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的特征及意义生成——重读李昂的《杀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读《杀夫》 ,就是将《杀夫》当作本文来研读 ,揭示语言符码的特征和意义的生成。将《杀夫》当作开放的本文 ,揭示其语言形象和意义的关系 ,以其与《詹周氏杀夫》的互本文为关联 ,揭示《杀夫》本文与时代文化及社会物质形式的关系。最后指出《杀夫》本文中的“裂缝”即本文中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自李昂的《杀夫》在台湾文坛引起轩然大波后,大陆也陆续出现杀夫书写.一类延续《杀夫》模式,以《奔跑的火光》《第三棵树是和平》等为代表,描写农村妇女因受到性虐待或家暴等原因而杀夫;另一类则呈现新的变化,以《猛虎》与《黄金时间》为代表,刻画知识女性因遭受到男性冷暴力用平和方式杀夫.面对两性关系由激烈对抗到缓和的变化,"杀夫"也由对男性霸权的讨伐过渡到对无爱无性婚姻中女性精神疲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陈可 《现代语文》2010,(2):133-134
李昂的小说《杀夫》讲述了一个“杀夫”的主题,深刻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上的摧残,主人公不堪凌辱而残杀其夫,表现了女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吟诵《声律启蒙》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探讨《声律启蒙》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声律启蒙》的吟诵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弘扬传统孝道,增强学生的孝道美德;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律审美;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水平;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古代哲学思想和传统伦理观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思想认识,写作态度还是写作风格,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对巴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巴金的文学创作中得以详尽反映。在《忏悔录》、《随想录》等作品的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这种影响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思想认识,写作态度还是写作风格,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对巴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巴金的文学创作中得以详尽反映。在《忏悔录》、《随想录》等作品的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这种影响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寻找作者张炜对于启蒙精神的认知道路,将其作品放在他自身灵魂光辉的照耀下,准确分析其作品《柏慧》,把握他在作品中展现的启蒙主体多方面的困境。笔者的答案是:张炜具有“朴素”的写作原则,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与呼吁的诉求渗透在其人格中,从而促使其在((柏慧》中展开知识分子的情感与生活描写,尖锐地提出启蒙主体面临的困境问题。张炜始终坚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精神,其独特的人生境界与生活态度促成了其笔下启蒙主体的选择方向与困境。  相似文献   

8.
一 也许是由于《杀夫》和《暗夜》强烈的轰动效应造成了非理性的集体无意识,致使李昂有一组较优秀的“寓言小说”迄今仍未引起读者和评论界应有的重视(起码大陆未见一篇阐释文字),这样强烈的反差,使我油然产生一种探索的冲动。 李昂这组“寓言小说”包括《水仙花症》、《移情》、《三寸灵魂》、《渡》、《三心二意的人》五篇,收集在短篇小说集《一封未寄的情书》辑二中。李昂自云她写《杀夫》和《暗夜》“是使自己朝向一个‘伟大’的作家的道路来努力”。这组寓言小说可以说是李昂朝向一个“伟大”作家目标迈进的理性自觉。如果说《杀夫》和《暗夜》是对人性和文化的批判,那么这组寓言小说则表达了人类生命的悲剧意识和悲剧心理。同时也显示出李昂作为一个优秀作家已具有了全人类的眼光与世界整体的阔大胸襟。  相似文献   

9.
0年代 ,个人化写作已经确立并成为文学界的广泛实践 ,但由于这一写作远离了人民大众而无人问津。当我们为这种个人化写作寻找可资借鉴的典范的时候 ,我们发现了王蒙及其《春之声》的特殊意义。《春之声》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思想及文学观念的启蒙 ,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主流话语、精英独白与个人化写作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典范。  相似文献   

10.
阿多尔诺与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和阿多尔诺独撰的《否定的辩证法》都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的代表作,这两著作都打上了阿多尔诺写作时所处国家社会主义统治下环境的烙印。而阿多尔诺对资产阶级一体化批判的理论又在阿多尔诺整体理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阐发他关于资产阶级一体化批判的理论可以从《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和《否定的辩证法》中获得汲取。  相似文献   

11.
A second-order factor analysis of responses to Kerlinger's ES-VII and Oliver and Butcher's Survey of Opinions about Education was performed. Both scales were designed to measure "Attitudes toward Education". Seven first-order factors emerged, as follows: (1) Career Training; (2) Moral vs. Religious Training; (3) Corporal Punishment; (4)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5) Subject Matter and Knowledge; (6) Expansion of Education; and (7) School as a Social Force. Two second-order factors emerged. The first was a bipolar factor involving Kerlinger's concept of "Traditionalism" and Oliver and Butcher's "Tendermindedness". The second combined Kerlinger's "Progressivism" with Oliver and Butcher's "Radicalism".  相似文献   

12.
评庞德译李白名诗《长干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德译《长干行》曾被评论家誉为20世纪美国最美的译诗。该文试图从其主要特点、主要问题及差错原因对该作品进行分析,以加强人们对汉诗英译质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民间故事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包含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鹤妻"是日本民间故事中的代表类型之一,类话故事遍及日本的各个地区。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民间故事"鹤妻",分析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价值标准和宗教信仰,从而更好地理解日本民族的精神状态,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4.
日本女性具有温柔、谦卑、顺从、忍耐、忠诚、坚毅、果敢的性格,是不折不扣的“贤妻良母”.这种“贤妻良母”型女性的形成,与日本的传统女性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在日本的教育传统中,女性教育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就是使女子拥有强健的体魄、柔顺的性格和治家的本领,实际上就是培养“贤妻良母”.“贤妻良母”思想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多和田叶子是日本为数不多的既用日语也用德语创作的女作家。她游刃有余地穿梭在两种语言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文学创作。《入赘的狗女婿》是一篇将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作品,描写人们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下失去本质变成异类的故事。多和田叶子在《入赘的狗女婿》中运用自己特异的创作手法,以突出故事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汉代的《焦仲卿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女性人权的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对女性人身自由、婚姻自主和人格尊严等方面的侵害。  相似文献   

17.
从后殖民的视角梳理了美国主流话语中的华人刻板形象,通过分析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作品《灶神之妻》中的母亲形象,指出其塑造的新型中国女性形象颠覆了华裔女性沉默、柔弱可怜的刻板印象,对华裔自身在西方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nineteen century in America is in a typical patriarchal society.Women were judged as dependent to the men and their main tasks were taking care of their husband and children.In this paper,I will looking at Emily Dickinson's opinion about feminism through the poem "I'm Wife,I've Finished that" in a biographical perspective.This paper is divided by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reasons for Dickinson to write such a poem.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poem "I'm Wife,I've Finished that" in a biographical view.Mainly to dig out why did Dickinson write such a poem.The third part examines attitude of Dickinson about feminism through the poem "I'm wife,I've finished that."  相似文献   

19.
《灶神之妻》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以母亲的成长为蓝本,讲述了战乱期间一位中国妇女不幸的婚姻,揭露中国传统的男权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所做出的反抗。本从叙述视角、女性形象等角度分析作品中所蕴藏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张平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小说处女作《祭妻》之所以在当时“伤痕文学”的小说创作潮流中,显得有些不同流俗,至今看来仍然没有被完全地遮蔽和淹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兰子这样一位带有一定的精神超拔性,别具相当人性深度的悲剧性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姐姐》讲述的依然是一个类似于《祭妻》的悲剧故事。《姐姐》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众多的小说作品中脱颖而出,能够被评为1984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同样与小说成功塑造了姐姐这一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有关。与当时的“伤痕”、“反思”小说作品中普遍地把历经“反右”、“文革”磨难,后又获得平反的知识分子设定为文本的视角性人物不同,张平的中篇小说《梦中的情思》的艺术视点又一次聚焦在了作为女性的秀兰身上,从而也使《梦中的情思》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