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还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人获得美的感受、美的发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一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所以音乐课是盲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们内容深刻,意存高选,也包含有很多哲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流传甚久的千古名篇,每首古诗皆蕴含着美的语音、美的韵律、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诗中各种美的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学校开设劳动课,不仅具有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习惯,激发劳动热情,情操的德育功能,而且还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即让学生在劳动中领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美是人类运用智慧辛勤劳动的结晶。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劳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呢?  相似文献   

4.
罗翠南 《南昌教育》2006,(11):25-25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这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美的折射,其实,数学内容、方法几乎处处闪耀着美的光彩。作为数学体系来讲,无论是从符号到公式,还是从内容到方法都充满了美,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外部形式到内部结构感知、领略、鉴赏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偕美、统一美以及奇异美,使他们体会到美是客观存存的,从而进行数学加情感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激发美好情感、促进身心健康、完善个人品格的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欣赏教育不仅能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且能引发学生创造兴趣,启迪创造智慧,为学生今后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人生和美的世界奠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生活中,美无所不在。要让学生认识美,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教给认识美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本里“畅游”,到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去猎取美,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认识自然美。课文中的自然美是作家用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勾画出来的,带有典型化的特点。如:“亭亭净植”的莲;“傲  相似文献   

7.
王安荣 《甘肃教育》2004,(11):20-21
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它是学生学习、积累、继承祖国语言文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营养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的要求,而且在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有70首诗词。学生在学习积  相似文献   

8.
成文 《湖北教育》2007,(8):57-57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人类最高尚的追求美的活动,音乐教学即以美为目标,把发现美和表现美作为主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音乐教师美好的形象,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而且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所以,首先音乐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美的潜质,音乐教师的这种美的潜质并非仅指外表美,而是指一种艺术的气质,一种缘自艺术的自信、热情和激情。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着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以及认真聆听优美的歌(乐)曲时,都可受到美的熏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美育人的原则,要重视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一、感受情感之美音乐既是一门听觉艺术,又是一门情感艺术。其对人们的情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如,在20世纪30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无数爱国志士走上抗日前线,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20世纪80年代,一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真知、开阔视野、开发智慧、发展思维。何谓美育?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真知、开阔视野、开发智慧、发展思维。何谓美育?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崔慧 《新疆教育》2013,(4):79-79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础,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而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猛烈侵蚀。教育工作者要把诵读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使小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濡染,完善内在道德情操。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陈文革 《考试周刊》2010,(56):34-34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说明文教学难度较大。要使学生把握好说明文,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把握这种语言形象生动美的特点,给人以别样的审美感受,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文化知识,了解科学原理.受到科学美趣味美的熏陶.而且能充分激发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并逐步提高观察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种美,一种与民族同在的美、与生活同步的美、与文化同行的美。这种美,是最悠远的美,最绵长的美,最富魅力的美,最耐人寻味的美。有鉴于此,语文教学不应纯粹从工具视角教学语言文字,还应成为引导审美的过程,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之美,让他们感受美的情境,领略美的意蕴,受到美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人与自然互动的场域这一侧面,探讨人类教育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前景,认为: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是人类教育活动的基本动力。“自然·文化·人”多向互动与教育文化发展中的冲突,需要提升并充实“和谐教育”的理念,使科学与人文共融,进而走向实践智慧的人生之路,让知识与智慧相互嵌入,科学与艺术结成深层的伴侣。最终达到生命、人生和生态文明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科学美是物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物理学中的美,不仅能够陶冶心灵,领悟科学之美,更能启迪和推动人类永不休止地去探索未知领域。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美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美的魅力,受到科学美的熏陶,提高鉴赏科学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发展,激发科学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育在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彭振东 《考试周刊》2010,(23):71-72
数学足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数学的内涵包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学习用数学的语言、图表、符号表示信息,进行数学交流;构造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应通过理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欣赏数学之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数学文化让人感受到数学的美,让人体会到数学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让人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然而,现在的数学文化却淹没在应试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师生之间的信息是依靠言语交流来实现的。教师传播的知识能否被学生理解,关键在于他使用的语言能否把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财富,并形成实践能力。作为音乐教师,应重视美的教学,积极创设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  相似文献   

20.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儿童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儿童的智慧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教学中如何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无疑成为现代教学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