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道家云,"至法乃无法"。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是"雪落无声""静水流深"。教师不刻意去指导学生,而是做一名语文课上的"麦田守望者",让"交流"成为主旋律,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探讨"成为语文课的灵魂,以求索精神去探寻作品的精髓,人生的要义。让"拓展"成为语文课的延伸,在拓展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上,感受语文的千般美丽。  相似文献   

2.
"语文味儿"是什么?"语文味儿"并不是摸不着、看不见、非常玄乎的东西。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就是说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要让学生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运用语言,达到语文素养的形成,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笔者认为现在的语文应该舍去花哨与浮躁,向"语文味儿"更浓处漫溯。  相似文献   

3.
王君波 《教师》2011,(22):34-35
当前,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课很难上,众口难调""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语文课了",试问,上课的目的是什么?为听课者上吗?为公开课而上吗?为表面精彩而上吗?这正反映出时下的语文教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和"随大流主义"而迷失了语文课的方向,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阅读课上,因此,我们需要追本溯源,寻求阅读教学原生态,让阅读教学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4.
学生会爱屋及乌地因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谈了如何让学生由喜欢语文老师而喜欢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情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分析课文的时候,要善于抓住那个最能触动人心的"动情点",让学生在"强烈共鸣"中提升自己的情商。语文课堂上,为不断挖掘"情感智力",师生都必须注重朗诵,争做"有情人"。就培养和提高学生情商的效率讲,教师只有尽情绽放微笑之花,让学生愉快地孕育知识的绿苗,来年才会结出丰硕的事业之果。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而把课堂打扮得"花枝招展",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地遨游。课件是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在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信息技术让语文课"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张晓婷 《广西教育》2013,(33):67-68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如今的教育界对语文教学的阐述虽众说纷纭,但都以"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健康人格"为出发点。以这一理念为准则,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让学生会读、有悟、敢说、乐写。一、方法引领,让学生会读语文教学实践最基本的要求是读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自读、同桌读、小组读、赛读、评读等,  相似文献   

8.
如同每个电视台关注自己的收视率一样,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可如果我们现在就“你喜欢语文课吗?”“语文课有意思吗?”这些问题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恐怕结果会使我们大失所望。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努力让我们的语文课生动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巩绪坤 《成才之路》2012,(35):17-17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策略,使课堂上自主与创造的精神得到张扬,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出现盎然生机,如何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呢?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当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这样,学生会慢慢养成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郭娟 《教师》2013,(6):40-40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语文学科很多时候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学生爱语文但是对语文课或者是"敬而远之",或者是"不屑一顾"。那么,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高效而且更加生动?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在一开始的时候便能够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窦旭苑  吉勤芳 《教师》2012,(12):87-87
自从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变得有滋有味,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沉闷的语文课变得有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就在我们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正在被淡化,语文课的"语文味"正在减少,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减弱。"闹、乱、虚"的现状充斥课堂。我们不禁要问:语文课的"本色"究竟何在?如何才能恢复语文课的"本色"?  相似文献   

13.
中职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职高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面对越来越多的职高学生不知道语文课学什么,教师不知道该怎样上语文课的尴尬局面,本文从"有用"、"有神"、"有趣""有闲"这四个中职语文课堂的关键因素入手,提出语文课堂应该回归本真,为中职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精神濡养"而教,从而让学生从容面对"生活",让学生真切获得"精神",使中职语文课堂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14.
引言:师生共读活动是我校富有特色的阅读课,它如我们的语文课一样,现已走进了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是我校语文课之外的又一种学生阅读课。 《木偶奇遇记》的师生共读课我曾经公开共读过三次,但每一次的共读我总觉得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如从一开始聊"童话"到聊"作者",然后"请学生谈谈对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到后面的"共同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到最后"让学生为本书写写推荐词"。整个过程感觉很形式化。"老师在其中做什么?""学生读到了什么?""有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等问题我似乎并没有在意,而更多的是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是干什么的?叶圣陶先生有言: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我们的孩子说话和写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张口能说,提笔会写,那么,我们已经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了。我们走进一所学校,走进课堂去观察并了解:学生会读书吗?学生能说连贯的话吗?学生提起笔会写文通字顺的文章吗?如果一切都会,那么,这所学校的语文教学就抓得很有成效了。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教师怎样上好第一节语文课才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一学期的学习有明确的整体认识与感知?教师对教材怎样进行处理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语文、  相似文献   

17.
这个话题很有些突兀,语文课学的不是语文,难道还能是数学物理吗?笔者最近给高三文科“尖子生”上语文课。课前作了认真准备。课上我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想学点什么。有几个学生说“我们想上真正的语文课”,“讲些真正属于语文的东西”。我感到很愕然,言外之意是说他们过去上的不是真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8.
课改了,语文课该如何上?教师既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也不能纯粹作为旁观者,一味放手让学生讲;或者“爬黑板”每节课只是以题的形式出现,讨论交流,这样的语文课,单调乏味,学生讨厌,原本很唯美的语文被无情的撕碎,割裂,变得索然无味。怎么上?我认为在课改浪潮下,语文课更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用发展的眼光来上课,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9.
张艳侠 《考试周刊》2011,(62):64-65
现在许多学生都不听语文课,不愿学语文,对语文课失去兴趣。语文为何受此冷遇?因为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少情趣;枯燥无味,缺少理趣,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对语文失去兴趣。语文课要让人待见,课堂教学必须有情趣、有理趣,让学生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王月美 《生活教育》2012,(17):71-72
语文学科是很复杂,也很特殊的一门课,时下,语文课中渗透一些"小练笔",仿佛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时髦。但仅仅是为了时髦而"秀一把"的话,显然与语文的课堂实效是相悖的。如果,真正做到"小练笔"与语文这门学科巧妙地结合起来,练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练出一种小技巧,那学生感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大增。练在"关键处,关键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