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店名"杯子红茶馆"充满诗意:结构双切,适度歧义能激发顾客的好奇,具有朦胧美;语义双指,"红"指向使杯子变红的液体是优选的,动感十足;语音双关,通过谐音,暗含"一辈子都红火"的吉祥寓意,含蓄雅致.  相似文献   

2.
每次,我们为了家里家外的事拿主意时,儿子煞是羡慕。于是,吃饭时他会问:"我长大了吗?"晒太阳时又问:"我长高了吗?"一次,我随口应答:"你长高了很多,都是个‘大人’了。"不想,这话却让4岁的儿子兴奋不已:"耶,我真的是‘大人’了吗?"我微笑着,点了点头。此后,儿子真的当起了"大人"。晚上睡觉时,平时总是我睡在外侧。这天,他居然直嚷:"今天,我当大  相似文献   

3.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我想要。""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你为什么需要呢?""……"儿子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4.
搭“桥”     
张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纸,说:我们用纸来搭一座‘桥’。我们疑惑不解,问:一张普通的纸也可以搭桥吗?米泔霖说:不就是搭桥,我会搭!他拿着两个杯子往桌子上一放,  相似文献   

5.
"老师如果任由自己的责任心做事,早晚会被‘责任’这两个字累死。我决不让我的儿子再当老师。"北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告诉记者。记者发现,不少有孩子的教师正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说什么也不让孩子再当老师了。  相似文献   

6.
《散步》教学临近尾声时,我们几次朗读了相关文段.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文本在标点运用上的问题:"老师,你看,第一段中的‘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之间用了逗号,其实用顿号也完全可以呀.还有,第三段的‘太迟"太迟了’之间,第八段的‘慢慢地’‘稳稳地’之间也可以改逗号为顿号的."好发现,我乘势鼓励:"连标点符号也注意到了,真可谓用心读书啊.大家可以就此谈谈,为什么作者爱用逗号呢?"  相似文献   

7.
“压岁言”     
每年的正月,儿子每天都起得老早,忙着给长辈们拜年!看儿子这么性急地给长辈拜年,我又急又好笑,是不是儿子又想要"压岁钱"呀?和儿子一道先给他爷爷奶奶拜年。"爷爷奶奶,孙子给您们拜年了!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顺心,长命百岁!"说着,就给爷爷奶奶连磕了三个响头。乐得爷爷奶奶忙从兜里掏"压岁钱"。令我这个做爸爸的不解的是,儿子却摇摆着手说:"爷爷奶奶,今年过节我不要‘压岁钱’了。"爷爷一头雾水:"你年年不是吵着要‘压岁钱’的吗?"这时,儿子有些得意了:"爷爷,这您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8.
高小雅 《少年月刊》2023,(Z4):78-79
<正>科学课上,杨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彩虹桥’实验。”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同学们兴奋不已,我也激动得跳了起来。5个透明水杯,几张纸巾,3种色素。这3种材料怎么会做成彩虹桥呢?我在心里冒出了一个大问号。实验开始,杨老师说:“首先我们要搭好‘桥墩(dūn)’。”只见杨老师将5个杯子摆成一排,分别给1、3、5号杯子倒入了1/3的水,2号和4号杯子空着。接着,她向3个盛水的杯子里各滴了不同颜色的色素。加了色素的水立刻变成了“石榴汁”“葡萄汁”“蓝莓汁”,看着好诱人呀!  相似文献   

9.
"出神"与"入神"本是兄弟俩。一天,他们突然间觉得好生纳闷:咦,咱俩一个是由"出"与"神"组成的,一个是由"入"与"神"组成的,而这"出"与"入"又是相对的,咱们俩怎么会是兄弟?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请教词典公公。词典公公告诉他们:"按照惯例呢,意思相对的两个字分别组词后,两个词所表示的意思应该是相反的。比如:‘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你俩虽然也是由意思相对的‘出’和‘入’组成的词,但所表示的意思却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的上午,我们几个人一起捉迷藏,时间一长,就那么几招,小伙伴都感到索然无趣。"我们来踢‘足球’吧!"原来黄浩拾来一个易拉罐,想拿它当"足球"踢。小伙伴纷纷响应,分成了两个队,每队四人。我们来到晒谷场,旁边有许多小石头,用它围成了两个"球门"。小"足球"赛约定30分钟  相似文献   

11.
焦江方 《神州学人》2003,(2):14-14,16
“我们就这样跟儿子、儿媳过个‘团圆年’吧。”老两口盘腿坐在床上,与儿子、儿媳的结婚照合了个影。  相似文献   

12.
李强 《生活教育》2008,(10):20-21
最初喊我"爸爸老师"的是儿子梦麟。他也是我们的班集体中的一员。在学校,同学们喊老师.他也跟着喊老师:放学回到家喊爸爸.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转换不过来似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儿子写完作文.跑到我跟前让我给他看看.边递作文本边说:"老师——不.爸,帮我修改一下作文行吗?"我接过作文本。儿子接着说:"在学校喊老师,在家喊老爸.变来变去的,真是麻烦.以后干脆喊‘爸爸老师’得了!"我开玩笑地说你随便啦!称呼老师也行,喊爸爸也中。没想到他在周一的课堂上提问时.当着全班同学喊起了‘爸爸老师’,惹得同学们笑个不停.  相似文献   

13.
笔者听一位青年教师的观摩课时。一位学生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提出了异议:“‘生子’不应该是生个儿子。”课堂上老师对此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查阅课下注释及相关的教参亦无明确的注释。对于“‘生子’就是生个儿子”的解释,笔者不敢苟同,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有时会听到少数农村小学校长私下坦言:"在农村当校长,干一辈子还是‘原地踏步’,只能在本乡镇挪挪窝,没啥奔头。"言外之意,流露出一种"失落感"。如何消除"失落感",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少计较,多感恩。想想一所学校不管教职员工、学生有多少,校长只有一人,大小也是个"官"。其他教师论资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09,(2):6-7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与盛温如是好朋友。有一天,朱熹到外面去散步,半途中正好碰上了好友盛温如。朱熹便搭讪道:"温如兄,你提着竹篮急急忙忙地干什么去呀?""我去买东西。"朱熹一听便乐了,答着说:"你怎么买‘东西’不买‘南北’呀?"盛温如笑笑说:"你这大学问家可就孤陋寡闻了吧?难道你不知道中国的阴阳五行?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东边属木,西边属金,南边属火,北边属水,中间为土。我拿着竹篮自然不能买‘南’‘北’,只能买‘东’‘西’啊。"朱熹听后,心里十分佩服,对他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朱熹接着又问道:"你买这么多的‘东’‘西’干嘛用啊?"盛温如答道:"今天岳父大人过八十大寿,要好好庆祝一番!""老岳父今年多大岁数了?""八十一个春夏秋冬。"朱熹想起刚才"东南西北"的事来,戏谑地说:"应为八十一个春秋。"他刚一说完,两个人都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盛温如,用"东""西"两个方位来指要去买的物品;朱熹则用"春""秋"两个季节,代指年岁,两人都运用了借代手法。  相似文献   

16.
"兼词"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对于兼词,我们可以从词义和读音两个方面去理解。从词义上说,兼词的词义是两个词的词义的组合:从语音角度看,兼词基本是合音字,即其读音是由两个字的声韵调拼合而成。杨伯峻在《文言文法》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  相似文献   

17.
<正>从前有个老实人,不懂得丈人说客套话的意思。有一天,他向一位秀才请教:"‘令尊’二字是啥意思?"秀才看他没什么学问,便耍他说:"这‘令尊’二字是称呼人家儿子的。"说完,秀才暗暗得意,掩嘴而笑。老实人信以为真,便回问秀才:"你有几个令尊?"秀才闻听此言,非常生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们的英语老师朱小姐问我们一个问题:“你能拼写出单词‘妈妈’吗?”我们肯定地回答:“当然能。m-o-t-h-e-r。”朱小姐说:“好, 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整个班级都在思考,然后大家举起了手。露茜说:“M,‘很多’的第一个字母,妈妈给我们很多东西。”汤姆说:“O, ‘老’的第一个字母,当我长大了,我的妈妈却老了。”约翰低声说:“T,‘眼泪’的第一个字母,当我生病时,泪珠在妈妈眼中。”海伦说:“H,‘心’的第一个字母,妈妈有一颗慈祥的心。”我说:“E,‘眼睛’的第一个字母,爱在妈妈眼中。”朱小姐说:“R,‘正确’的第一个字母,妈妈总是教我们做正确的事。”这时候,我们大家一起跟老师说:“妈妈,我们爱你!”  相似文献   

19.
“犇”是儿子的乳名。 儿子生于乙丑牛年。婆婆说:“俺孙子属牛,小名就叫‘牛牛’吧。”顺老人之意,我脱口而出:“不如叫‘犇犇’吧,六个牛呢,都成群了。”老人点头。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2007,(22)
语文老师在培学生讲"把"和"被"的区别。突然一位学生问道:"老师,‘把’和‘被’能连用吗?"老师答:"当然不能!"学生很困惑地说:"可我妈妈就常把这两个字连用,每天早上她都对我说:‘把被子叠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