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51年4月11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后,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称赞这篇文章"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在讲话中他推开讲话稿,问魏巍来了没有,"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并郑重地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正是这篇新闻通讯,让"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2.
面孔     
魏巍这样的作家有几个 据新华网,1951年4月11日,嵌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今年8月24日,魏巍离开了人世。在新的文学创作时期,我们看不到魏巍式的创作了。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这或许就是一种作家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面孔     
魏巍这样的作家有几个据新华网,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2008年有几件令新闻界瞩目的事.当年1月,辽宁省西丰县警方以新闻报道涉嫌诽谤该县县委书记张志国为由,要对<法人>记者朱文娜强行拘传;4月,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以受贿罪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傅桦提起公诉;5月,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检察院以窝藏等罪名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剑峰提起公诉;11月,到山西采访的<网络报>记者关键突然"失踪",半个月后传来被河北省张家口市警方强行带走的消息,理由是涉嫌受贿;12月,山西省太原市杏花蛉区检察院声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授权下,以同样涉嫌受贿的理由将央视记者李敏强行带走.这一系列"抓记者"事件,在让人对记者的生存状态表示担忧的同时,也由于涉及到公权、私权、新闻采访权、舆论监督权之间的复杂关系,让人对记者的自律及他律状况作出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记者"职业浮躁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采访第一线,关注最真实的社会,掌握第一手的采访材料,这应是记者工作的常态.但曾几何时,网来网去、电话采访、"剪刀+浆糊"式的拼抄式写作,成了一些记者工作的基本模式.甚至还出现了少数"无专车不远行、不邀请不出门、无领导陪同不采访"的"贵族记者",吃部委、泡会议、取材料的"白领记者","吃、拿"的"贪利记者".有的记者即便下基层采访,也是隔山看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与生活若即若离,同百姓隔膜疏远.  相似文献   

6.
何谓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嗅觉或新闻鼻、新闻眼.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形象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7.
魏巍驾鹤西去了,新闻媒体刊发有关他的讣告性消息第一句话是:8月24日。曾创作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著名散文家、小说家魏巍因病去世,享年88岁。紧接着见诸报刊和网络的许多回忆、怀念魏巍的文章中,几乎篇篇都说及他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见《谁是最可爱的人》被大家不约而同地视为魏巍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他标志性作品.  相似文献   

8.
喻乐 《传媒》2004,(6):34-36
"时代造就了<中国国家地理>",这句话是李栓科的开场白.细细品味,确实很在理.其实,很多人与<中国国家地理>的亲密接触总是在一种放松而闲暇的氛围下开始的.在采访之前,记者曾采访过三个<中国国家地理>的忠实读者,他们如何结识了这本杂志.其中有两个是在酒吧里和朋友聊旅游时听人介绍的,一个是在书吧里喝下午茶偶然翻到便不能释手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本杂志创造出的种种偶然性,才被一些市场调研机构冠名为"传阅率最高的杂志".自然的造化培育了我们发现与探索的渴求,而时代的变迁应运而生忙里偷闲的快乐,在这样一个舞台上,<中国国家地理>走向了光辉的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26日,本溪市档案馆大楼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在一片锣鼓声中,省市领导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扁,为<可爱的本溪>史实展剪彩.市委副书记石凤坡同志到会讲话,称赞"档案馆为全市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本溪市市民对此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前来参观.<人民日报>的一则"本溪市档案馆举办<可爱的本溪>史实展"的消息,在档案界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反响.  相似文献   

10.
从2008年辽宁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进京抓捕<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南方都市报>深圳记者马小六采访罗湖跳楼事件被铐两小时,到2009年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湖北邓玉娇案被砸毁器材、<河北青年报>副总编辑乐倩因舆论监督遭暴徒打伤,再到今年5月<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的7名记者在医院采访受伤工人被打……记者被打现象层出不穷,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主要以事实为依据,包括策划、采访、编辑等多个环节。客观事实、记者采访、编辑制作、播出或刊出到受众,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掌握第一手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采访掌握、获得事实的原委,就相当于获得的"食材","食材"的优劣决定着新闻稿件的质量,所以采访提问就充满着艺术性,记者在和不同的采访对象,在不同的情况下,提问的方式方法,必然会产生和创造出不同的效果,同时也反映出记者的功力和水  相似文献   

12.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是上世纪50年代曾在国内广为传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首歌的歌词当时引自报纸上刊登的一篇战地通讯,而采写这篇报道的就是首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采访的新华社记者陈伯坚.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不是学问,而是关于采访提问技巧的学问.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的记者鲍勃·福尔斯曼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采访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这便是我们常讲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  相似文献   

14.
花晓 《青年记者》2008,(12):80-81
当明星难,采访明星亦难,写好明星更难.但只要积极作为,"难点"就可变成"出彩点".这是我在<前卫报>开辟名为<记者·明星面对面>专栏时的一个体会.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月6日,北海市清除银滩公园的最后三幢建筑物并将向世人免费开放,我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两位记者一起被邀前去采访.后来<人民日报>发了300多字的简讯<北海银滩回归自然>,<经济日报>发了500多字的消息<北海:还银滩本来面目>,我在<光明日报>发了2000字的报道<北海还滩于大海的思考>(经<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刘昆站长修改).我的这篇报道被报社评为好稿,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认为有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采写中逆向思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从2008年1月开始,<法人>杂志、<第一财经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络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濒濒因涉嫌诽谤和受贿罪被抓,这一系列案件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引起了"记者是不是受贿罪主体"的激辩.但人们也不难注意到,在这一系列"抓记者"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舆论监督案.新闻界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人所共知的,但对"抓记者"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新闻腐败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有几个认识问题应当厘清.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以后,随着国家政治民主进程的推进,促进信息公开,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政府实施了许多有力措施保障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中将保障记者的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摆到重要地位.然而,一些地方仍不时发生地方公权力直接或间接侵犯记者舆论监督权的事件.据10月22日<广州日报>报道,广东省东莞市委宣传部起草了<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关心支持媒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意见>,以更好服务记者采访为由提出向记者发放"专用采访证".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曾登过一篇文章,介绍齐鲁晚报记者张刚,题目是《扎根社区的胡同记者》。张刚初到报社被安排去跑社区也是不太情愿的。后来在社区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10,(6):81-81
张建伟(1956年-),高级记者,著名编剧.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驻天津记者站负责人、机动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高级记者.著有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他开创了"张建伟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 去年,网络上的"史上最牛记者"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位号称"史上最牛记者"的特别之处在于,"30多篇新闻全是采访自己家孩子,老公、婆婆、哥哥.姐姐、老爸等人而写的".新华社黑龙江分社随后做出回应,表示该记者"确实有部分稿件存在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的情况,这违反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并决定停止该记者的采访工作,调离记者岗位.这一事件一经报道,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