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主席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如何在"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中,更有效地促进"民心相通",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由于不同国家在参与程度、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各有不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核心理念与实践的理解也不同,因而观点和态度也多种多样。怎样客观公正地报道"一带一路"?怎样与持误解、怀疑甚至反对观点的对象讨论"一带一路"的积极内涵?本文以对外传播和跨文化沟通的视角,探讨我国新闻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赵晓蕊) 2015年11月8日,由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承办,17家大学及社会研究机构协办的"一带一路与伊斯兰国家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传媒、文化、哲学、国际关系等不同领域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近80人参会.与会专家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等话题开展了开放、多元的研讨.与会机构共同倡议成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并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倡议书》.  相似文献   

3.
李卫 《声屏世界》2017,(10):26-28
为策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向纵深推进,南昌乃至江西的一批拥有不同优势的本土国有、 民营企业,带着微笑与友谊"走出去",为沿线国家送去了技术、资金和就业岗位.在"一带一路"的时代大潮中,南昌广播电视台以不负媒体的责任与担当,紧随时代步伐,发现典型、报道典型,派出采编人员不远万里前往埃塞俄比亚,采访走出国门的江西企业.  相似文献   

4.
张霁 《传媒》2018,(1):41-44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作为我国主场的外交活动,此届高峰论坛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来自全球的4000余名记者注册报道此次论坛,可谓盛况空前.此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报道,不仅是传统媒体的"聚会",更是视听新媒体的"狂欢".互联网网站、移动视听APP、互联网电视等多业态共同发力,为网民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助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全方位报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探讨档案在"一带一路"建设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关档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最后从建立"一带一路"海关特色档案信息中心、服务"一带一路"海关智库研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海关档案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海关"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作的建档管理四方面提出了海关档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陆伟华 《兰台世界》2016,(11):11-13
信文章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对发展与"一带一路"沿路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对促进"一带一路"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旅游等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对忠实记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供后世史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阐述加强"一带一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把加强"一带一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一带一路"智库建设之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档案交流与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等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金融大战略》是对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规划进行的金融层面上的战略分析,为我国施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决策基础。《"一带一路"金融大战略》的作者来自中国金融四十人论  相似文献   

8.
从2017年7月1日到2018年9月30日,《俄新社》有210条新闻涉及"一带一路",报道量虽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但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时政类新闻占主体,经济类新闻排第二位。《俄新社》在报道"一带一路"时,基本上能够秉持公正的立场和客观的态度,绝大部分报道在情感上属于中立或正面,但也有少量负面报道。中俄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俄新社》的一大报道热点。《俄新社》在新闻稿中会使用龙来代指中国,在涉及"一带一路"新闻里提到的国家和相应频率,反映了当前俄罗斯在外交领域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构想。  相似文献   

9.
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语种、共享型经济管理信息数据库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元数据标准是数据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保障.文章调研国际经济管理行业组织数据库和各国政府开放数据目前使用的元数据标准,基于数据库的资源建设目标,分析数据资源集合和数据资源内容不同的元数据标准需求,提出了"一带一路"数据库数...  相似文献   

10.
朱尉  王乾 《今传媒》2016,(1):81-82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的洛阳是"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建设"一带一路"新征程中地位特殊.消除"一带一路"洛阳区域规划的阻碍,创新现有合作发展规划,协同向前成为"一带一路"洛阳区成败的关键点.在新形势下,各区域协调发展,打破各省市画地为牢的发展模式,已然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下电视传媒对外传播力构建路径为研究对象,以陕西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大型人文历史穿越全媒体活动《丝绸之路万里行》为研究案例,从历史文化层面入手,对《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一带一路"传播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价值理念的文化认同是"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基础。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创新传播方式,以"电视+"为契机,主动实施"融战略",努力贴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关切,转变传播观念和传播语态,逐渐建立"你说—他听—他信"的新型传播模式,不断提升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公信力,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各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政治立场及变化过程清晰地反映在相关报道中。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斯里兰卡成为国内外媒体和中国学者的关注对象。但目前通过斯里兰卡媒体报道解读斯国内对"一带一路"态度的研究甚少。本文借助Reisigl&Ruth Wodak(马丁·西格尔&露丝·沃达克)历史语篇分析(His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DHA)工具,分析斯里兰卡媒体"一带一路"报道,明确斯国内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和政治立场,为推进我国针对斯里兰卡"一带一路"外宣及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出版基金自2015年开始对以"一带一路"为选题的出版项目予以资助,持续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文化支持。本文从申报指南、立项数量、项目分布、项目所属学科以及资助项目热点等方面对2015-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一带一路"出版项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以"一带一路"为选题的出版项目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是中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重大措施之一。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推动中外影视跨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跨国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影视作品的国际化视野,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影视行业的国际化合作探索,并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影视跨文化交流合作的难点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当前知识与文化传播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知识与文化传播问题,讨论了统筹考虑知识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及其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指出高校参与"一带一路"知识与文化传播的优势所在,对高校全面、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托百度指数大数据分析平台,从网络关注度、媒体关注度时空特征着手对"一带一路"社会关注情况做出分析,发现"一带一路"社会关注度受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影响明显;"一带一路"社会关注度年龄、区域差异显著;"一带一路"社会关注的面向、渠道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2017丝路品牌万里行全媒体采访团再度起航.讲述中国故事,推广陕西和中国品牌,连接中外、沟通世界是活动的核心目的.主流媒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发挥好桥梁作用和平台功能,以及如何从单纯作丝路的记录者、见证者转变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等问题值得中国媒体人深入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概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对"一带一路"的认识现状,提出要利用各种渠道客观传播我国"一带一路"合作倡仪的文化内涵,以开放包容理念传播、学习和吸收沿途国优秀文化,以文化交流夯实民意基础,实施跨界文化管理,促进"一带一路"沿途国经济合作,实现"共羸"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开拓了经济领域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更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语言是"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0.
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超越了地域和时空的界限,传播到世界各地,备受尊奉,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探究儒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历程、传播现状和共性特点,对于探讨新时代下中华经典文化如何进行对外传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被世界各国人民认同和接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