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重要问题.1924-1926年是中国的大革命时期,作为中共党内较早关注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在这一时期关于农民问题提出 了一些看法,反映了他对农民问题的重视,这种重视被后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这种重视对于今天的建设尤其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犁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共产党人主编的革命刊物,不仅对宣传革命思想和指导农民运动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研究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历史和近代农民问题的重要文献,具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毕耕  马岚 《中国出版》2015,(3):60-62
《中国农民》是19世纪20年代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理论性刊物,主要用于宣传革命思想、提供政策指导和交流工作信息,被称为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指路灯"。该刊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农民问题和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历史的重要文献,至今仍然具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毕耕  刘瑞琪  柳杨 《编辑之友》2016,(11):95-99
革命画产生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是政治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农运报刊中的革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农民起来参加国民革命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可为当代美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时期开展的农民教育实践,保障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民群体中得到贯彻实施,显著地提高了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力,广大工农红军的政治觉悟、思想文化素质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充满不少"闪光点"。  相似文献   

6.
顾艳芬 《大观周刊》2013,(2):233-233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作为一名坚定的无产者,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到民间去”、“和农民一道”,对农民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在实践中得出了中国革命即农民革命的客观规律,是我党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农民观对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造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当年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作为延安精神的一个缩影.永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8.
吴字 《大观周刊》2012,(11):49-50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导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意识日益增强。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定的革命性,但是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就很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一向重视。农民问题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这恐怕是任何一个有智慧、有远见的革命家都无法漠视的,当然也是研究近代革命的学者难以回避的。然而,中国的农民具有什么样的特性,革命中的农民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他们何以加入革命?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在国内学者的革命史研究中是相对受到忽视的。张宏卿从政治史、  相似文献   

10.
对中共农民革命问题的研究成为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经久不衰的话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我们期望看到的是透过底层农民的视角来解读革命与农民的关系,这一点正是作者张宏卿所致力的研究方向,也是张著的可贵之处,溢美之词不再多言。农民的研究绕不开对农民性格的刻画,中国农民性格的复杂性使得对此问题的阐述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李慧 《兰台世界》2008,(12):66-67
本文共产国际是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实际领导者,一方面他对中国革命实行宏观领导,左右着中国大革命的政治走向;另一方面,共产国际限制共产党掌握革命领导权,极力扶持国民党掌握领导权尤其是军队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共产国际是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实际领导者,一方面他对中国革命实行宏观领导,左右着中国大革命的政治走向;另一方面,共产国际限制共产党掌握革命领导权,极力扶持国民党掌握领导权尤其是军队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3.
地处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河北省平山县,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都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领导下的平山县妇女工作更是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4.
张静 《大观周刊》2011,(41):34-34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苏区农民家庭收入情况对苏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情,泛指一国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基本情况。“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因为对国情认识不清、不足甚至错误,致使革命受到挫折、损失,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毛泽东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中,才认清了中国的国情,主要是认清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至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革命性质等基本问题,引导了中国人民革命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6.
宋教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典型的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他所从事的推翻封建专制的革命活动以及存民初致力于建立政党内阁制所作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宋教仁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事,是他撰写了一部六万字的《间岛问题》的专著.用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证明,延吉地[区从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并且指出,保护这一地区不受侵犯,对于巩固中国的国防安全和开展东北地区的革命运动,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间岛问题"的起源,宋教仁写《间岛问题》一书的过程,日本介入"间岛问题"的目的及"间岛问题"的最后解决作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的土地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中国的历史上,通过革命重建民族国家意义的人民主权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文明富强是政治精英思想的核心命题。而正如“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动摇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所表明的,无论是革命时期战争力量的形成,还是建国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急速推进,农民和土地都成为‘‘政治”的核心对象。也就是说,中国革命和国家现代化过程存在着一种决定农民命运的土地政治学。探索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政治学,可以为我们理解历史的逻辑、讨论现实的中国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原点。  相似文献   

18.
方志敏于1899年8月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的贫苦农民家庭,比毛泽东小6岁。这两个农民的儿子有着广泛的相似性。他们从小就怀着“救国、救民、追求真理”的伟大抱负,青年时代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大革命时期,他们都是农民运动的领袖。1926-1927年,两位伟人的3次见面,方志敏能够当面聆听毛泽东的教诲,吸收了毛泽东的理论精髓,最终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是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它历时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实行了许多革命政策,给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取得了相当的丰功伟绩。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斗争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反映农民革命运动的档案文件,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斗争所不可能有的档案工作。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处于中国历史上内外交困的复杂时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区别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其档案工作也因此具备了不同的历史特点。据笔者分析,太平天国时期的档案…  相似文献   

20.
1851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参加革命的武装农民在洪秀全等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以天京(南京)为首都的革命根据地,转战十余省,和当地的地主武装和清朝官兵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势力.和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农民起义军一样,太平天国非常重视根据地和敌后的革命宣传工作.太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