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DSA数字签名算法是使用公开密钥,为接受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发送的身份。本以DSA算法为基础设计了群体肓数字签名和自证明公钥签名两种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证明公钥的文件安全传输方案,包括初始化、用户注册和文件安全传输3个阶段。方案采用了自证明公钥、DES加密和RSA签名技术,进行通信双方身份的双向自认证,无须数字证书和第三方参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TCP连接中,接收方可以通过ACK攻击来获得更大的传输率。这是TCP实现的缺陷之一,发送方对网络拥塞的估计来自于接收方的ACK报文段。所以接收方可以通过虚假的ACK报文段来误导发送方的拥塞控制,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带宽。在讨论这类攻击的基础上提出几种防止这类攻击的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身份识别体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认证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 ,文章介绍了零知识证明的基本思想 ,分析了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身份识别体制 ,对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身份识别体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秘密的零知识证明是密码学中一个基本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中。文章对学者已经提出并证明的一个拥有DSA数字签名的零知识证明方案重新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并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拥有DSA数字签名的零知识证明方案。该方案可以预防不拥有签名的第三方的欺骗或攻击,同时也能预防证实者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了Internet上的信息安全策略,其内容包括公开密钥机制及其在保证信息安全中的作用;网络层的工作方式、IP欺骗技术对网络层安全的威胁以及应对策略;应用层的工作方式及电子邮件发送过程中如何利用数字签名保证发送方及接收方身份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取用户触控频率特征,和现有数字口令认证相结合,提出一种复合型用户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记录了用户输入数字口令时的触控习惯,使用差别子空间生成触控特征向量,并以此作为密钥利用曼哈顿距离算法计算当前用户输入特征和密钥之间的差别,从而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识别。实验证明该方案实现简单且FAR比较低。  相似文献   

8.
对证明责任的分配是由诉讼双方完成其证明责任需满足的证明标准决定的,当事实主张方完成所规定的证明责任时,主张方证明责任卸除并同时转移到诉讼另一方。但事实主张和案件的诉讼主体不同,双方要满足的证明标准也不同。证明标准的法律设定差异决定了证明责任在司法证明发生前便得到了明确的分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考虑了风络延迟及接收方排序时间的基础上,重新计算了发送方的发送时刻,接收方缓冲区的大小,接受方预取块的数目,同时还讨论了接受方排序块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云计算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通过运用可信计算技术,将可信技术中的动态度量和远程证明机制应用到云计算中,提出一种基于身份和属性证书的远程证明安全方案来提高云计算环境下终端平台的可信性和安全性,对提出的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How c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gumentation and proof be analyse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presents a characterisation about argumentation and proof in mathematics. On the basis of contemporary linguistic theories, the hypothesis that proof is a special case of argumentation is put forward and Toulmin’s model is proposed as a methodological tool to compare them. This model can be used to detect and analyse the structure of an argumentation supporting a conjecture (abduction, induction, etc.) and the structure of its proof.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tructural analysis between argumentation and proof.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clear cases of continuity between argumentation supporting a conjecture and its proof, there is often a structural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from an abductive argumentation to a deductive proof, from an inductive argumentation to a mathematical inductive proof).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范了证明责任的一般原则,还规定了具体的特殊举证规则及认证规则,本文拟就主观证明责任和客观证明责任、证明责任的分配及法院认证规则结合《规定》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3.
调和级数是一个具体的、重要的数项级数,在级数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给出几种证明其发散性的不同方法,这对于熟悉调和级数,理解级数敛散性,掌握级数敛散性判定定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鉴定意见是我国诉讼法中证据种类的一种,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鉴定意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同于其他证据可以由法官凭借法理与经验判断,需要借助于专业知识的判断;且正是由于它的专业性带来的权威性导致其对于案件的审判具备超乎其他证据更强的证明力,所以法院应该更加注重对鉴定意见的审查。法院在决定是否采纳鉴定意见时,可以从证明能力和证明力两方面进行考察,通过专家证人出庭、鉴定意见质讧等方式以确保鉴定意见的合法性,从而有效合法地适用鉴定意见证据,最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5.
举证责任制度是中国法官较陌生的法领域之一.本文在简要分析举证责任的概念及其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及其相关代表性学说、倒置规则、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对推进举证责任分配相关制度研究,促进法官公正司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章用数理逻辑的方法对数学常用的证明方法进行了逻辑分析,为正确简便地运用数学证明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个关于Fibonacci数的猜想的证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任意k(k≥5)个连续Fibonacci数之间的全方位关系,洛阳师专的刘元宗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在美国Mr.A.DiDomenico教授证明的五个连续Fibonacci数的几个公式和文[1]、[2]推广的基础上,经过实际考察提出了一个猜想,但苦于无法进行严格证明,而本文就是其猜想正确性的一个严格证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动等方法给出了偶阶幻方制作法的证明,分别用不同的行、列及对角线构造一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求和来完成。这也是对奇阶幻方证明的另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19.
As a key objective,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eek to improve the proof skills of student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nalytic framework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students' answers to proof problems. We employ this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ways in which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can be used to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al proof and to improve their proof skills.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wo case studies wher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orked with Cabri-Géeomèetre to solve geometry problems structured in a teaching unit. The teaching unit had theaims of: i) Teaching geometric concepts and properties, and ii) help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onception of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al proof and to improve their proof skills. By applying the framework defined here, we analyze students' answers to proof problems, observe the types of justifications produced, and verify the usefulness of learning in dynamicgeometry computer environment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of skills.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September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等代数中许多结论、定理的证明有时虽然可以用构造法、数学归纳法等其他方法证明,但证明过程较复杂;有时结果虽然是数值却无法用求解的方法来求解,提出了用反证法来证明或求解的思想,从而达到了化复杂为简明、化难为易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