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高考对相关知识的考查分析与预测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人造卫星及天体的运动 ,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其形式多以选择、计算题出现 .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 ,神州 3号、4号宇宙飞船相继上天 ,航天技术日益成熟 ,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 ,对天体运动的考查题仍将会出现 .1 .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其向心力由天体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有两条思路 .①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 .GMmR2 =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 ;②当天体转动时 ,有 :GMmr2 =mv2r =mω2 r =m( 2πT…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新教材把“万有引力定律”单独设为一章 ,主要讲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其中该定律的具体运用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章虽然内容不多 ,概念较少 ,但在教学中 ,如果概念讲解不透彻 ,某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没有理顺 ,天体运动的物理过程分析不清 ,学生在具体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时 ,就只知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缺乏概念的辨析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 ,在天体运动教学中 ,应向学生讲清下面几个问题 .一、同是 r,而含义不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F=Gm1· m2r2 中的 r指的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对于相距很远…  相似文献   

3.
在《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I)》和《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II)》中,推导太阳系天体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方程.对螺线方程进行分析,并根据傅里叶原理,将各波动方程叠加,并以太阳系天体对地球赤道某点波动式螺线运动方程为例,利用计算机模拟得到各叠加图线,以探讨太阳系天体运动对地球某点的共同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球赤道某点立体波动式螺线叠加后,波形与单个天体类似,仍呈周期性螺线变化,且在三个坐标平面上的投影均为周期性波动,整体传播呈现薄膜状波动面.日月叠加图线与太阳近似,五大行星叠加图线较七大行星规则,五大行星在双波动坐标轴下的波动式螺线叠加在yz平面的投影在某个阶段非常的密集,之后突然稀疏,七大行星也是,不过五大行星的密集长度比七大行星的长.日月对太阳系行星总体叠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天体运动中,物体所受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只要弄清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列出等式,不难解出天体运动类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开普勒公式R^3/T^2=GM/4π^2与万能代换公式GM=gR^2的黄金组合,成为求解天体运动问题的利器.下面结合例题探讨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万有引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热点,这类问题大致有:(1)天体表面的物体运动和受力情况问题;(2)行星绕恒星运动或卫星绕行星运动问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1)将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7.
万有引力定律是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也是现代空间技术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公式变化多,各种物理量含义及关系复杂.要深刻理解天体问题的本质,先要辨析清楚以下几组概念.  相似文献   

8.
天体运动知识是高中物理的一大重要内容,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问题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国家在航天方面的迅猛发展,更会出现各类天体运动方面的问题。但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物理模型还缺乏较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本文就天体运动中的几大常见问题进行辩析。  相似文献   

9.
李宏伟 《新高考》2004,(7):96-97
估算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建立有关方程.具体方法是:恰当选择F引=F向或F引=mg(在星球表面附近可近似认为两者相等)或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常量)进行估算.下面逐一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万有引力与卫星及天体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卫星、天体的运动涉及的知识较多,有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不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计算,首先要理清思路,要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星球对它的万有引力这一基本关系,将卫星和天体运动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处理;然后再根据题设条件,依据下列等量关系选择等式,加以分析。在分析卫星变轨问题时,要抓住做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的条件进行分析,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建立2种物理模型 天体有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无论是什么天体,也不管它有多么大,处理天体问题时,首先应把研究对象抽象成质点模型,人造天体直接看做质点;自然天体看作球体,质量则抽象为在球心.这样,它们的运动就可抽象为一个质点绕另一个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12.
天体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天体(或卫星)运动问题和星球表面问题. 在高中阶段,天体(或卫星)的运动轨迹一般认为是圆形,它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  相似文献   

13.
1 一物一卫模型:一个是中心天体上的物体,一个是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卫星 例1 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某物体由距月球表面高h处释放,经时间t后落到月球表面(设月球半径为R).据上述信息推断,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率为( ).  相似文献   

14.
1 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的区别 自转周期是天体绕自身某轴线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公转周期为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天体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不相等的,如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天,自转周期为24小时.  相似文献   

15.
一、天体半径和卫星的轨道半径在中学物理中通常把天体看成一个球体,天体半径就是球的半径,反映了天体的大小。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圆半径,一般情况下,卫星的轨道半径总是大于该天体的半径。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时,可近似认为轨道半径等于天体半径。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学习中发现涉及万有引力定律的习题大多以天体运动为核心,如运行速度、估算天体质量或平均密度、变轨问题等,解题的中心方法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常用的"黄金代换式"(GM=gR2)。1.赤道上的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运行参量的比较问题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的轨道半径相  相似文献   

17.
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分析天体运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领域,主要是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的运动.在分析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运动的问题时,往往把这个天体的运动当成是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两个天体之间万有引力提供。所以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基本的思路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顺利降落,人类对地球以外的天体越来越关心。与天体有关的物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谈论航天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物理高考和物理习题中与天体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选择几例与天体有关的综合问题,探讨此类问题如何求解。  相似文献   

19.
天体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天体运动问题逐渐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本文从以下两方面结合例题作些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0.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中,我们常会遇到追及和相遇问题,巧选参考系常会给我们解题带来很多便利.在天体运动的问题中也有追及相遇问题,例如,A、B两物体都绕同一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A、B相距最近或相距最远,问A、B下一次相距最近或最远需要多少时间,或“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