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柯瑞子 《乒乓世界》2012,(12):18-19
王皓最终挤掉孔令辉,获得雅典奥运会单打名额,是个意外;王皓作为中国队的三号,一路杀进决赛,是个意外;决赛中王皓被韩国独狼柳承敏——一个从来没有输过的对手击败,更是个意外。这是那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丢掉的唯一一块金牌,也是男乒以及中国球迷心中永远的痛。赛后刘国梁搂着王皓走出体育馆的那一幕至今令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2.
章言 《新体育》2005,(9):36-37
“一年了,我没有打过什么特别精彩的比赛。”——王皓与王皓的采访约在一家咖啡厅。窗外下着雨,王皓坐在记者对面,身上那件白色的背心显得脸亮亮的,笑容又是那么灿烂,与窗外的阴霾形成强烈的反差。与王皓聊的话题其实很不轻松。从雅典奥运会至今这一年的时间里,王皓在所有的国际比赛中均与单打冠军无缘。每次,他带着希望出征,却都只能揣着失望返程。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12,(12):20-24
2004年,王皓在单打比赛结束后第二天开始逛奥运村买纪念品,一副回不过神来懵的样子,好像忘记前一天发生了什么。2008年,奥运会男单比赛结束后,王皓和教练队友一起来到央视演播厅录直播节目,淡定的表情下,是任谁都能看透的受伤的心。2012年,男单决赛后,王皓拥抱队友,举着国旗,敬了军礼,在镜头前安慰他的球。回到奥运村,王皓还有团体赛要打,他给家人打了电话,话语比前几天多了几句,但始终会以“嗯”和“好”作为结束,草草挂断,其实从进入奥运村起,王皓在电话中始终话非常少。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2,(9):14-14
如果不是丁宁掉下了委屈的眼泪,如果没有王皓一度落寞的眼神,如果不是中国乒乓球队为了拯救丁宁和王皓于煎熬而曾经付出过的那些接近于心理治疗的努力,如果没有意大利裁判对于丁宁的难以理喻的误解,那么,伦敦奥运会对于中国队来说,就是完美。当然,伦敦奥运会先单打后团体的赛程是早已确定的事情,但中国队仍然没有想到,他们需要加倍付出努力,才能使单打决赛中同室操戈的两名球员“捐弃前嫌”。回到“同一世界同一梦想”的框架下,在团体赛事中为了共同的目标心无旁骛地并肩作战。  相似文献   

5.
钻石级的较量 刘国梁:“全运会的时候我在想,原来马琳老打第二,开玩笑说他是千年老二;后来王皓一出现,马琳把这帽子给王皓了,再后来马琳在北京奥运会拿了单打冠军。  相似文献   

6.
主要采用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王皓2004—2012年三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失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王皓奥运会比赛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王皓三届奥运会男单决赛失败的共同特点是发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都比较低;其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单局连续失分比较高,单局一次最高连续失分为8分,而且单局中普遍至少是两次连续失分的结合;王皓与柳承敏、马琳、张继科比赛中发抢段失分率都在45%以上;接抢段二、四板主动失分率在降低,但被动失分率在增加;相持段中第五、六板的失分率高达45.7%。  相似文献   

7.
杂拌     
擂台赢家王皓·乒乓球"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前不久结束的男乒世界杯决赛中,王皓以4:0击败此前连胜马琳与王励勤的韩国名将柳承敏,报了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的"一箭之仇",同时也首次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这位中国虎将十年磨一剑,"千年老二"终于修成正果。王皓这次夺冠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且增加了明年奥运会的夺冠信心。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9,(6):2-2,4
一、中国队出征 3——许昕是中国队参赛队员中唯一兼单打、双打、混双3项比赛于一身的运动员。 3——中国队的出征阵容汇集了国乒“老中青”三代精英。男队代表为:马琳、王励勤,王皓、陈玘,马龙,许昕;女队代表为:张怡宁.郭跃、李晓霞,刘诗雯、丁宁,李晓丹。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4,(5):16-17
在雅典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上.王皓获单打冠军.孔令辉/王皓、马林/陈杞分获双打冠亚军,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在预料之中,相对来说单打容易一些,王皓的优势比较明显。双打竞争则比较激烈,每个队都派出了最好的组合,这两对选手能打得这么好,超出了我们的想像。赛前我们准备得比较充分,尤其是对韩国队。虽然这次我们赢了,不见得奥运会上我们也能赢得这么轻松,韩围的吴尚垠/李廷佑是一对新组合,李廷佑是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张继科战胜王皓夺冠后撕开球衣怒吼的场景,被球迷评为张继科“十大经典瞬间”之首,这是他个性中血性部分的爆发,也是他压抑多年之后的释放。6个月后,巴黎男子世界杯单打决赛,张继科逆转战胜王皓,高举双手,环顾球场,一年内,他不可思议地完成了“大满贯”中的两冠。  相似文献   

11.
风云(上)     
《乒乓世界》2012,(12):30-36,38-40,42-49,52-56,58
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团体就在决赛中出场并拿下关键一分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单打就杀入决赛并在次年夺冠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单打就震撼捧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成为男单、男团双冠王.....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王皓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口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柳承敏对王皓的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张辉 《乒乓世界》2008,(12):123-123
九年前,马琳与刘国梁在荷兰的第4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上演了一场直拍巅峰战,九年后,在北京奥运会,直拍大战再次令球迷大饱眼福,只不过,对手换成了王皓,而马琳终于登上了冠军领奖台。马琳与王皓,谁赢得更多?  相似文献   

14.
结束了第一轮队内大循环,还未能来得及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和疲惫的身体,中围男、女队的青年军就于1月16日直接奔赴巴尔干“战场”,参加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举行的两站公开赛。 斯洛文尼亚维伦加,这站公开赛好手并不多,王皓和陈玘领衔的中国男队大获全胜,男单决赛王皓如愿以偿地在2006年为自己夺得公开赛的头彩。单打双双失意的马龙和郝帅配合,在男双决赛中4比1击败队灰李平和托西奇的跨国搭档。作为打法“形象代言人”的怪球手阵哨在维伦加大放异彩,击败李佳薇等好手和郭跃会师决赛,并夺得自己职业生涯的最佳国际战绩——公开赛单打亚军。同时,之前由于女子世界杯和队内大循环比赛发挥不佳而被教练严批的郭跃一扫颓势,夺得单双打双冠。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在2007年第49届世乒赛单项比赛的场馆里,中国男队的小伙子们没能阻挡住强势反弹的萨姆索诺夫,除夕之夜,步郝帅和马龙的后尘,陈圮丧失良机,没能力挽狂澜。继大众中国公开赛之后,郭跃再度在巡回赛的比赛中击败张怡宁,萨格勒布的星辰,为她而闪烁。3年后再度携手双打的张怡宁和李楠这对好友配,在女双决赛中如愿地拿到了冠军。 遥远的东欧,没有爆竹声,没有压岁钱,首次带领一队出征访欧公开赛的钟金勇和施之皓两位教练和他们的队员们,在狗年新年钟声敲响3个小时后,为所有球迷送上了一份大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乒乓圈     
《乒乓世界》2014,(12):14-14
各抒己见 北京时间10月25日22点37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讲啦》节目中,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以《奥运背后是成长》为题,与青年朋友分享了自己先后以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亲历的五届奥运会。在最后说到伦敦奥运会时,因为时间关系刘国梁只简单介绍了这届奥运会先单打、后团体的赛制,以及自己如何为王皓减压,激励王皓“要以输给张继科为荣”,最终中国乒乓球队收获男单和男团两枚金牌。  相似文献   

16.
《新体育》2011,(11):4-5
全力出击 武汉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在决赛中一分险胜约旦,获得亚洲唯一直接参加明年伦敦奥运会的资格。中国篮协副主席胡加时这样表述中国篮球明年的奥运会计划:中国男篮主教练邓华德将继续执教国家队;中国男、女篮球队将以国内最强阵容出征2012年伦敦奥运会;奥运会不是练兵赛,要打出中国篮球的最好状态。  相似文献   

17.
士兵突击     
《新体育》2012,(9):11-11
北京时间8月2日,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第二场半决赛,中国选手王皓(左)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追了四局最终4比1战胜中国台北选手庄智渊,与队友张继科会师决赛。图为王皓与主教练刘国梁互敬军礼。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王皓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分析,以期找出其失利的原因,并由此探讨王皓在技战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马琳对王皓的发球控制严密,使王皓发球后难以上手,造成发抢段得分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技术新顺,积极主动,表现出色,但接发球手段略显单一。相持球中正手对拉和反手横拉失误过多,打关键球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王皓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分析,以期找出其失利的原因,并由此探讨王皓在技战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马琳对王皓的发球控制严密,使王皓发球后难以上手,造成发抢段得分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技术较顺,积极主动,表现出色,但接发球手段略显单一.相持球中正手对拉和反手横拉失误过多,打关键球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0.
马有顺 《乒乓世界》2005,(1):105-105
所谓“爆冷”是指名不见经传的弱者一举击败了名将。在2004年的世界杯赛中.巴西年轻选手蒙特罗淘汰奥运新科状元柳承敏即为例证。但有些场次的胜负称为“爆冷”却难免牵强。比如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决赛.王皓输给柳承敏就不能称为“爆冷”。我认为.王皓输球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