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友益  叶蓓图 《网球》2013,(7):76-77
2006年"中国网球风云榜"颁奖典礼,让叶蓓第一次和网球产生了交集。叶蓓回忆道,当《网球》杂志邀请她做颁奖典礼主持人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自己此前没有任何的主持经验。但很快,叶蓓说服了自己,"我比较随性,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喜欢冒险和挑战。"当然,像"中国网球风云榜"这样中国网球的最  相似文献   

2.
卡卡 《网球天地》2009,(11):28-31
1993年至1997年的五年间,中国第一次吸纳了“职业网球赛事”,香港沙龙公开赛移师北京——彼时,网球是什么?晓者寥寥;职业赛寻动何物?更是天外飞仙.  相似文献   

3.
这是中国网球公开赛迈入七年大关的年份,亦是中国第一次“大张旗鼓”地将“时尚牌”打得如此掷地有声。在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举办地——国家网球中心上演的一场时尚盛宴上,北京服装学院表演与时尚传媒系的同学“蓬花绽放”,这一刻我们深切地认知到:  相似文献   

4.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5.
泰尼 《网球》2013,(8):80-83
2002年亚运会,中国网球兵败釜山,没有拿到一块奖牌。一年后,孙晋芳临危受命,成为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第一任女掌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孙晋芳带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惊喜——孙甜甜/李婷在雅典获得中国首枚奥运会网球金牌。从雅典回到北京后,《网球》杂志得到了第一次专访孙晋芳的机会,那篇报道的标题是《福将孙晋芳》。  相似文献   

6.
读者往来     
《网球天地》2011,(3):12-12
谢谢你,天地英雄 这一期杂志看到了一些久违的老面孔,令我莫名感动。三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网球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一项在世界上拥有众多拥趸的运动,只是因为好玩而单纯地喜爱。当然我也不知道谁是中国网球界的明星。可以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我对代表着中国网球的专业运动员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7.
泰尼  陈功 《网球》2013,(8):82-83
2002年亚运会,中国网球兵败釜山,没有拿到一块奖牌。一年后,孙晋芳临危受命,成为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第一任女掌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孙晋芳带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惊喜——孙甜甜/李婷在雅典获得中国首枚奥运会网球金牌。从雅典回到北京后,《网球》杂志得到了第一次专访孙晋芳的机会,那篇报道的标题是《福将孙晋芳》。对于当初的那次参访,孙晋芳说自己已  相似文献   

8.
《网球天地》2011,(5):10-10
五六年前,我参加过一次《新体育》杂志举办的全球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的颁奖礼,这是我第一次亲历中国人自己的体育颁奖盛典一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无数次地在电视里见识了劳伦斯、金球奖、体育画报年度人物或者NBA名人堂这样鼎鼎大名的体育盛会——但在中国,这真的不多。此次有幸又一次亲眼见证“天地英雄”中国网球人物评选的颁奖礼,欣慰之余亦有思考。  相似文献   

9.
Sam Chan 《网球》2013,(8):103-103
2004年,我随力士浪穿线团队来到了北京,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大陆,是为中国网球公开赛做穿线服务。虽然我是华裔,不过我24岁就从香港移民去了英国,所以很惭愧,当时我一点普通话也不会说,只会说粤语和英语,对中国也有一些偏见,不过去过一次北京之后,我对中国大陆的印象有了一些改变,媒体说的大多是片面和负面的东西,真实的情况不一定是那样子。那时没有什么中国大陆的人认识我,当然我基本上所有时间也是待在穿线室里,很少出去,倒是有一本网球杂志采访过我,但是很抱歉,我已经回忆不起是不是《网球》了。  相似文献   

10.
《网球天地》2011,(10):50-50
今年是“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第一次携手中国网球公开赛,并成为赛事的白金赞助商。其实,对于中国网球的悉心扶持,水井坊已坚持了十多年。  相似文献   

11.
台北网事     
借着采访今年海硕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OEC CUP TAIWAN LADIES OPEN)的机会,我和同事韦春生第一次来到宝岛台湾,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听着客家山歌,尝着著名的甜不辣、山河肉——当然还有听台湾网球人聊他们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靳晓楠 《网球天地》2013,(12):91-92
和许多中国孩子一样,我与网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父母之命”。感谢我的母亲,她虽然从未打过网球,但却被网球场上那些充满技巧与美感的运动场景所吸引,笃定我应该去学习这项高雅的运动。也要感谢我的启蒙教练张云明老师,是他的循循善诱、教导有方,让我在游戏中体验到了网球世界的乐趣,也让我和一群小伙伴们在共同训练中成长,在共同成长中结下一生都不会改变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踏上墨尔本的土地是2011年1月份的事儿了,作为《网球天地》的特派记者,那也是我首次采访四大满贯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相似文献   

14.
何霞 《新体育》2005,(1):35-37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李娜”两个字,电脑屏幕上弹出的N条资料,绝对 乎你的想象。这也难怪,偌大的中国,“李娜”再普通不过。但是父母给予 姓名,自己打造牌——  “李娜才是中国女子网球第一人。”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孙芳如是说。 “天生就是打网球的,她近乎男性化的球速、落点、角度,在国内女网 手中十分鲜见。”湖北籍网球教练潘兵如是说。 “我是来享受网球快乐的。”204年10月,在广州为中国网球夺得首个 WTA(女子网球协会)巡回赛单打冠军的李娜如说。     没错,就是这位复出后创下中国女子网坛新…  相似文献   

15.
《新体育》2009,(7):1-1
安踏签约扬科维奇强势进军网球领域 在2009年第一项WTA大满贯赛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期间,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安踏宣布和网球选手伊莲娜·扬科维奇(Jelena Jankovic)签约,携手开拓女子网球市场。  相似文献   

16.
我的澳网故事.从热情说起。跟央视团队去大满贯现场转播这么多次,第一次遇上了一位对网球有热情的技术人员——小孙。小孙不仅对各国著名球员的名字如数家珍.还对其中一些人的技术特点有相当程度的认知和见解。从他第一次走进墨尔本公园球场开始.就拉着我四处合影留念,或者认真向我求教关于网球流派的各类看法。刚开始.我只是觉得这个小朋友很有趣.很逗乐.久而久之他的严肃认真打动了我。我发现自从团队中有了这样的同事,我们的工作都显得更加神圣更有价值感了。  相似文献   

17.
孙文涛  王璐 《网球天地》2010,(9):110-111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业余网球赛事,从每一场比赛中获取无穷的快乐,他们还在不断挑战自我,“用网球——赌蓄健康”。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1日,代表中国业余网球最高水平的“水井坊杯”2012年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将在洛阳开赛。这不仅对洛阳.对河南网球界来说.都是一场盛宴。近年来.洛阳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网球硬件、软件设施不断完善,社会效益也逐步显现。说起洛阳蒸蒸日上的网球事业.不得不提起“洛阳网球第一人”——洛阳网球队总教练丁利军。  相似文献   

19.
上海仙霞网球中心可以说是中国职业网球赛事的起点,1998年喜力公开赛的举办标志藉ATP职业赛事第一次落户中国。13年后,2011赛季戴维斯杯亚大区I组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的比赛又在这里上演,“仙霞”见证了中国网球的再次飞跃。  相似文献   

20.
李元元  陈功 《网球》2008,(9):104-108
对于1990年前后开始关注男子网坛的球迷来说,韦恩·费雷拉应该是个不太陌生的名字,因为他曾经先后6次击败桑普拉斯,让老球王不得不承认他是"最难应付的对手";他是15年前的詹姆斯·布雷克——被媒体和球迷誉为"ATP巡回赛中最亲善的人";他的单打和双打世界排名全都进入过TOP 10,并且为南非赢得历史上第一块奥运奖牌……现在,韦恩·费雷拉作为网球大师超级明星赛的使者,坐在《网球》杂志记者面前。他是位亲切的草根名宿,毫不拘泥造作,很自然地将自己与麦肯罗、阿加西以及费德勒的故事娓娓道来。我希望能更了解他,而他则希望我能让中国的球迷,更了解网球大师超级明星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