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64页及练习十七中的有关习题。教学目标知能目标学生学会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会用秒计时。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演示、感观体验、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抽象的时间单位———秒。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秒”的概念的建立和信息资料的出示,使学生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知识的教育。教学重点学会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用秒计时。教学难点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教具准备钟面模型、秒表、篮球(每组一个)。…  相似文献   

2.
郑珺 《四川教育》2003,(6):25-25
“秒的认识”这堂课在两个场地进行。前半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认识时间单位。秒”、“秒”与“分”的关系;后半时,在操场上和体育老师一道共同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单位“秒”。下面是后半时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过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估算能力. (3)初步建立1分钟、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教学难、重点: 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材第五册。二、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三)情感目标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珍惜时间。三、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5.
夏冬虎 《江苏教育》2007,(14):69-69
“秒的认识”这堂课,我放在两个场地进行。前半课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关系:后半课时,在操场与体育老师共同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单位“秒”。以下是后半课时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6.
禤理洁 《广西教育》2011,(19):34-3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3.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1分钟、1秒的时间有多长,掌握分与秒的关系;进一步结合实际,建立时、分、秒的观念。(2)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及尝试估计时间的能力。(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懂得把握时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培养学生估测时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时、分、秒的认识"这节课,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难点是掌握时间单位换算。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请同  相似文献   

11.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说教材《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  相似文献   

13.
“认识秒”是一个托底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和“分”两个常见的时间单位,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认读和书写一般精确到分的时间时刻。“秒”是继“时”和“分”后出现的一个较小的时间单位,由于在日常计时中存在感很低,而且时间单位较为抽象,缺少直观的事物来刻画和形容,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以借助许多事物来直观演示,且1秒的时间过于短暂,小学生很难敏锐地感受其长短。因此,本课着力解决这一难点,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体验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形成敏锐、真实、深刻的体验,不断体味和酝酿,逐步建立起对“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准确认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分析比较、活动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建立秒的概念,探究分与秒的关系,知道时间单位“秒”和1分=60秒。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的认识,24时记时法等,与通用教材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运用年历卡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时间观念。如:引导学生观察年历上一年有几个月?大月、小月及二月份各有多少天?并在年历上找出儿童节是星期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十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计算出平年、润年各多少天。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借助于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二是归纳整理出所学过的时间单位表,把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整理成一览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新  相似文献   

16.
秒是比较抽象的时间概念,它既不像长度可以比划,也不像质量可以掂量,如何建立秒的表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执教《秒的认识》一课时,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时间的长短:另一方面又通过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时间的奇妙与宝贵。这些活动的设计和资料的补充,不仅使枯燥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引导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例1。教学目标1.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相似文献   

19.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组织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内容,与前…  相似文献   

20.
时钟滴答     
刘艳 《今日教育》2006,(10):17-17
活动设计思路: 内容选自于大班教材,原教材通过一次活动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生活中,幼儿与时间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建构幼儿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生活适应能力、提高未来生活质量。我对活动做了重新设计,扩展为4次活动:活动1——时钟滴答,活动2——认识整点,活动3——认识半点,活动4——制定生活时间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