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与传统的惩戒教育相反,赏识教育强调以正面引导为主,更多关注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使其从心理上摆脱自卑,增强自信,逐渐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面对中职生学习缺乏自信与兴趣,作为政治教师,当务之急是在政治教学中提倡赏识教育,打通阻塞在他们思想道路上的障碍,让他们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是赏识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与他们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沟通,让每位孩子充分受到尊重和欣赏,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的一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的应用是促进民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在民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分析,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原因以及实施赏识教育的措施等各个方面的解析。得出赏识教育能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也无限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引导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帮助学生重塑辉煌。  相似文献   

4.
韩彩云 《学子》2013,(10):42
赏识教育是一种欣赏和激进教育,是学生普遍受欢迎的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件法宝。通过赏识,学生可以找到自信。在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差,更应提倡以赏识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们都有同感,那就是如果你的学生语文基础太差,让他们掌握语文这门语言,达到口、笔头熟练应用真是太难了,硬性地强迫他们开口与你对话那简直是难以上青天,难道他们真的要放弃语文,语文也真的要放弃他们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赏识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它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最终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高职学生总体上英语基础薄弱、兴趣缺乏和知情分离等因素使得赏识教育成为高职英语教育的正能量。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实施赏识教育,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自尊,并能够学会赏识他人,养成良好的品德,成为有竞争力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6.
魏婷 《中小学电教》2011,(11):144-144
<正>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多年来的历史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对中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赏识的力量     
对于赏识教育,表面上好像就是表扬、夸奖、赞美学生,看似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实际上要做到却是非常的难。赏识并不是一味的赞美与肯定.它包含着一定的技巧与艺术。看过教育家周弘的有关赏识教育的讲座后,我认为:从责骂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这充分说明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更需要借鉴这种理念.充分利用赏识这个有利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即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从欣赏的角度给学生以正强化的教育。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遵循具体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是以赞赏的态度来发觉学生更多的长处和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上战胜自卑,渐渐增强自信,形成一种良好的心态。笔者阐述了赏识教育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使学生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与学习。  相似文献   

10.
殷珍 《教师》2011,(35):61-61
赏识教育是以赞赏的态度来发觉学生更多的长处和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上战胜自卑,渐渐增强自信,形成一种良好的心态。笔者阐述了赏识教育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使学生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与学习。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 ,就是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积极发现并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 ,并加以鼓励、指导其学习 ,使学生增强信心 ,从而获得学习成功的一种教育方法。  如何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呢 ?  第一 ,教师要满腔热忱爱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赏识的本质是爱。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 ,因此 ,教师应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地对待学困生 ,乐意接纳他们 ,真心赏识他们 ,对学困生要满腔热忱 ,不奚落、不歧视、不排斥他们 ,相信自己爱的雨露能浇出成功的花朵 ,这种爱便会驱动…  相似文献   

12.
赏识教育是一种德育方法,从某种意义来说,赏识教育也是赏识德育,所倡导的是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在情绪上获得满足感,从而才能产生较强的愉悦感,有利于推动学生进入活跃的学习状态,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学会用赏识教育来促进德育创新,充分发挥赏识的育人功能,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赏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就是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使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教育工作中,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表扬鼓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身心愉悦感和满足感。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积累和文化熏陶,更注重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激励性的赏识语言能使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绽放出和谐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4.
刘卫红  胡节 《江西教育》2003,(17):27-27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求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若能准确而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1.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只有树立了信心和勇气,才会敢于说、愿意听、喜欢练,才能进入到课堂主人的角色中。因而我们在实施赏识教育中始终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理解他们、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摆脱以前只傻听、只附和的习惯,有勇气、有兴趣去做课堂的主人。班上有一位女同学,成绩很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敢大声发言,但有一定的表现欲望。有一天上《齐天大圣》这…  相似文献   

15.
李林 《甘肃教育》2014,(15):34-34
正赏识教育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使胆小的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因此,只有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心智发展健全的人。一、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14,(1):79-80
赏识教育的四宜四忌1.赏识教育宜有积极的导向性,忌功利主义。赏识教育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班主任在"赏识教育"中不能把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诸如100分、第一名、上名牌大学等,给赏识教育蒙上功利主义色彩。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仅对社会毫无意义,而且对学生本人也无多大益处。2.赏识教育宜兼顾学生个性,忌千篇一律。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身上有着同龄孩子的共性,也有因各人的生活环境不同表现出的差异性。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切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评判学生,也不能常用一种方式来表达赏识,应兼顾学生个性,有针对性才有实效性。3.赏识教育宜适时适度,忌过时过度。赏识教育是在对学生传递一种期望,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期望确定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后进生前进的有力推进器,是后进生重拾信心、不断进步的一剂良方。实施赏识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固有的认知,注重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情感上贴近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不吝激励、表扬和夸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关怀,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转化为积极的行为,为进步奠定基石,找回本属于他们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18.
汪红春 《广西教育》2014,(12):67-67
正赏识教育首倡者周弘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在当今的教育界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然而,赏识教育的运用却不是那么顺利,大多数情况下,看到学生犯错误,多数老师还是会忍不住地批评教育,我自己也不例外。然而,这学期发生的一些事,却让我不得不承认,赏识、赞美确实有着意想不到的神奇效应。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细细想来,确实如此,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赏识。所以,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赏识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那么学生一定会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生活中,赏识和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将"赏识教育"与因材施教、奖惩分明、批评教育、挫折教育相结合,发现学生的潜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树立自信,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