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家访回来,几个同事说,现在联系方式那么多,要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电话交流最方便,要么在家长接送孩子时直接与家长交流也可以,没必要再到学生家里去了。我笑着说,电话里只能简单说说孩子近期表现,接送孩子时间短暂,不能深入交流,传统的家访依然很重要,有些学生只有我们亲自到他家去,才能详细了解最真实的信  相似文献   

2.
一次家访给我的启示文/陈秋菊家访作为一种辅助教育手段,在幼儿园一般不被经常采用。因为每天家长都要到幼儿园来接送孩子,有什么意见、建议,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可以交流。所以,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有了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再去家访就是多此一举了。以前我也曾有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家长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教师教育幼儿的主要合作者,教师对家长的谈话间接影响着对幼儿的教育效果。教师与家长谈话主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展家访(登门家访与电话家访)、家长接送孩子时  相似文献   

4.
谈到家访,令我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生病久治未愈,担心自己期末考试的“名次”,正在焦急时,一束明亮的手电光在我家的玻璃上晃了几下,班主任来家访了,久悬的心也随之放下。那次的家访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又听到儿子所在幼儿园老师家访的敲门声。一次促膝交谈,使家长和教师达到了沟通。说实在的,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与孩子的老师都成为朋友,经常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可平时,只有在接送孩子时才能见上老师一面,有时真想和老师多聊一聊,多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问题,可往往看到老师顾及全班几十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正>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们常常反映,孩子和自己的交流愈发减少,孩子一回家就关上房门,自己有时也苦恼“无从下手”。而他们与同伴的关系又越来越密切,有什么事情都喜欢和小伙伴说,有什么活动都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参加。那是不是可以把同伴元素带入到家访之中——带着学生去家访,借助同伴资源,解决家校共同关注的问题,达到家校共育目标?说干就干,我马上将要去家访的学生分成三组,根据学生的关系亲近程度和性格特征等,分别组建三个“学生家访团”,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之友》2013,(Z1):15-16
校访是指家长访问学校和教师。在中小学,大多数家长会利用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机会,主动与班主任老师交流。通过主动校访,家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教师,与教师商讨教育孩子的措施,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家长校访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家长接送孩子时面对面的交流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正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良机。老师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进行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这种沟通非常有针对性,虽比不上家访了解系统深入,却以"短、平、快"为长,很有实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几乎每天的面对面接触需要老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清醒的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周长根说过,现在不少学校和教师通过电话了解学生情况,但这只是声音的传递,代替不了面对面感情的交流和实地的家访。家长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依然是家访。受职业、学识、性格、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家长素养各不相同,个性也存在差异。家访时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班主任的语言魅力就成为家访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家访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只要从爱学生的目的出发,"宜一言,讳一语",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当了二十八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但要注意研究儿童心理,还必须注意研究家长的心理,不断提高家访工作的艺术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刚当班主任时,只知道家访工作的重要,根本不去研究家访时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更不讲究家访的艺术。如:我班上有个学生,父亲去世了,只剩母子两人,生活确有困难。这孩子成绩不太好,学习也不够认真。我出于一片好心去家访,在家长面前急切地摆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谁知他母亲听完,气得连连摇头,没说一句话。第二天这个孩  相似文献   

9.
人家的眼晴     
家访曾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家访正悄悄淡出人们的视野,大有被电话联系取代的趋势。电话联系真能代替家访吗?本人认为,电话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可以成为家校联系的有效补充,但教师上门家访这一优良传统丢不得,因为家访的许多优势是电话联系无法比拟的。首先,学生喜欢家访。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希望受到教师的重视,盼望教师家访,甚至把老师到自己家家访当作是一种荣幸。一位家长告诉我,有一次他的孩子知道我当天早上要去他家家访时,高兴得吃完早饭就站在小区门口…  相似文献   

10.
家访,能让老师亲眼目睹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家访,能让老师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家访,能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老师心中装着学生,这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鼓励……家访的重要性,每一位班主任都心知  相似文献   

11.
<正>曾几何时,学校大力提倡家访,并且把家访当做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认真考核。当时教师都会充分利用工作日的中午、晚上和休息日的时间,有时徒步有时骑着自行车去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教师外出家访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师赶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与家长坐在一起,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直接亲切,体现了老师与家长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关系。学生在校的表现,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孩子成长的历史,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状况,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学  相似文献   

12.
袁金花 《考试周刊》2012,(28):169-170
在现代化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家访"一词对许多家长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了,甚至已成为一种奢望,家访的老师也越来越少了。我们做老师的,往往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就把学生好的或不好的情况通过这根电线进行了交流。面对表现特别欠佳的,通常是一个"紧急电话"把家长召唤过来,家长面对班主任老师的"紧急召见",又岂敢有不来之理?也许我们的工作繁重又忙碌,好像真的抽不出时间去学生家中走一趟。但是,也许我们的一次家访,将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将成为学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师来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的家长来接孩子忘了带“接送卡”,老师说:“没有接送卡,是不能接孩子的,这是幼儿园的规定。”可家长解释说:“幼儿园离家很远,回去拿需要半个小时。”幼儿教师执意不放孩子。无奈,这位老师早就认识了的幼儿家长只好骑车返回,等他拿来接送卡时,班里只剩下一个幼儿——即这位家长的孩子。试想此时的家长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家长和教师之间又怎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呢?为什么教师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呢?原来幼儿园对接送孩子的要求是:有孩子无卡(早晨送孩子将接送卡带走):有卡无孩子(下午接孩子后留下接送卡)。…  相似文献   

14.
钱永芳 《贵州教育》2012,(24):27-28
一、家访中的"三学"一要学会正确家访。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结合,而家访是联系孩子父母和老师之间的纽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等,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家访比起电话、网络等沟通方式,更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家长情感的接触和心灵的交流,产生亲近、信赖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严兴兰 《早期教育》2003,(11):20-20
寄宿园的幼儿因为一周才回家,老师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少,家园交流的质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寄宿园的一些特点导致家园沟通尤其不易:比如幼儿来自四面八方,住区分散,教师经常家访难;另外家长的工作都比较繁忙,许多孩子靠校车接送,教师缺少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因而班级家长会,就成为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如何才能开好寄宿园的班级家长会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的普及,老师上门家访的越来越少了,电话成了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工具,被人们称为“电话家访”。“电话家访”的第一个优点是快捷。通过电话,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可以迅速告知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情况,不失时机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特别是遇有学生生病或学生出走等紧急情况时,家长与教师利用电话直接交谈,往往可以赢得时间,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电话家访”的第二个优点是方便。老师无需走街串巷,走家串户,只要坐在办公室即可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的情况。有时一节课的时间可以与好几个家长取得联系。这样既省…  相似文献   

17.
家访有感     
我对两次家访至今记忆犹新。有一阵子,连着几位小朋友都告葛亮的状,说他总是欺负小朋友,还和别人打架,几次“战争”都起因于他。小葛亮脑瓜聪明,创造能力很强,平时老师还特喜欢他,没想到他竟然去和别人打架。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并对他说:“我要找你家长。”因连续几天都是他奶奶接送他,于是,我决定去葛亮家家访。带着一种不悦的心情,我敲响了葛亮家的门。见到葛亮父亲后,我按捺不住地把几天来葛亮的“不俗”表现和盘托出,同时一再告诫家长好好管教孩子。葛亮的父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用眼睛狠狠地瞪着孩子。走出他家不远,…  相似文献   

18.
刘道可 《班主任》2005,(9):36-37
学生家长最怕的就是老师请他们去学校或者家访,只要接到老师的电话,或者老师到家里来,家长总是诚惶诚恐:一定又是孩子惹祸了,要不就是考试考砸了.如果家长以这种心态看待家访,我们的工作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我们要改变这种局面,寻找家校联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一、明确家访目的,真情送家长,温暖给学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孩子从呱呱坠地,就来到了家庭这一特定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张华 《山东教育》2005,(30):38-38
幼儿作品是反映其成长发展历程的标志之一,不仅在幼儿心中有重要地位、在家长眼中有独特价值,也是我们家园有效沟通、交流的踏板。因为平时我们与家长的沟通更多的是利用接送幼儿期间或家访、电话等形式有目的地、单独地与家长交流,而没有反映幼儿发展的具体实例与事物,家长只是被动听说,有时不免枯燥无味、守洞无物。而巧用幼儿作品与家长交流,可使家长身处具体悄景中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