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秋科苑》2012,(15):84-93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铁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己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时代》2008,(3):105-105
东芝电脑网络(上海)有限公司西安、武汉、沈阳办事处相继成立,由此,东芝电脑网络(上海)有限公司将原有华北、华东、华南以及西南4大销售平台扩展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和北京8大平台,从而形成完备、快捷和更为合理的销售渠道管理体系,以满足东芝笔记本电脑在国内市场全面拓展的需求。在精耕市场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随着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的大发展,日益增长的航班流量和相对有限的空域容量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加剧。为了减少航班延误,加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同时提高航班正常率,自2012年起,协同决策(CDM: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系统陆续在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开始正式运行,现已推广至西南、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中国内陆地表蒸散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利用NOAH陆面过程模型模拟了1986年-1996年,2000年-2008年两个时间段内的中国大陆地区地表水热过程参数的变化。按中国大陆的六大分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分析了1986年以来这六大区域的地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198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四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地表反照率数据、降雨数据及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模拟结果,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地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蒸散有下降趋势外,其余5个地区的年蒸散量都有所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地区依次为中南,西南,华东,东北和西北。地表温度与地表蒸散间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华北地区中部和山东半岛蒸散量下降趋势较明显,地表温度呈明显增加趋势;西南地区南部蒸散量增加趋势十分明显,地表温度呈现的下降趋势也十分明显。降雨的变化趋势与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降雨还是影响表层土壤水分的关键因子。除东北地区外,年降雨量与年蒸散的趋势也很一致,说明这些地区降雨量仍是决定蒸散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18)
我国国土的西南、中南、华东等地区广泛存在着岩溶地质,岩溶地质给桥梁等工程的建设带来很多困难。在岩溶地区建设桥梁时如果没有做好桥梁基础的处理工作就会引发桥梁基础沉降甚至是坍陷事故,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基础处理。桩基础是处理桥梁岩溶地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应该采用哪种桩基础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应用桩基础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许波 《中国科技信息》2005,(2):133-133,150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路网中阳安线、襄渝线.西延线等正在进行扩能改造,襄渝线重庆至安康段将增建二线,2050年阳安线.襄渝线襄樊至安康段也将建二线,将使西康线运量迅速增加,个别区间通过能力紧张,影响包柳通道能力的形成,迫切需要扩能改造。  相似文献   

7.
正青海花石峡经大武至久治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G6的联络线G0615德令哈至马尔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玛多、玛沁、甘德和久治四县,全长384.2公里,总投资204亿元。花久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搭建青藏高原主骨架路网、提高西部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强化西部地区对外联络、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带动青海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青海花久高速公路于2014年4月被交通运输部列为"第二批绿色循环低碳公路主题性试点项目"。自实施以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大规模铁路建设将全面展开,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几年将建设的铁路隧道工程总长度超过2500km,其中特长隧道要占隧道总长度的1/3。各条线的长大隧道均为重点控制性工程,为此加快隧道的施工进度意义重大。本文根据襄渝线增建二线安康至重庆段新大巴山隧道施工情况,从施工组织、钻爆、出碴、运输、通风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平行导坑快速施工技术,希望能够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国家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信息化装备研发的先驱者,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型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从西南到华东,数千公里,他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从云南边陲小城来到南京,一个人一座城,他坚守了40多年;从国内跨境到国外,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只为"不给中国的雷达技术丢人"。先家国后家人,先大家后小家。对国家自豪无愧,对家人却亏欠难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抓住历史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既是势在必行,又是需要付出巨大艰辛努力的宏伟实业工程。“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路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孙中山疾呼)。目前,我国西部铁路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地域辽阔,陆路边境线长达2.2万公里,西部地区占82%,其中1.9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全线2100万边境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8%。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均属藏区省份。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边境和民族地区工作。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能源开发综合效应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姜巍  高卫东  张雷 《资源科学》2007,29(1):9-15
能源开发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明显的正负效应。本文对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从经济促进作用上看,西部地区能源工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比东部和中部两地区更为显著。从三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效益情况看,50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消费效益提高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改善速率最慢。能源开发的环境效益则表明:总体上西部地区点状环境污染的总体破坏程度与全国一般状态大体保持一致,但是从点状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上看,西北区甚于西南区;面状污染中,目前西部地区二氧化硫的污染状态较全国为重,其中西北区的二氧化硫污染程度略高于全国水平,西南区二氧化硫排放水平则超出全国均值水平70%以上;从碳排放量看,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的限制,西部地区在整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地位明显落后,因此,在碳排放方面西部地区保持着与全国同步的大态势。  相似文献   

13.
<正>简述区域路网规划,为明确本项目的修建必要性和功能定位,研究了相关线路与本线的客运分工,得出了本线将构成一条川黔与华中、华东地区之间客货运交流的新通道,是一条以客、货兼顾的区域性干线铁路。预测了本线近、远期承担的客货流密度,从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区域铁路网、促进西部大开发等方面论述了建设铜仁至遵义铁路功能定位。区域路网现状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铁路营业里程4 000km,铁路网密度为2.27km/100km2;既有铁路有焦柳线、渝黔线、黔桂线、内六线、水红线,东西向铁路包括沪昆线、渝怀线,支线包括开阳线、湖林线等铁路。  相似文献   

14.
《青海科技》2015,(1):39-42
<正>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等省区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唐蕃古道起始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相似文献   

15.
1 西部地区的现实状况我国的西部地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包括大西南和大西北两个部分 ,含有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 ,如果从经济地理来看 ,还应加上广西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面积占全国的 3 /4,人口约占全国的 1 /3 ,可谓地域辽阔 ,物产丰富 ,人口密度小。这里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 ,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全部在西部。我国的陆上邻国几乎都与西部地区接壤 ,历来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因素 ,作为大江大河源头的西部地区 ,自然…  相似文献   

16.
<正>工程概况牡丹江至佳木斯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铁路工程之一,起自牡丹江市,终至佳木斯市。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和牡丹江市对于牡佳客专工程的建设要求,将牡丹江市爱民区原米厂路平交道口改造为2~9m下穿铁路框构桥(即米厂路改移工程),西北方向接新荣街,东南方向接光华街,位于牡佳客专DK1+666.87处,框构桥48°下穿5条牡佳既有铁路曲线部分。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基于区域平衡发展需要,从交通通达性角度入手,分别用距离度量法、最短路径距离矩阵、通达性系数以及航空客运的交通路网便捷度衡量了西北五省省会城市的交通通达性,结果表明:西北区域城市交通通达性的空间格局基本呈现同心圆空间结构,"核心—外围"模式明显;以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等值线向西北方向递减趋势明显,通达性水平逐步变弱,至乌鲁木齐最差,提出需要加大对西北五省尤其是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支持力度,形成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格局。  相似文献   

18.
鉴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交通便捷性等的差异,基于可达性理论和方法,对中西部地区正在建设的银西高铁与已部分建成通车的大西高铁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主体地位的高速铁路对区域可达性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未成网条件下的单通道银西高铁对沿线节点城市的可达性改善程度大于已成网条件下的大西高铁;银西高铁沿线可达性改善程度较高的城市是庆阳和咸阳,大西高铁沿线可达性改善程度较高的是忻州和运城;银西高铁的修建将西北地区接入全国快速交通网,辐射华东、中南、西南等广大地区,大西高铁是首条自北向南贯穿山西省的高铁,极大地优化了山西省的路网结构。  相似文献   

19.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即明确指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2月朱镕基总理表示,中国的西部开发战略“条件具备,时机成熟”。2000年1月1日,西部地区开发会议召开。目前,西部大开发科技专项行动已开始实施,今年将安排5000万元资金。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各有  相似文献   

20.
唐新文 《软科学》2000,14(2):16-19
早在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两个大局”的思路。一个大局,就是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集中各种优惠政策和投资,使东部较快地优先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说20世纪末,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在世纪之交,国家不失时机地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体现,也是国家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决策。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主席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西部大开发列为今年和之后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