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3,(8):40-41
2009年的心脏之战 我是挺晚才开始看张继科打球的,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我在朋友的学校帮忙教小孩打球,有个小孩的家长问我男队下一拨谁最有戏,我不能凭空说,就回家认真看了看他们的比赛。2008年的全国锦标赛,张继科一下把参加奥运会的王励勤、马琳和王皓都赢了,但那次比赛并不足以说明张继科是新生代里最有戏的一个,因为奥运会后,高手们的状态肯定会有起伏。但在第二年的全运会上,张继科确实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2,(8):18-19
在厦门,张继科进行着他的第一次奥运会备战。心理会诊的时候,他听着马琳和壬励勤讲述参加奥运会的故事,结合近期自己的心情,描绘着在奥运会时自己的最佳心态。极限训练的时候,面对刘国梁发的一个个刁钻的多球,张继科思考着奥运会时在比赛里可能碰到的状况,带着压力认真训练。在40多天封闭训练,或者说从报名参加奥运会以来这一年多的时闻里,张继科心里可能已经经历了无数场他设想的奥运会。现在,真正的奥运会马上到来,张继科希望自己能内心干干净净地去比赛。  相似文献   

3.
兄弟     
11:10,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第五局,王皓落后一分,这时他的眼神看向张继科,默念了句什么,自顾自地点了点头。对面的张继科盯着球台,没有看任何人。电视机的镜头这时给了坐在观众席的刘国梁,他微笑着,看着两个徒弟。接着王皓发球,追平比分。张继科一直看着地板,发球,得分,再由王皓发球,接着王皓将球打飞,张继科拿下比赛。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8,(11):26-30
现在回顾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觉得这么多年来,奥运会的比赛是最难忘的。 2000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感觉奥运会特别神秘,对什么都特别好奇,心里幻想着得到冠军,又不敢想,所以怀着一种特别期盼的心情去参加比赛,觉得能拿一块金牌就特别兴奋。但是拿到两块金牌以后,那种“不可想象”的心情就没有了,  相似文献   

5.
国家队资深教练员李晓东对张继科有过很透彻豹评价:“他是近几年中国乒乓球队男线中不可多得的奇才,他少不更事,经历过挫折和坎坷,但是这个过程让他知遁珍视自己拥有的价值。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身处很好的环境,但他们体会不到这份优越,一旦失去,便会在懊悔中追忆。张继科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摔跟头后能站起来,并且在自己喜爱和认定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向前,这点挫折反而成了他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有些失落     
《体育博览》2012,(8):24-24
田源:为什么不能参加奥运会? 田源在奥运会名单中落选.消息一出.四周皆惊。而成为漩涡中心的田源,反应自然是难以接受的。“奥运会名单公布出来,名单没有我,我感到非常震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田源说。田源也第一时间排除了场外因素:“我没有一例兴奋剂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乒乓圈     
《乒乓世界》2013,(1):2-2,4
“CCTV体坛风云人物”提名奖揭晓 2012年12月20日,“安踏2012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10个专业奖项的提名奖揭晓,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张继科以及三次参加奥运会的王皓获得提名奖。  相似文献   

8.
王怡薇 《新体育》2013,(6):50-51
从2011年5月16日到2012年8月2日,张继科只用了445天,就拿到了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男单金牌大满贯,虽然偶有低迷,但只要出现在世界大赛的赛场上。“藏獒”张继科从未让男单金牌旁落。  相似文献   

9.
乒乓圈     
《乒乓世界》2014,(12):14-14
各抒己见 北京时间10月25日22点37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讲啦》节目中,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以《奥运背后是成长》为题,与青年朋友分享了自己先后以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亲历的五届奥运会。在最后说到伦敦奥运会时,因为时间关系刘国梁只简单介绍了这届奥运会先单打、后团体的赛制,以及自己如何为王皓减压,激励王皓“要以输给张继科为荣”,最终中国乒乓球队收获男单和男团两枚金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25日,在张家港举办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上。20岁的张继科以4比3战胜王皓,拿下最后一分时,他振臂低吼,短促而有力。几秒钟后,脸上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赛后。张继科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什么可沾沾自喜的,我只是完成了第一步!”2012年10月15日,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再次在张家港体育馆上演,20岁的周雨4比1战胜方博。当身着蓝色球衣的他用一记正手快速反拉逼得方博回球出界,第五局的比分定格在11:8时,周雨双手握拳,低吼一声,用几个动作简单地庆祝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说到夺冠感受,他也是谦虚地说道:“我真的觉得没什么,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相似文献   

11.
师徒十年     
李隼带三个队员参加过四届奥运会,他说最难的是2000年,王楠打了好几场要输的球,都是拼着打。“我自己也什么都不’瞳,就靠着冲劲儿,感觉自己也是在拼命一样。”那时候他带王楠四年整。2004年,又到了张怡宁非常难的时候,2000年奥运会没报上名对她打击很大,  相似文献   

12.
在苏州举行的中国公开赛,我们男队整体表现得都比较正常。虽说张继科最后拿了冠军,从成绩上来看还不错,但是过程我并不是很满意,尤其是跟格雷尔和高宁的比赛,打得皱皱巴巴,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这其实反映了张继科的整体实力,还有他对生路球的处理和调动上还是差了一些。  相似文献   

13.
提起“奥运会”这三个字,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三岁的儿童也能说出几位奥运会体育明星的尊姓大名。但是,人们对1989年日本关东平原特别奥林匹克运动会知之不多,在此对其略作介绍。关东平原特别奥运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不是普通的奥运会。参加特别奥运会的选手都是残疾青少年。特别奥运会的誓言是:“让我取得胜利。但是,如果我不能取得胜利,让我成为勇敢的尝试者。”这简单的誓言,表明了残疾青少年身残志不残、勇于克服人  相似文献   

14.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0,(10):138-138
这次约张继科拍封面照,正赶上台风“圆规”亲吻我国沿海,青岛也未能幸免。2日晚上到青岛,一下飞机就看到湿漉漉的地面和天空中一层层堆砌的云,心头难免一颤。摩本设计拍摄张继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模样。现在哇哇大雨一下,整个是一片汪洋什么都不见。  相似文献   

15.
张继科     
中国足球输给也门,张继科改打乒乓球 现在回想起来,张传铭觉得儿子走上乒乓球这条路颇有些“曲折”。张继科的父亲张传铭是济南军区乒乓球队的主力,却是个铁杆足球迷,他希望有一天儿子能替自己圆了绿茵梦。父亲喜欢巴西足球名将济科,正好儿子是“继”宇辈儿,于是有了“张继科”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6.
为了采访张继科的爸爸张传铭,我们特意去了趟青岛。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和朋友喝酒开玩笑、随手就能写出“打油诗”、中午吃饭会把狮子头让给自己的队员吃,慈眉善目总是笑呵呵的人,是张继科到现在还有点怕的严厉爸爸。张传铭现在在青岛二饰当教练,中午用自己已经泛黄的塑料饭盒吃饭,食堂固定的座位上摆着他自己带来的食醑和各种辣椒酱,下班回家坐公共汽车,有时候“级别”高一点,老婆徐锡英会开车来接他。每隔几天,张传铭就要住在体校值班,徐锡英有时候也会过来陪他一起住。张传铭家的鱼缸里有三条鱼,他说其实刚搬家的时候买了好多条,最后只剩下这三条,一条又胖又黑,是他自己;一条怎么吃都吃不胖,白白的,是徐锡英;还有一条金黄色上带点红,很壮实,是儿子张继科。家里还有很多张继科戴过的眼镜和墨镜,张传铭说乐意捡儿子的“剩儿”,他说儿子那些全是名牌,他戴上就是个时髦的“小老头”。  相似文献   

17.
张继科刚进国家二队的时候,肖战正是二队主教练,两人的缘份似乎从那时候就注定了。2003年,他亲手把张继科、马龙、邱贻可等五个具有潜力的小队员送进了一队。肖战再次成为张继科的教练已经是2009年的年初,张继科还和主力二字不沾边,更不用提奥运会这个极为遥远而模糊的概念了。那之前的6年,张继科最出名的事件是被退回省,和临场不听教练指挥拒绝下场而被主教练当众批评。这样的孩子,肖战带的不是第一个,之前的陈圮、邱贻可哪个也不是乖乖仔,一个比一个有个性。事实上,回过头来想想,这对于肖战和张继科来说,或许都算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8.
阎密 《乒乓世界》2014,(7):50-53
6月4—8日,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中国站的比赛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继1992年后,辩B第二次举办中国乒乓球公开赛。本站赛事是国际乒联6站超级巡回赛之一,成都也是今年唯一一个举办国际乒联分站赛的中国城市。 张继科都OUT了! 球迷见面会正式开始之前,国乒队员三三俩俩围坐在一起。除了一部分侃大山的队员,其余的人基本都在跟手机较劲。朱雨玲、陈梦这对小姐妹时而自拍,时而对着手机傻乐。相比之下,男孩这边的活动要简单得多。樊振东玩着“对对碰”之类的益智游戏,还不时跟周围人碎碎念几句,而小胖身边的张继科则显得专心很多,玩着“酷跑”的他已完全进入忘我状态,以至于周围的球迷拿他当背景照相,他都没有察觉。坐在张继科后面的记者,看样子也是“酷跑达人”,边偷看大满贯打游戏边小声嘀咕,“现在还用魔女娜娜加闪电豹,这装备也不行啊!张继科都0UT啦!”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3,(8):42-42
向蝌蚪征集问张继科的问题,是我发在个人微博上的,不到10分钟,就收到了100多条回复和转发。我本来想把问题总结归类,一起问张继科,但为了让他感受一下蝌蚪们的热情,我把他们的每一条回复都打印出来,最后带着20张A4纸到张继科面前。“这么多?!”这位大满贯选手有点被吓到了,当时他正坐在国家队医疗室的庥边,双腿刚扎完针灸——因为刚恢复系统训练,大运动量让张继科的肌肉有点吃不消。随后他把这些问题摊开,一张一张认真看。蝌蚪们提的问题有很多比较相似,下面我们将问题归类,让张继科一一回答给大家。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的春天,张继科刚满20岁,在前不久的科威特和卡塔尔公开赛上,他苏醒了。两个双打亚军和一个单打4强,“张继科”这个名字再次引了人们的注意。 男队主教练刘国梁说,几年前的张继科和马龙一样,都是队里的重点,但后来他走了两年弯路,脚步慢了下来,现在的张继科正在加紧“赶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