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02年6月,留日学生因要求进成城学校学习而与清朝驻日公使蔡钧发生冲突,引发风潮.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较有影响的留日学生运动.这一事件发生于清末留日热潮形成初期,既是留日学生不断增多的结果,又是清末新思想与新观念逐渐成长的产物,而社会各方对此次风潮的不同反应,亦显现出清末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成城学校入学风潮揭开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序幕,其斗争特点、目标以及方式等方面都对此后的学生运动产生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况且这次事件虽小,却牵涉吴稚晖、胡汉民、蔡元培、吴汝纶等多位在当时或此后名重一时的风云人物,成为他们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对其此后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人赴日留学的大潮中,鲁籍留日生人数众多,清末时便成为仅次于直隶的江北第二留日大省。进入民国时期,赴日留学的人数仍稳居江北各省的次席。据现有的资料估算,民国时期山东约有1400人负笈东瀛。便利的海路交通、早期留日生的宣传鼓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抗日救亡的驱动等,是促使山东学子在中日关系波澜丛生、风波迭起的背景下仍把日本作为留学首选国度的主要原因。鲁籍留日生除具有全国留日学生的一般特征外,也因山东特定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而呈现出一些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的湖南留日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湘籍学子利用国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积极创办新式报刊,向国内传播新思想。由于受到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留日学生呈现出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留学的集中性、留学经费来源的多元性以及学习科目的广泛性等特点。他们不仅在留学期间向国内介绍新知识,并在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推动了近代湖南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前10年,在清政府的直接推动下,面对日益危亡的社会现实,大批士人或出于自强救国的理想,或出于自身前途的考量,纷纷东渡求学。在此次留学浪潮中,各省因受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等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各自相异的情形。广东作为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地区,在地方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士人广泛参与,逐步成为留日大省,并因自身独特的经济、历史背景而呈现出迥异于他省的发展路径。粤籍留日学生也因接受新知与开化风气的影响,大多产生革命思想,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唐朝时期日本向中国派了大批留学生,使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飘洋至日,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初年,两万多中国留日学生则从日本引进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演变。留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构成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留日学生引进日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留学史上曾出现过早期留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这一“顶峰”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影响做了评述,以深化人们对留日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国家政治混乱,教育部缺乏统一管理全国教育的能力,因而广东省在留学教育管理上有着很大的自主性。从留日管理规程的制定、留日官费生的裁减、留日五校粤生的管理、到留日学生经费的发放和日常学业的监督,都体现出地方政权在留日教育管理上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作为留学生人数较多的广东省,其留日教育管理的模式反映出民国初年中央与地方在教育管理上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留学史上曾出现过时期留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这一“顶峰”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影响做了评述,以深化人们对留日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留日学生是一个新的知识群体,对清末以来的历史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研究他们在日经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清末民国历史的变化。范熙壬是京师大学堂首批留日学生之一,在东京和张耀曾等同学友人创办了《新译界》杂志,传播新知。通过梳理范熙壬留日期间的文化轨迹,研究其精英启蒙、理性宪政理念的形成,探究其中途回国引起的风波,可认识清末新知识人才的成长过程,并从中看出清末改革中长远规划与权宜之计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后,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唤醒下,广大学子以“求学”为良药,纷纷负笈东瀛,近代中国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留学E7本热潮。偏处腹地的四川,也出现了留日学生群体,留日的发展蔚为风气。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后,对清末四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教育方面,留日学生对四川的教育变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了四川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试论留日学生在云南辛亥革命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辛亥革命在辛亥各省中最为彻底和成功,其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突出地位与留日学生密不可分:1.云南留日学生的先期革命活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留日学生是云南辛亥革命的主要策划组织与发动者,在酝酿阶段和起义过程中,留日学生均参与其间,并起骨干领导作用;3.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后云南新政权的主要建设者和组织者,他们使云南成为当时相当安定的省份之一,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日后的云南护国首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日学生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1.人数最多,大体7万人左右,为其他各国留学生总和的近2倍;2.政治性强,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3.双重日本观,日本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侵略政策的刺激,使留日学生常常处于对日既爱又恨的矛盾之中;4.对两国关系影响最大,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充当了反目斗争的先锋,而且掌握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实权,由此决定了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的主要留学生接收国,都结合本国国情对留学生支援政策进行了改革。文章在介绍中日两国留学生支援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政策的特点、作用及实施情况的比较,考察中日两国留学生支援政策的特征和异同点。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嘉应州大批学子赴日留学。在留学过程中,他们接受并开始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回国后,他们不仅积极投身革命,还从事近代教育,对家乡乃至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大批学生留学日本的热潮。中国近代留日热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留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有着积极作用。他们不仅是中国民主化的推进者、新文化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军事近代化的促进者,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起了冲锋陷阵、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晚清安徽的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近代安徽的社会变革影响甚大,迄今为止,人们对此尚缺乏具体深入地研究.经过初步考察,晚清安徽留学欧美有姓名可考者计有52人,而留日学生则应在千人以上,不是人们所说的仅有几十人或数百人以上.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中留日医学生组织的红十字团加盟中国红十字会,从事辛亥战事战地救伤葬亡工作。留日医学生的行动增强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力量,扩大了救护范围。中国红十字会辛亥战事救护取得圆满成功,留日医学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西方化的引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无论其引导者是支持还是反对皇权。对于清政权,留学生是革命派还是支持派,取决于他们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看法,即清政权是否能够强大或是无可救药。19世纪的最后20年,传统的士绅和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仍然希望改革清政府,但到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坚信推翻清朝统治是拯救中国的唯一手段。他们在留学期间,支持或是反对其留学国家只是他们个人经历的部分结果,而中国与东道主国家的全面关系则更具重要性。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日本对中国的长期侵略和中美相对友好的关系是留美幼童支持美国而留日学生反对日本的更具决定性的原因。留学生没有盲目热爱或仇恨所留学国家,他们是客观公正的观察者和评论者。  相似文献   

19.
合作思想是五四运动后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进步思想。合作组织是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中的成员组织起来,通过资金的集中运营和劳动力的分工协作,实现参加者经济利益增强或经济地位提高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身为早期中共骨干成员的留日学生于树德既是这一时期合作理论的积极传播者,又是中国合作事业的倡导者和重要的实践者。他通过在中国广大农村倡导和推行各项合作事业,增进了农民的互助合作意识,培养了农民的互助合作精神,建立了一批合作组织。这些活动不仅对传统的宗族势力形成了冲击,促进了中国农村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合作化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宝贵的制度资源。他对农村合作事业采取的支持而不包办代替、指导而不干涉经营、鼓励而不强迫的态度,值得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