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歌舞剧     
儿童歌舞剧是将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有特定主题、音乐舞蹈、情景情节、人物造型、角色扮演、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等多种表现元素,由儿童亲自参与实践的一种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是中国现代歌舞剧的开山之作,他也因此被称为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此外他还创作了20多部歌舞表演剧,11部儿童歌舞剧。  相似文献   

2.
论黎锦晖及其儿童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弘毅 《文教资料》2010,(5):101-103
黎锦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登上中国乐坛的音乐大师。他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为孩子们编写歌舞音乐作品,用爱和美滋润了一代代少儿的心田。直到8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重新排演的儿童歌舞剧.这些儿童歌舞剧仍然能使今天的孩子们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让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以茅盾、郑振铎等人为首的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为儿童创作剧本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当数1922年创办了《小朋友》杂志的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8)。五四运动时期,这位音乐家受他大哥黎锦熙以及《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的影响,确立了献身新文化运动的志向。他不但倡导平民音乐,而且以《小朋友》为契机,通过发表儿童戏剧从而带动其“新音乐运动”。  相似文献   

4.
杨穆 《教育》2012,(15):36
5月15日,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司一行来到天津参加中国儿童歌舞剧试点城市试点校调研活动。调研中,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的歌舞剧《三只小猪》代表和平区作了汇报演出。孩子们天真的表演,欢快的音乐旋律,  相似文献   

5.
黎锦晖是二、三十年代颇有名气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他首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艺术体裁。作品中明朗向上的思想基调使黎锦晖的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充满了艺术生命,同时黎锦晖为了普及儿童歌舞剧,创作上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注重把握与表现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以适应儿童的需要,体现了儿童为本的思想;随着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出现和普及,学校音乐教育由歌唱向多种艺术形式并存发展;由于黎锦晖采用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及其自身强烈的民族意识,使得作品极富民族特性并焕发着崭新的艺术魅力。这一集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的全新儿童歌舞剧的创立,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也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3,(7)
本期《科学家访谈》采访的是化学家陈洪渊院士。他在现代电分析化学和生物电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陈院士对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交汇处进行探索的描述极为有趣。更有意思的是,他对科学的兴趣.竟然是从儿童时代看过的《小朋友》杂志上的科学故事开始的。由此可知,儿童时期的科学教育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黎锦晖是20世纪中国乐坛上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众多音乐作品,尤其是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更为突出,其对少年儿童的针对性教育,是中国历代教育中所少有的.他的儿童歌舞剧,在当时来说,不仅是在对古代歌舞教育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甚至是对于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的浅析,旨在强调黎锦晖儿童歌舞剧教育方面的不可抹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8.
圣野,诗人,原名周大鹿,现名周大康。一九二二年生于浙江东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解放前,编过《中国儿童时报》,出版过《啄木鸟》、《小灯笼》等诗集。一九五七年来上海编《小朋友》。四十多年来,他的主要精力,是为小朋友们编报刊,为小朋友们写诗,和孩子们做朋友。他写的《欢迎小雨点》、《春娃娃》等诗集,曾在国内获奖。  相似文献   

9.
专家导读     
《小朋友》2007,(10)
我是《小朋友》的老朋友了,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她。在《小朋友》的影响下,我13岁当上了《中国儿童时报》的通讯员,长大后也经常为《小朋友》写稿。过去的《小朋友》很简朴、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0.
波德·雷诺兹是加拿大著名的插画家.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童书作家.他创作的儿童绘本深受孩子们喜爱。《味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是我带女儿逛书店时偶遇的.本是买给小朋友的,没想到却让我这个大朋友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1.
大头回信     
《红领巾》2011,(5):52-53
四川省南部县滨江小学陈垠霖和妈妈的来信 祝《红领巾》越办越好,小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陈垠霖 尊敬的各位编辑,我不是小朋友,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 。今年我给女儿订阅了《红领巾》杂志,女儿很喜欢。《红领巾》这本杂志曾经也伴随着我的成长,如今看到她依然活跃在孩子们的案头心间,令人感慨。致编安!  相似文献   

12.
春天     
于凤仪小朋友出身于作家之家,她的爷爷于颖新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过不少优秀的小说、童话作品,她的爸爸于立极也是一位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过不少优秀的儿童小说,近几年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反映少儿心理和现实生活的小说,并多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还在大连和北京为他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家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氛围对凤仪小朋友当然有影响,但我觉得凤仪小朋友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使她能够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写得有生活气息,同时也富有幻想色彩。下面,我们来读读她的几篇诗文吧,看看她的诗文里有哪些特色。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歌剧院熊猫儿童艺术剧团应文化部社文司少儿处、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的邀请,1994年12月6日、7日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了由梁上泉、白路平编剧的六场童话歌舞剧《熊猫咪咪》,受到孩子们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在座谈会上,一致对编导、音乐、舞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今年第4期的《家庭与家教》杂志上刊登了程晓霞女士的《儿子的外国笔友》一文,讲述了她的儿子交外国笔友的过程,这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纷纷来信来电询问具体交外国笔友的方法。于是,我们联系了程晓霞女士,她热情地为读者们做了介绍。《儿子的外国笔友》发表了,现就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具体细节,做一说明。我在http://club.52en.com/html/2003105100303771.html英语留言板上发现美国的专利律师voicebridg先生写的一则有关儿童结交外国笔友的消息,通过他,我得到了一些外国小朋友的来信,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与voicebridg先生联系,他的信箱是voice…  相似文献   

15.
黎锦晖     
(1886—1967)我国现代儿童歌舞剧作家。湖南湘潭县人。二十年代作有儿童歌舞剧十三部:儿童歌舞表演乐曲24首(脚本及歌词由本人编写)。其中以歌舞剧《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月明之夜》及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比较著名,影响较广。他的作品词曲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明快,曲词与民歌息息相连,节奏活泼富有生气。三十年代也曾写过一些黄色歌舞音乐,如《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等,受到聂耳等左翼作家们的严肃批判。解放后在上海从事电影音乐工作。1956年曾去北京参加全国音乐周。  相似文献   

16.
看电视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特别是对动画片更是情有独钟。可是偏偏就这么一个孩子,不仅不爱看电视,而且还怕看电视,这个孩子就是壮壮。壮壮今年4岁,特别喜欢画画。他刚到我们班的时候,只觉得他比较内向,不大爱和小朋友一块儿玩,胆子也很小,有时听到大一点的声音就表现出害怕和紧张,午睡时还常常哭醒,好像做了什么噩梦似的,但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连看电视也怕。那是一天早上,天下着雨,孩子们吃完早饭后只能在走廊上活动,突然,轩轩小朋友听到从隔壁班传来了一阵歌声,大叫着跑到老师跟前:老师、老师,《天线宝宝》开始了,我听到电视的声音了。小朋…  相似文献   

17.
第一个发言的学者是庹旌生。他曾留学丹麦.从《神州学人》创刊之日起.他就是读者。到美国后,每次来教育处.他都会拿上几本《神州学人》杂志。“这本杂志办得很好.特别适合留学生。记得1995年我曾投过一篇稿.题目叫《国旗》,《神州学人》的编辑还为这篇稿配了图。为鼓励中国留学生的孩子们学中文,杂志上还开设了“中文学校”栏目.我女儿曾为“中文学校”投过稿.并且还荣获了纪念奖——中国生肖邮票。”  相似文献   

18.
刘惠兰 《人民教育》2012,(21):57-59
2012年5月10日下午,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以下简称"分小")金帆话剧团《戏剧润童年创造绘明天》专场演出在中国儿童剧场拉开了帷幕。歌舞剧《小尾巴》、校园剧《这次谁来当队长》、小品《心愿》、童话剧《丑小鸭》……师生共同创编的七部优秀的儿童剧目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的享受。坐在台下的我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真挚而投入的表演,眼角有些湿润,思绪也被拉回到8年前。  相似文献   

19.
临时到中班代课,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春天的电话》。孩子们围坐在我的身边,看着图片想像讲述动物们互相打电话的情景。小朋友都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之中,却有一个孩子在椅子上动来动去,一会儿趴在椅子上冲我做鬼脸,一会儿又推推旁边的小朋友。我用眼神示意他跟小朋友一起讲述,他突然就用怪怪的声音说:“我不想听故事!..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接着,小朋友就纷纷告状,说:“老师,黄龙飞是坏蛋,他常常要捣蛋的!”“他还常常打人!”“老师,你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长河中,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的黎锦晖的音乐思想,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个时代。他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通俗易懂,贴近儿童,富有儿童情趣。他注重贴近社会现实与平民大众,彰显了黎锦晖"平民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他主张在快乐的表演中培养儿童健康向上的品格,启发儿童的创造性,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