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溯本求源、开拓致思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从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到追求和谐的愿景,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到和谐世界的吁求,和谐世界思想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2.
政策背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对话、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同其他国家的分歧和争端,稳定大国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致力于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多边外交领域日趋活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最大特点是一个“和”字,倡导“和为贵”。坚持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寻求各种力量和谐并存。我们主张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各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共…  相似文献   

3.
“和谐世界”的主张,倡导在国关系中以和平、发展、平等、民主、多边合作为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争取平等互利的发展和世界普遍持久的和平与安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理论的内涵不仅有其字面的显义,而且有其字里行间的深层寓意,虽然对国际共运未予正面论述,而隐含的意思却与当代国际共运息息相关;国际共运尽管处在低潮,但它的存在却是客观事实,和谐世界的主张对当代的国际共运将产生重大影响;和谐世界的主张不同于“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也不排斥暴力革命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平变革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溯本求源、开拓致思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从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到追求和谐的愿景,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到和谐世界的吁求,和谐世界思想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在2005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建设和谐世界是当今世界的现状决定的,是建设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和谐世界是和平、稳定的世界,是均衡发展、普遍繁荣的世界,是合作、共赢的世界。建立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倡导新安全观;消除发展障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南北差距问题,实现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树立合作共赢的安全观、发展观,以合作求和平,以合作求发展;尊重文明多样性等。  相似文献   

7.
孔子“和而不同”的主张,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上升到人生哲理的理论高度,显示出深刻的哲理思想意义。“和而不同”的哲理思想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扬光大中华儒家文化、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21世纪世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安全观“零和”、“单赢”的新的冷战思维模式、追求一超独大的绝对安全目标及以维持霸权稳定方式维护国家安全的局限,以非“零和”、互利多赢的多向思维模式理解国家安全,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实现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新安全目标,主张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凸显了与美国利己的、排他性的安全观截然不同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由千万个族群融合而成的一个伟大民族,能够促成并长久维系这种融合的核心理念就是“和合思想”或者说是“中和论”。它代表着儒、释、道三家的共同精神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合”,是和谐、合作、和平、大同小异、求同存异的意思.这与犹太教义的排他精神不同,更与霸权主义的“同不容异”迥异。当前,我们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依据就是中华民族这种优良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世界是当前我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它既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也符合和平、发展的国际时代主题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我们应当抓住当前国际上汉语学习热的有利时机,发展国际汉语教育,提高海外汉语文化“软实力”,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相似文献   

11.
赞福娃     
<正>同—个世界,同—个梦想,那就是和平、和谐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赞颂这五个快乐的"小精灵",我们的和平使者——"福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歌曲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精神.唱出了中国时代特色的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体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平”“友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的崛起发展,既取决于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更取决于文化、意识形态感召力等软实力,两者共同发展是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标志。中国倡导并实践和谐,对内借文化振兴建设“和谐社会”,对外用和平发展来实现“和谐世界”,“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辅相成,这种“双和模式”,必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全面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4.
“外察世界潮流”思想是孙中山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石,孙中山坚持“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的主张,在“建立民国”和“捍卫民国”的斗争中,表现出对近代世界各国历史改革具有革种同一性的“从同”的认识,他坚持认为,“世界潮流已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时期”,一方面主张迎合世界潮流,“振兴实业,发达资本”;一方面强调“思患预防”,“以欧美为鉴,力谋社会经济之均等发展”。在化变革和化整合方面,他坚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的化兼取精神,主张“作成一中西合璧的中国”,用民族精神救国,以道德立国,憧憬“王道”国际政治,共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5.
"和"与"同"本是古代两个哲学概念,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史伯与晏婴作了二者相反的理论阐述.孔子在继承和发展其前人"和同之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新命题.这一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的主张,对推动21世纪世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和谐世界”思想把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堆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实际上就是把中国置于和谐世界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是人类的美好理想和共同追求,中国领导人在新千年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新世界秩序观既反映了人们对于和谐世界的向往,又指出了国际社会的努力方向。联合国作为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承担了构建和谐世界的重任,而联合国维和作为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充分体现了和谐世界观的本质特点,并在实践中逐渐成为构建和谐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和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坚持和继承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把和平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勇气,并将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向往和实践的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朱熹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同他生命中每每相随、自然而然的山林情趣和生态伦理主张一起,不仅凝练成了中国生态文明长河中辉煌灿烂的学术瑰宝,为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着有益的生态伦理启示和厚重的和谐思想渊源,而且还为人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一种和谐与统一,既包括人与自然又包括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的思想启示着我们保护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世界和平与稳定,同时现代人又继承并超越了这种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都是对该思想的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