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马兰奇的一生都与体育相伴,他把毕生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奥林匹克。他的离去对我们中国体育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伟人、一位导师和一位朋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多年来萨马兰奇对中国体育、中国网球的扶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开幕,这是奥林匹克第二次来到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青奥会并再次强调,一定要把“三大球”搞上去,这是体育强国的际志。  相似文献   

3.
《网球》2007,(9)
9月,中国的球迷终于有机会把时钟调拨回自己的北京时间。没有了前几年的喧哗与骚动,也没了刚开始对大牌球星的那股新鲜劲儿,当中网渐渐成为球迷、媒体以及赛事组织者心目中的一种常态时,中网也开始镂刻自己的中国徽章,在一笔一划之中,细节之美慢慢浮现,而所有关于"光彩"的故事也将渐行渐远,所有关于未来的想像,都会留给远在城北森林中的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因为这是在"光彩"举办的最后一届中网,明年的中网将属于奥林匹克网球中心。  相似文献   

4.
苏联网球队在今年温布尔顿大赛中打入十六强,令人瞩目。苏联运动员在奥林匹克等国际比赛中,常居呼风唤雨的地位,唯独在网球、高尔夫、棒球等少数几十个项目中,没有特别优异的成绩。这是因为苏联一向着重“奥运项目”,上述“非奥运”项目不受重视,因而一直没有培养出优秀的选手。  相似文献   

5.
5月下旬,武汉市网协、荆州市体育局、湖北荣鑫实业有限总公司和荆州老年网协联合在荆州奥林匹克网球中心举办了湖北省市县直属  相似文献   

6.
从莫斯科的奥林匹克中心球场到体息室有30码的距离,塔斯皮切夫却行进得非常艰难,他得不停让人拍照,和人握手,不管是新相识还是旧相识,他从两个穿蓝制服的大块头保镖中伸出手来,袖子笼在粗壮的腰身之上。  相似文献   

7.
《网球天地》2008,(7):131-131
5月17日-6月1日,由重庆(加拿大)凯帝网球俱乐部主办、千鸿地产赞助的重庆市首届"仙山流云"网球嘉年华暨国际 NTRP 网球分级赛,在重庆奥林匹克网球中心成功举行。在本次赛事中,凯帝网球俱乐部将完整的 NTRP 标准及赛事模式带入了比赛,所有选手按照不同的网球水平参加各自组别的比赛。本次赛事一共分为3.0、3.5、4.0、4.5以  相似文献   

8.
从钟楼到永定门,这7.8公里的距离就是老北京的中轴线,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一条令人惊异的轴线,而它又将在2008年获得新的生命力,延长,再延长,北起奥林匹克公园,南至南五环外,它像一条脊梁骨,将支撑起一个全新的北京,而北京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就在这条新轴线的北端,它以古典性的的宏伟设计,给出了我们北京未来的网球之美。  相似文献   

9.
网球与申奥     
今年7月6日,国际奥委会第117次全会在新加坡进行,巴黎,纽约,莫斯科,伦敦和马德里按顺序作了申奥陈述, 最终伦敦通过4轮投票击败其他几个参选城市,将举办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申办的最后冲刺阶段,无数大牌明星赶到新加坡为各自国家的申奥活动助威。俊男靓女,体坛前辈,文化名流,这些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忙人聚在一起,一时间,狮城明星云集,星光四射。虽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给“明星效应”泼了盆冷水,但各国申奥团借此增长了人气,旁观者们趁机大饱眼福。如此难得的“双赢”,已成为每届申奥必不可少的风景。当然,在奥林匹克的地盘上,自然以体育明星的风头最劲。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网球项目曾经被视作“鸡肋”,从现代奥运会的刨始项目之一,到最初几届的杂乱无章,到进入公开赛时期之后被排斥,再到1984年虽然重返奥运大家庭,但始终难以讨得所有大牌球员的“欢心”,网球在奥林匹克坐标系上留下了一条残缺而波折的发展轨迹。不过时代在发展,奥运会和网球运动本身也在进步,2004年夏天,当现代奥运会重返诞生地雅典之后,网球比赛也终于拥有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参赛阵容”,成为奥运“大餐”的主菜之一。  相似文献   

11.
10月2日.当中国人还在满怀骄傲地谈论着前一天雄壮威武的国庆阅兵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已经在国家奥林匹克网球中心打响。在创办5年之后中国网球公开赛正式升级为ATP500和WTA钻石皇冠级赛事,高达660万美元的总奖金额吸引了全世界的顶级网球选手.也吸引着热爱网球的人们。各大媒体对本届中网的报道中频频闪出同一个字眼:“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西北端。网球中心的三块主赛场都采用正十二边形造型,12个边就是12个看台,再配以清水混凝土的灰白色外墙,宛如12片花瓣向空中伸展,形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三朵盛开的"莲花"。其中最大的"花朵"是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的中心赛场,其余两朵为1号赛场和2号赛场。中心赛场作为决赛场地,可容纳观众1万人,1号赛场可容纳观众4000人,2号赛场可容纳观众2000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网球比赛和残奥会的轮椅网球比赛将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13.
我们北京元老网球代表团一行16人,赴韩国进行友好交流网球赛,6月21日到达了那个美丽、整洁、安谧的城市——汉城。在那里受到了韩国女子体育协会、韩国女子网球协会热情、友好的接待。 北京元老网球协会与韩国女子网球协会之间的这种友好交流活动已持续6年。这次韩国之行都是老朋友相见,十分亲热,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热情友好的气氛。 此次交流活动恰逢汉城举办每年一次的全国业余女子网球大赛。奥林匹克体育场内全民健身的气氛深深地感动着我,18片网球场干净、整洁的排列着,身穿名牌网球衣裙的上百名各年龄组的女子网球…  相似文献   

14.
10月23日,时节正值霜降。 历时一周的’94北京沙龙网球公开赛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落幕。在数千观众的掌声中,美籍华裔选手张德培以两个7:5击败瑞典33岁老将贾立德卫冕成功,同时获得42600美元奖金和140分的ATP (职业网协)积分。 比起一年前,张德培成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学术界对奥林匹克研究的逐步深入,奥林匹克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以研究奥林匹克与人、奥林匹克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对象的庞大的学科群。这一学科群涵盖了奥林匹克与经济、奥林匹克与文化、奥林匹克与政治、奥林匹克与教育、奥林匹克与史学、奥林匹克与哲学、奥林匹克与社会学等诸多领域。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从奥林匹克与道德、北京奥运会的社会总体影响、2008年奥运会的健康遗产、奥林匹克理想、奥林匹克与文化、奥林匹克史、奥林匹克与教育、特奥会与残奥会等9个方面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研究具有前沿性、国际性、丰富性、多样性等特点。相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在后奥运研究领域体现得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教育资源是指奥林匹克中具有教育信息、功效和能量的可以被教育工作者开发与利用的一切客观实在。人们对奥林匹克教育资源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奥林匹克思想政治教育,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奥林匹克伦理思想,奥林匹克的心理健康,奥林匹克的法律标准和奥林匹克的教育现状等方面。对奥林匹克教育资源的相关理论成果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为奥林匹克教育资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对网球很感兴趣,因此也就把自己的专题集邮内容定为网球。曾在《上海集邮》上了解到我国有一部名为《网球》的青少年级专题展品,获得过亚特兰大国际奥林匹克邮展大银奖加双特别奖、全国邮展的大银奖。而且,这次又参加了中国1999世界邮展,获得了青少年级A组镀金奖,以及国际奥委会为这届世界邮展的最佳体育展品临时增设的特别奖。  相似文献   

18.
论奥林匹克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林匹克主义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体系,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指导思想。文章从奥林匹克主义的提出、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奥林匹克主义的形成和奥林匹克主义的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奥林匹克主义,并提出奥林匹克主义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奥林匹克教育的意义及其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是教育,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在当今体育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国际奥委会在全球大力推广奥林匹克教育,并以奥林匹克运动为方式,以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为手段,以奥林匹克博物馆为载体,以各国奥委会为基础,以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为课题。对在我国推广奥林匹克教育的建议: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建设新的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成立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利用南京青奥会契机普及奥林匹克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体育(中国体育)与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前人对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解,浅谈笔者自己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认识。文章主要从奥林匹克教育的概念、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和奥林匹克教育的特征三个方面来介绍,其主要目的是让业外人士对奥林匹克教育有个大体的了解;让业内人士更加关注奥林匹克教育,加大科研力度;从而使全社会在奥林匹克教育中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