空口答:10个一是(),10个十是(),100个一是()2.设疑引趣,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想不通,请大家帮帮我…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 学会插入图片的方法2. 学会设置图片大小及环绕方式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方面: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插入图片的方法教学难点:设置图片环绕方式教学准备:文章、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通过课件,同时展示两篇文章,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之处,说自己的感受。导入课题:给文章插入图片。师:这里有两篇文章,内容完全相同,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生: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吸引人……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给文章插入图片。(板书:给文章插入图片)我们首先要打开一篇…  相似文献   

6.
微格情境下课前,孙老师布置学生预习《骄傲的孔雀》一文,给学生留了三道预习题:1.会读、会写课文中的12个生字;2.把不懂的词找出来,学会解释;3.仔细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孔雀很骄傲的。老师说完了预习题,问学生们:“听明白了吗?”学生们拉着长声回答:“听———明———白———了———”老师说:“那好,下课。”微格评析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直到今天,许多教师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孙老师能较认真地给学生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通过自学,解决学习中将要遇到的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预习布…  相似文献   

7.
孙飞 《山东教育》2003,(7):31-31
教学目标: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从文章的描述中感受到翠鸟的可爱,增强爱鸟护鸟的意识。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背诵文中喜欢的段落。4.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语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翠鸟的可爱。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馆或其他方式搜集有关翠鸟的图文资料。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相似文献   

8.
雷燕飞 《四川教育》2002,(12):29-29
【活动设计】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教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数“一”时同桌两个学生对击左手掌,数“二”时对击右手掌,数“三”时对击两个手掌。游戏完后,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谁的手掌面大?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究,充分感知。1.摸、比——建立面积表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教科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感觉?哪个面大?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封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封闭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9.
[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1.科幻故事导入:一天,有一位天外来客光临地球村,想请小明为导游,小明十分乐意地接受了导游任务。他先介绍地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你能说说小明怎样介绍的吗?2.课件演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图文并茂),这一切都来源于大自然。二、主体探究活动1.质疑。看完这段关于大自然的介绍,你还想知道大自然的哪些情况?(让学生提问,然后进行探究活动。)2.根据质疑(提问),让学生分组,确定探究项目。每个学生从各自的微机上分别查阅并下载有关沙尘暴、环境污染、大量捕杀青蛙等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一、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如下图:(一)提供素材,发现问题:指教师将书本上的应用题改编成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种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画面,也可以是图表、对话等。然后让学生从中去发现可以解决的问题。1.呈现素材。教师根据例题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向学生提供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的事实材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2.联想问题。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选择、判断、收集和补充信息,并根据其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联…  相似文献   

11.
万微 《云南教育》2003,(10):47-47
教学参考校园中的小主人□昆明市五华区华昌小学万微活动内容:有关长方体体积计算的综合运用。适用年级:五、六年级。活动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求知识的兴趣。活动准备:1.钢卷尺、皮尺、竹竿、多媒体课件、计算器、方案表。2.可酌情在活动前组织学生查找(或咨询)所需数据资料,如1块砖的价格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活动的内容1.电脑出示校园不同…  相似文献   

12.
我的悲哀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大胆地想象,严厉地批评,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从生活中学写作的习惯。活动准备:1.以“环境批判大会”为主题,以宣传画的形式办板报,内容为:动物、植物、海洋桌椅、街道等等面目全非、痛苦不堪的情景。2.搜集自然界中人类破坏较严重的事物画片若干张。活动过程:一、谈话激趣,深情引入师(用悲伤的语调,指着板报):环境批判大会在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召开,大熊猫、滇金丝猴来了;小花、小树来了;街道、马路来了。可他们个个泪流满面,痛不欲生都在哭诉着人类对他们的残害。今天,我们给可怜的大自然作代言…  相似文献   

13.
《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学实践表明,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蓄素材,掌握技巧:历练学生倾吐真话,表达真情的写作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释放个性,放飞心灵,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艳 《湖南教育》2002,(17):44-4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和能力;4.训练学生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师:(演示课件1:《大自然与星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你们能征服大自然吗?生:能!师:我们该如何去征服大自然呢?(学生讨论)生:多学本领,上课认真听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生:多动脑筋。生:不怕困难,还要不怕失败。师:同学们说得挺棒,老师…  相似文献   

15.
■执教者课后思考:1.用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融入学习氛围。2.有效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3.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采用激励评价方式,给予学生自我实现的肯定。■评介者总体感受:1.把学生融入音乐活动中去学习音乐,这对“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很有好处。2.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的生活为着眼点,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符合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3.注意了“课标”提到的“提倡学科综合”。本课既有音乐与舞蹈、表演等姊妹艺术的综合,还有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比如要求说完整的…  相似文献   

16.
说明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原因有:1.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来说,说明文不够生动、吸引人。2.几乎每篇课文都是从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四个方面进行讲解,教师课堂上虽也有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但由于教学的方式过于平淡,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仍无法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分为三个部分: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处于“惯”“悱”状态;2.创建民主,科学,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启”“发”成为可能;3.使学生学有所获,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承,互为前提,缺一不可,成为培养人的潜能的方法论保障。  相似文献   

18.
徐凤叶 《天中学刊》1997,12(2):117-117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怎样使学生掌握电化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常用电教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相结合进行教育、教学,是现代师范教育的重要课题。1用事例理解概念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无法取代学生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把由现代教学媒体提供的生动、直观的对象转化为抽象的科学知识,仍然需要由学生自己通过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来实现.在《电化教育基础》课中,有一些定义、概念比较难懂.此时举例类比可使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讲硬件、软件时举例:钢琴是硬件,而曲谱是软件.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如…  相似文献   

19.
一.学生的状况:上海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国际大都市规模的逐步形成,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家庭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是一个我的教学班男学生的随笔《老爸老妈》:  相似文献   

20.
主体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于是,学生主体问题、学生参与问题、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教师角色地位与作用问题等的研究,便构成了整个主体教育理论的几大重要组成部分。一、学生参与: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即学生参与的过程。由此不难认为:学生参与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参与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并在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