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旭光 《初中生》2010,(5):14-17
记叙文阅读是语文中考的重头戏,考生答题丢分较多,失误情况可分为六类。 一、理线索模糊不清,概括情节不得要领 理清文章线索,概括故事情节,是记叙文阅读的常见考点。考生答题失误主要有:理线索丢三落四,概括情节不得要领。如2009年武汉卷《父爱陷阱》: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文本的概括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理清文本线索,紧扣文本中心,并依据不同的文本体裁来概括文本,从而发展他们的文本概括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阅读常常按各地考试说明命题,因此,认真分析"常考点",并用心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就必定能在解题时得心应手。记叙类散文常考点包括线索梳理、标题含义理解、内容概括、重点句段的作用及词句赏析等内容,它们的解决技巧如下:1.纵观全文,梳理文章线索线索,贯穿全文材料的红线。梳理文章线索之前需知哪些内容可充当线索。常见的线索包括时间线、地点线、人物所见所闻所  相似文献   

4.
影视作品的思想意蕴往往潜藏在生活故事和人物形象体系中,鉴赏者要从补充空白、理清线索、分析形象、体察风格、概括主题等方面完成鉴赏过程。并从叙述的线索、影视化的延伸手段以及人物内心视像的直接呈示中品出意蕴。  相似文献   

5.
段落教学是小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实际就是强调对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的训练.一、段落教学的意义大纲中指出,概括段落大意,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提纲,这是一种逻辑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按顺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理解了文章的叙述层次,就可以掌握故事发展的线索.有了这条线索,就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整体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对发展学生思维,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丽 《文科爱好者》2004,(20):31-35
线索与重点 本部分复习从1848年欧洲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其内容包括《世界历史》第一册第二十三课至第二册第五课。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我们可归纳概括为以下三条线索。  相似文献   

7.
细节和线索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思维元素.从感知的具象到概念的抽象,思维流程大致可概括为:具体的形象——朦胧的轮廓——关键性细节——清晰的线索——理性的抽象.在感受、识别、理解和创造的语文综合性教学活动中,细节、线索等意象极易被忽视,而他们又在综合性思维活动中极其重要和关键,由细节、线索等发挥重要作用的“综合同构”,为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关键词是指教材范文中最能体现事物特点属性、概括事件整体特征、揭示行文线索、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观点、抒发人物情感和蕴含文章主旨的词汇。范文中的关键词可以作为类似文章写作的线索支架词语,在线索上帮助学生完成同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关键词的线索支架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对词语内在情感的理解运用使学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一、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凋.  相似文献   

10.
<正>线索,指的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脉络及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中所有的人、事、物、景。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唯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刘熙载《艺概》中的这句话,精要地概括了线索的作用。选择线索应以什么为标准呢?一般说来,应考虑两点:一是与中心密切相关,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利于表达中心的事物才适合做线索;二是与文中材料密切相关,要把材料联系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选定恰当的线索进行约束,或前后照应,或层层推进。  相似文献   

11.
轮廓意象和线索意象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思维元素。从感知意象到轮廓、线索、再到抽象概念,其思维流程可概括为:具体的形象——朦胧的轮廓——关键性细节——清晰的线索——理性的抽象。象意思维是包括线索、细节、轮廓等多种意象在内的会意流程(和谐耦合、对比推理、概要显示和联想创意),在个体感受、识别、理解和创造的教学活动中,应把握象意思维的主要特征,遵循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同构"学习力。  相似文献   

12.
邱员太 《初中生》2016,(9):7-10
考点透视 1.揣摩标题作用.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优劣的鉴赏. 2.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概括,人物形象的评价,人物形象地位的评判. 3.概括故事情节及内容.情节内容的概括、想象,情感变化的疏理,情节线索的分析,情节作用的理解,梳理行文的思路,补充记叙文的要素.  相似文献   

13.
轮廓意象和线索意象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思维元素。从感知意象到轮廓、线索、再到抽象概念,其思维流程可概括为:具体的形象——朦胧的轮廓——关键性细节——清晰的线索——理性的抽象。象意思维是包括线索、细节、轮廓等多种意象在内的会意流程(和谐耦合、对比推理、概要显示和联想创意),在个体感受、识别、理解和创造的教学活动中,应把握象意思维的主要特征,遵循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同构”学习力。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史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易把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言”、“线索”,培养学生理解诠释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回忆我的母亲》,脍炙人口,令人叫绝,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线索分明,条理清晰。毛泽东同志说:“纲举目张”、“勤劳一生”是本文的纲,即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开门见开地运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和盘托出全文的纲,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然后以纲为中心,以时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这里所指的把握“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认识“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就是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概括能力。所谓概括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联系起来。学生概括能力的高低往往受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在准确把握单元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关键词作为线索,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情节,在此基础上领会文章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可从理清线索、把握情节、掌握手法、分析人物、鉴赏环境、概括作用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师创新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走进经典,使教学回归人文。  相似文献   

19.
《药》是“双线结构”的说法在学术界和中学语文界至今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药》的结构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小说以老栓为儿子买药治病的经历和结局这一情节的联系性为叙事线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华、夏两家有两条基本情节线索贯穿其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我们可以称这种结构为“一写二”结构。“一”指的是一条叙事线索,“二”指的是被叙述的两个故事。“双线结构”说中的“双线”指的是“两条故事线索”,《药》只有一条叙事线索的事实在“双线结构”这个概括语中没有得到体现。而不与叙事线索相联系的故事线索属于题材范畴,不属于结构范畴,所以“双线”与“结构”这两个概念在这里联系在一起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线索的方法 1.利用课本目录,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线索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历史课本的目录是每册历史内容最概括的历史线索。在讲课文之前,引导学生系统学习目录,可使他们对这部分的历史先有个轮廓的了解。当讲完一本书,总复习时,引导学生再读一遍目录和大事年表,以利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但它不是第一次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学生掌握比较丰富的历史事实基础上重新去读的。这样反复阅读纲目,会使学生对历史发展线索一目了然,对重大事件的历史地位有个清晰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