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邱友益 《网球》2012,(10):152-153
网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赛场上激烈精彩的对抗,更有人与人之间珍贵美好的情缘。2010与2011年,中网连续两年为众多因网球而结缘的情侣在赛期举办盛大的中网集体婚礼,留下了一段段动人佳话。今年中网保持了这项传统,继续与KAPPA携手,为广大热心中网赛事的网球情侣送上甜蜜大礼。  相似文献   

2.
随风 《网球天地》2013,(11):94-95
10月6日,2013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四位前中网冠军的巅峰对决中盛大闭幕,乔科维奇和小威廉姆斯成为今年真正的王者,为十周年的中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信银行在2007—2012年连续六年自金赞助中网后,今年升级成为2013—2017中国网球公开赛钻石赞助商。  相似文献   

3.
《网球》2007,(8)
2007年7月12日,中国网球公开赛第二次官方新闻发布会在嘉里中心举行。在新闻发布会上,中网主办方公布了第二批确认参加今年中网的球员,另外佳能公司也正式加盟中网,成为2007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赞助商之一。  相似文献   

4.
《网球》2011,(6):136-136
4月24日,2011年首季中网高端精英邀请赛开拍。参赛队伍包括各行业精英、中网明星队、中网时尚队和中网公司代表。中网高端精英邀请赛由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主办,通过北京国际俱乐部、BOT大学生网球协会组织共同邀请各行业精英.中网明星队和中网时尚队的部分代表也参与其中.共同打造共享网球竞技的精彩聚会。  相似文献   

5.
《网球天地》2010,(6):117-117
4月19日.“中网-网动中国”中网公开赛官方网球拉拉队高校选拔活动的首场初选比赛在中国传媒大学正式拉开帷幕。通过各种努力.2010年“中网-网动中国”网球拉拉秀将着力打造出中网公开赛的一张崭新名片,同时也将继续倾注全力助力中网公开赛.致力于以新颖流行的文化形式促进中国网球运动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10月8日,国家网球中心外围球场。天蓝色的挡板上,中网巨型LOGO闪耀其上,来自全国六大赛区的128名选手挥汗激战,场边的拉拉队高声欢呼。这项与中网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业余赛事,从2009年扬帆起航,经历短短两年的时间,开始显示其超强的生命力,正与中网这项亚洲顶级赛事一起,共同构建中国网球的繁华图景。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升级之后,得到网球各界的鼓励和肯定。重新提出将中网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目标,赛事组织者显示出了充足的信心,国内外剔除了之前的质疑,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国际网球组织不断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网球运动的宗旨出发,从中网在亚洲网球运动的地位来讲,中网具备了晋升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潜质。中国的国情、举办地的城市背景、中网的赛事结构、中网的硬件条件、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几个方面,都是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网球赛事的可行性因素。而阻碍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的因素包括中网文化底蕴不足、中网档期安排不佳、中网赛事奖金吸引力欠缺、中网营销状况不成熟、中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落后等几大因素。其中,中网文化底蕴不足是最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形成是需要历史来沉淀的,是各种复杂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为之努力和经营,也许不需要"四大满贯赛事"漫长的一个世纪,但是确实需要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京城网球热     
邱友益  刘彤 《网球》2012,(8):120-122
经过4年的锤炼,中网级别联赛成长为中国业余网球赛事的翘楚。华北赛区历来是中网级别联赛的重中之重,每年的参赛规模和办赛能力在各大赛区中首届一指。作为中网级别联赛的战略合作伙伴,《网球》杂志连续第二年承办了华北赛区的比赛。  相似文献   

9.
深泽 《网球天地》2009,(5):114-115
作为“中网 网动中国”的四大项目之一.2009“中网 网动中国”网球训练营将于5月初拉开大幕。2009年,训练营以“向网未来 追球梦想”为口号,将以全新的形式、更大的规模,给全国的青少年送上一套丰盛的网球大餐。  相似文献   

10.
《网球》2010,(5):148-148
2010年4月15日,中国网球公开赛第一次官方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香格里拉会展中心举行.中网热线400-707-6666正式开通.同时Kappa-CRT中网级别联赛.中网校园行活动也正式启动,2010中网推广大幕就此拉开。Kappa-CRT中网级别联赛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国性网球分级赛事。  相似文献   

11.
涛哲 《网球天地》2013,(11):96-97
9月28-10月6日,中国网球公开赛走过了第十个年头,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赛事,中网吸引了国内众多网球推广者和网球爱好者前来交流和互动。超达国际网球学校作为国内大型的民营网球培训学校,在十五周年之际受到中网组委会的青睐,成为本届中网唯一一所拥有现场展位的网球学校,显示了中网对普及基础网球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邱友益 《网球》2011,(9):72-73
作为亚洲最顶级的男女综合性赛事,十一黄金周期问举行的中国网球公开赛无疑是国内球迷近距离接触网坛偶像的绝佳机会。包括李娜、德约科维奇、罗迪克等人在内的豪华参赛阵容,早早吊起了网球粉丝们的胃口,让中网的新老观众期待不已。2011年中网的门票早在5月份就已经正式对外发售,如何省时、省力、省钱观赛,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在此,中网特别为广大球迷奉上购票攻略,量身打造完美网球黄金周。  相似文献   

13.
动态     
《网球》2012,(10):166-169
北京奔驰与中网再签三年赞助协议 8月28日.2012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在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召开了首席赞助商签约新闻发布会。在现场举行的签约仪式上.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奔驰”)再次签约成为中网首席赞助商。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北京奔驰与赛事签订了三年的赞助协议,合作将延续至2014年。由此.北京奔驰将连续8年以首席赞助商的角色鼎立支持中网。中网与北京奔驰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自2007年起.北京奔驰一直与中网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一次签约未来3年的赞助协议.今年尚属首次。这足以说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网已经成为亚洲地区设置最全、级别最高、参赛球员最多的综合性网球赛事.如此巨大的进步不仅在专业网球圈内有目共睹,其商业价值更是得到了赞助商们的高度认可.中网已经成长为一名充分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更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网球》2010,(6):152-152
六月,是孩子们的节日。为了帮助网球少年圆梦.为每个孩子打造一片专属的舞台。中网赶在“六一”之前启动了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活动——童星耀中网。这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中网小画家、球童选拔和网球训练营。拥有才艺的小朋友可以用画笔描绘网球梦;网球少年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赛事中,而那些刚刚接触网球的人则拥有了进一步提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中网公开赛用短短的五年时间.将自己升级为亚洲顶级的综合性网球赛事。升级后的中网将成为一张代表北京城市形象的体育名片,是后奥运时代北京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龙头赛事。龙头赛事自然要与优越场馆和硬件条件相匹配,成功举办过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的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自然是首选。而为中网服役过五年的光彩网球场,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04年第一届中国网球公开赛诞生以来,5年风雨历程,起转蛰伏,中网已经成了北京甚至中国的一张名片。住中国的大型商业化体育赛事中,中网不但是名气最大、口碑最好的赛事之,更在某种意义上承担了中国市场经济体育赛事转型性尝试和探索的使命。2008年第五届中网意义非凡,它既是中网在光彩路1号北京网球中心的最后一次亮相,同时也是2009年中网升级以前的最后一届比赛。也难怪会有球迷推测,吸引了大批 ATP、WTA 顶级球员的08中网,将是一届具备里程碑意义的比赛。开赛前夕,我们走访了中网赛事核心团队中的两位最关键的人物,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雅宾先生和董事、总经理张军慧先生。  相似文献   

17.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3,(10):99-100
2004年,中网正式诞生。2009年,中网从众多竞争对手中成功胜出,一跃成为WTA皇冠赛事,这也标志着亚洲网球的重心由日本转移到中国。在中网飞跃式的发展史上,离不开WTA的支持和帮助。9月10日,WTA亚太区副总裁陈述接受了《网球》杂志的专访,从WTA的视角,去观察和回顾中网十年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城市风     
《网球》2007,(9)
中信银行成中网白金赞助商PBI花式网球秀首登中网2007年8月6日,2007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官方新闻发布会在嘉里中心举行。除了以前公布的九家国际知名企业,在此次发布会上,中信银行正式成为中国网球公开赛举办以来首家银行类白  相似文献   

19.
《网球》2007,(5)
2007年3月28日下午,中国网球公开赛大型主题推广活动“2007中网·网动中国”在北京航天大学天行网球馆正式启动。在发布会上,组委会一举推出了八大重点城市、五大网球亮点等新计划,并宣布著名演员柳云龙和陶虹将出任该活动代言人。同时,中网媒体网球俱乐部也在此次发布会上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20.
邱友益 《网球》2011,(10):82-91
由德约科维奇、莎拉波娃、李娜等巨星领衔的豪华阵容,再加上全新打造的国家网球场,2011年中网早早就吊起来网球迷们的胃口。根据惯例,《网球》特别收集了与中网相关的各种资讯,为球迷提供更加方便舒适的观赛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