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开创了个人理论的新境域:马克思哲学的现实起点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个人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是"社会中的个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核心是个体主体性的高扬;马克思个人理论的终极关怀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中包含了丰富的个人理论:马克思哲学的现实起点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个人问题研究的方法论:"社会中的个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核心:个体主体性的高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人的生存矛盾的揭示:个人生存的悖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终极关怀:"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研究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自由个性"的理解首先是一种真正的"个人的独立性",这种"个人的独立性"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基础之上的独立性;"自由个性"还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和"个人的独立性"基础之上的"个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个性"更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基础之上的"每一个个人"个性独立、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生存状态。"自由个性"这一内涵表明了追求"每一个个人"的个性独立、自由及解放优先性与真正意义上社会平等和谐的统一是马克思学说的真正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内涵的争论甚多,其主要分歧最终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张重建的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还是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两种观点都有自己合理的一面,但同时都有其局限性,或忽视消费资料占有的相对独立性,或忽视生产资料占有的决定性作用。要真正把握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深刻内涵,就必须准确把握共同占有与个人所有、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关系;必须以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思想,即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我的观点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从而在人类社会领域内创立了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同时,它也没有抹煞或贬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其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为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确立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舒志定 《教育学报》2012,(3):3-8,16
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语境、主旨与实质,是深化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视角,把"现实中的个人"确定为教育对象,提出"现实中的个人"是"对象性存在"和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阐释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实现教育正义的道路。以此立场理解教育,使教育成为"现实中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凸显教育理解的历史维度,实现教育思想方式的革命。因而,加强马克思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展示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主要由马克思的社会福利物质观、公平观、伦理观等方面所构成."两种生产"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重建个人所有制"等理论都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对待马克思的福利公平观,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才不致产生歧义.马克思社会福利的物质观、公平观与伦理观显示了逐层递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但是马克思哲学所揭示的深刻的历史规律,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的价值理想。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主题,深入地论述了九个哲学观点:社会发展的三形态说;资本对发展生产力、扩大交往范围、增加自由时间的伟大文明作用;劳动性质的演变;自由时间的意义;财富尺度的演变;科学是生产力;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的社会性质分析,人的需要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尺度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以宏大的历史尺度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他论述社会发展理论的哲学总纲领。马克思通过劳动性质、财富尺度和自由时间这三个基本维度,不仅从“自由个性”、“自由劳动”与“自由时间”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人和社会互动生成的社会历史机制,而且从“实体”与“主体”相统一的角度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本原。  相似文献   

10.
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时空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前景。本文指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展开的:从时间尺度上说,就是个体生命的存在、发展和享受,其实质是自由时间日益充裕的历程;从空间尺度上说,就是个人能力及其社会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丰富和扩展。两个尺度的综合,最终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整个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观可以从历史、哲学、时代变革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邓小平对发展问题有较多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的发展观的基础上,对发展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跃上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对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长时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对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进行了新的揭示,即要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以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发展,以新的思维谋求新的发展,以新的举措促进新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新运用。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一贯主张,也是人类通过长期实践获得的理性认识.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和借鉴外国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四大变革:从物本主义发展观到以人为本发展观;从唯经济发展观到社会全面发展观;从自发发展观到协调发展观;从不可持续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的新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总结鸡西大学所走过的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了发展新的时代内涵.在当今实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科学发展是在理性思维指导下,以尊重客观规律、掌握科学方法和应用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发展;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整体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和平发展是以和平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共赢性为基本特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可以而且应该实现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均衡发展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提出后,学术界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存在着把“和平发展”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当中的“发展”混为一谈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发展理论与邓小平发展观之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来,世界发展的理论经历了三次转变:单纯经济增长观-综合的社会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邓小平深刻把握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特殊国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观;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发展取向;综合发展,突出重点;重视人的发展,重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出发,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对独立、互为并列、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