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52个国家高新区2008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作为阈值变量,使用Hansen非线性面板阈值回归模型,分析了FDI数量和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为阈值,FDI数量、质量与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之间均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就FDI数量来看,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FDI数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即FDI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而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之后,FDI数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再显著。就FDI质量来看,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FDI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之后,FDI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二门槛值之后,正向影响的边际作用又进一步增强,即改善FDI结构、提高FDI质量能够显著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国家高新区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新区"二次创业",特别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出发,构建高新区创新与创业环境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依据湖北省高新区数据,实证分析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问题。研发创新、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产业集聚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外开放扩大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是双刃剑,显著促进了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并没有直接提升高新区的生产率水平,且对高新区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抑制效应;扩大了研发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但降低了研发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政府支持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但过度的政府干预和支持将导致资源错配反而阻碍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4.
高新区与行政区合并:是体制复归,还是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展型政府和地方法团主义理论为基础,探究高新区与行政区合并的内在制度动因,认为"政区合一"体制反映了新阶段高新区创新功能提升和拓展的需求,同时这也是在地方政府强烈的经济发展导向和依托地方政府建设高新区的制度安排下,有效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合理化制度选择。"政区合一"的体制造就了一个内部具有高度整合性的自主性经济官僚机构,能够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但在制度整合过程中,原有体制的僵性和发展路径的依赖也存在体制复归的风险。基于对广州国家高新区和青岛国家高新区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政区合一"体制可以有效支撑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6-2017年中国52家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两阶段动态跨期DEA模型,采用该模型分析了52家高新区的研发创新效率、出口转化效率、综合效率及其跨期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2家高新区的平均研发创新效率、出口转化效率和综合效率整体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三种平均效率中出口转化效率平均值最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新区人力资本对高新区研发创新效率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开放程度、负债融资和研发创新效率对高新区出口转化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则对高新区出口转化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区研发创新和出口转化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从创新转化效率和创新产出效益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横向对比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相结合方法,对2013—2018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内部3个高新区及其与全国其他1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绩效水平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转化效率和产出效益不一定成正比;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绩效整体呈上升态势,且主要依赖于技术变动,但目前整体水平都不高,与山东半岛、西安、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处于"低效率-低效益"区间,位于全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游水平;郑州、新乡高新区的创新效率都获得较大提升,创新效益则为郑州高新区一家独大.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增加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发挥政府的指导、计划和协调作用等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围绕当前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机制,从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从业人员和RD内部经费等影响高新区发展的机制角度,对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对创新驱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升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高新区自创立已走过了20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经济、创新、产业、城市发展几个角度,系统评价了20年来,高新区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高新区已经或正在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现代城市建设的主体依靠力量。在新的发展中,国家高新区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使命,也由此需要中央政府对高新区发展的导向和政策做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家高新区为创新发展依托,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15年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29个高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创新"质量"应用于引力模型构建出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创新网络结构及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①高新区样本的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稳步提升的时间演变趋势。②高新区之间创新动能的溢出效应明显,网络的稳定性缓慢减弱,创新关联程度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③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分布,长江下游地区的高新区成员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④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可划分为长三角、长三角附近、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四个创新板块,且第二板块向第一板块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⑤高新区成员在网络中地位的提升对自身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高新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新区发展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提出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指出了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李凯  任晓艳  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3):448-452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的说法,把产业集群分解成四方面的因素,分别分析它们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并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分析,讨论这四方面因素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贡献,指出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未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高新区强弱水平空间非均衡的背景下,从国际创汇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和支撑能力四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空间分异评价模型,并对56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已进入六层异化“橄榄式”非均衡发展阶段,整体呈现出东部一西部的空间强弱异化和高新集群带的区域联动集聚两大空间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高新区空间均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国家高新区30年建设的历史过程和发展成就,评价和揭示了建设国家高新区的国家作用和历史意义;深度剖析了国家高新区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转型发展规律;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创新经济体"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并结合高新区的现实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建设的重点推进方向与举措。  相似文献   

14.
杨雪  顾新  张省 《软科学》2014,(4):83-87
借鉴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理论和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构造了基于知识网络的集群创新演化模型,以成都高新区集群创新演化为例,验证了知识网络的结构模式在集群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新区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从产业集群的视角构建了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主观赋权的Gl法和客观赋权的离差最大化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G1-离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对中国17个典型高新区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成都高新区为例,考察了一个在传统的严格管制和区域经济体制下,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的产业集群的起源和发展及集群将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这可以构造一种分析框架,以便更好地了解科技园区是如何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的。  相似文献   

17.
欧光军  杨青  雷霖 《科研管理》2018,39(8):63-71
集群无论是要素还是结构上都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目前基于资源观的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难以解析集群不同主体间通过协同走向创新生态的本质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依据集群创新生态链属性要求,构建出由以产业链和知识链融合协同为内核的集群创新主体系统、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所组成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生态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选取的56个国家高新区代表进行实证评价,找出影响高新区创新生态能力生成的集群产业创新种群结构效能度、集群知识创新群落协同度、集群开放持续创新度和集群创新链群合作度四个关键生态因子,发现高新区普遍创新生态能力不强,且在创新生态因子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据此制定出打造创新生态型高新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创新政策评估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包含六个步骤的创新政策评估流程,针对目标政策文件中关于区域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举措,主要从成效角度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型省份(城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协同创新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当前形势特点和调研座谈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区域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评价:理论与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永达  贺贵才 《科学学研究》2008,26(6):1188-1192
 为度量我国产业技术竞争力,人们常以高新技术行业数据作统计分析,而忽略了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测量指标。开展产品自主知识产权评价意义重要,是合理度量我国产业竞争力、制定配套政策的基础。该文旨在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辅之以案例计算,为开展产品自主知识产权评价提供操作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