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梅亚 《考试周刊》2013,(57):192-193
<正>培养创新意识是幼儿园当前创新教育的重点,它是在与周围生活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而游戏活动作为一种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造,并使其创造性最大限度发展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但要充分地发挥游戏对幼儿创新意识发展的独特作用,我认为首先应当营造具有"四性"的游戏环境。  相似文献   

2.
朱敏慧 《家教世界》2014,(22):43-45
正《指南》的出台让我们更加关注幼儿发展间的"个体差异",安排集体教学、个别化学习、自主游戏、创造性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本着尊重幼儿多元学习形式的需求,我们进行了课程形态的变革,将幼儿园一日活动分为集体教学、创造性游戏、自主性学习和户外活动四大形态,保证每天40分钟左右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课程形态的变革对教师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每天40分钟的  相似文献   

3.
潘宇彤 《家教世界》2014,(Z2):86-87
<正>《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本文将探究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落实《指南》精神。一、明辨区域活动与游戏的关系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我们通常将区域活动和游戏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指南》提出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4.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语言,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5.
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是幼儿园当前创新教育的重点,它是在与周围生活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而游戏作为一种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造,并使其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发展的活动,恰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但要想充分地发挥游戏对幼儿创新意识发展的独特作用,我认为首先应当创设具有“四性”的游戏环境: 一、提供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前提 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包括游戏  相似文献   

6.
结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我发展、自我探究的思维创新过程,能萌发幼儿创造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开拓创新思维。教师着力引导大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如何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莉 《家教世界》2014,(Z2):71-72
<正>游戏是幼儿的语言,也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教育部颁发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而游戏材料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有了这个根本,幼儿才能有了游戏体验和态度,也只有在游戏材料交互作用中,幼儿才有自己的情感发展,一旦与材料脱离,幼儿就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8.
丁慧 《考试周刊》2013,(90):191-191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开展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又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想法。  相似文献   

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作为幼儿最根本的内在需要、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有趣纸箱变变变"的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出发点,思考如何依据《指南》有效地支持和帮助幼儿通过游戏获得需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一代新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潜能需要教师发掘。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覃丽 《广西教育》2014,(13):127-128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小班幼儿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幼儿园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而角色游戏既是幼儿期常见的游戏形式,又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语言不仅是幼儿的交际工具,还是游戏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角色游戏"娃娃家"为例,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育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相关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如自由活动游戏、教学游戏、生活化游戏等多种游戏形式,都可以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贯彻之下,划分不同的幼儿游戏活动区域,实现幼儿的游戏文化构建。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 ,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动活动 ,对幼儿来说 ,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1 ] (4)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指出 ,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期正是想像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 ,想像丰富 ,是个体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幼儿生活在一个心理上松弛的阶段 ,这为获得和发挥创造力提供了最理想的先决条件”[2 ] 。在游戏活动中 ,由于没有…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锻炼了幼儿的体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主动合作的意识,有利于幼儿社会化发展。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与运用,发挥自然优势,挖掘农村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幼儿的游戏,能够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缪丽鹂 《成长》2020,(4):170-170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游戏形式,因其自身独特的操作魅力、丰富的变化形式,成为了大班幼儿喜欢的创造性游戏内容之一。在建构游戏中通过自主地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运用自身的创造性和思维进行设计搭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户外建构游戏更是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亲睐,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23):165-166
自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更为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践行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本文尝试着从观察并追随幼儿经验,走进课程游戏化;进而去预见并推动幼儿的经验表现,积极利用游戏实践课程;再有是在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经验创新下,努力形成游戏化的课程文化,最终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活动,游戏活动需要充足的材料,教师的指导及对经验的提升。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材料是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教师的有效指导有助于幼儿对游戏主题的构思、游戏内容的充实、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有助于幼儿提高游戏水平,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运用身体来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幼儿运用身体来进行的艺术造型活动,通过创造性的身体艺术造型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让幼儿学会更好地使用身体动作来发展感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根据《指南》的精神,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韵律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音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主动地自己构思、创造开展的游戏,但这并不代表这样的游戏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讲到的'尽管没有成人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有没有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幼儿的发展还是有区别的。成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照幼儿的游戏行为.  相似文献   

2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可见,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注重游戏的融入,课程的设置要将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让幼儿在愉悦的生活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合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