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闻写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好经济新闻写作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如何让所写的经济新闻做到具有这"三性"?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政策意识,其次要有全局意识,最后还要有专业意识。  相似文献   

3.
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创新,不仅是所有新闻媒体在数字时代谋求发展的自发行为,还是党和国家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对新闻传播的新要求。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指出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并且提出了五方面的创新要求:“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期望以此造成这样一种新局面:“使新闻宣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刘保全 《新闻界》2000,(2):9-11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 :“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 ,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 ,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 ,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手法 ,不断写作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段精辟的论述 ,对于新闻写作出精品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言道 :“鱼吃跳 ,猪吃叫” ;“宁吃鲜桃一口 ,不吃烂杏一筐”。新闻本姓新 ,求新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决定的 ,求新是新闻的主要特征和写作新闻的第一要求 ,是新闻生命力所在 ,也是时代的需要和受众的呼唤。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要抓新和实》一文中说 :…  相似文献   

5.
穆青同志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学会写视觉新闻”后,很多同志在写视觉新闻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新闻写作正在逐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突破沉重而死板的模式。绘画是以形象取悦于人的视觉见长的,为了能真正体现出新闻事实、新闻人物的形象的视觉感,我觉得新闻写作应学会用语言去“绘画”。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吴吉昌夜观棉苗的描写:“凁水河畔一片寂静鹿庀挛雅锼闹艿谋涑隽葙暮狻A轿涣嗨甑睦虾禾嶙怕淼啤⒛米帕?象忠于职守的哨兵,警惕地守护  相似文献   

6.
吴功学、芮德法二位同志编纂的《新闻写作指南》,虽然是本参考读物,从编纂宗旨和内容看,却颇有分量,值得新闻界的同志给予重视。新闻写作,不能仅仅理解为新闻的写作。从大众传播学的原理来看现代新闻工作,新闻写作可以说是新闻这一专业活动的系统工程。任何新闻工作者,无论他写作何种体裁的文稿,都绝不单纯是写作技巧的问题,更不会是逢场作戏的兴来之作,而是在长期积累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标的传播行动。  相似文献   

7.
一位在新闻事业园地里辛勤耕耘了近40年的老同志,利用两年多的业余时间,专心致志写作,终于捧出了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新闻业务论集《新闻写作百例谈》。这本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书籍,初版2万册一销而空。从1989年12月底至今,已重印第3版。最近,记者采访了它的作者、浙江日报主任编辑林永年同志。老林今年58岁,当过记者、编辑,现在浙江日报夜编二版工作.提起这本书,他十分动情地说:“我的新闻生涯也是从业余通讯员开始的,所以我对新闻业余爱好者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能在有生之  相似文献   

8.
朱有华 《军事记者》2002,(12):10-11
抓准抓好问题,从而出思想出精品,是新闻采写中“永久牌”要务。在新形势下如何抓准抓好问题?答案很多,但第一位的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问题,抓“三个代表”要求揭示的时代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站在时代前列,分析、研究、综合诸多时代性课题而创新出的理论成果,它本身就揭示了时代性问题,这些时代性问题正是党报所要抓住抓好的问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不同的时代对党必然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看,我们党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就党的…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地方广播要立足时代发展前沿,切实加强广播新闻评论写作,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广播新闻评论精品,传递广播新闻的时代强音。选题要新、广、实,忌旧、窄、空首先,选题要新,忌旧。广播新闻评论的选题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新闻的时效性和社会关注度,实现新闻价值与评论价值的高度结合。这就要深入基  相似文献   

10.
1981年12月7日至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邀请新闻单位和学校的代表,在北京举行世界新闻研究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九个单位十七位同志(名单附后)。这是建国以来世界新闻研究和教学人员的第一次集会,是一次以交流情况为主旨的工作性会议。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张隆栋同志和新闻所世界新闻研究室负责人陶涵同  相似文献   

11.
新闻作品同文学作品在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写作不需要文学,同样是描述事实,为什么有些新闻作品生动感人,令人回味无穷;而有些则枯燥无味,形同嚼蜡?笔者以为,在内容真实可靠的前提下,新闻写作借鉴文学手法是很有必要的.早在1982年,穆青同志就提出"新闻报道形式和结构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的主张.随着时代的进步,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受众已对固有的新闻表现形式不满足,穆青同志这一主张越来越显示出其现实意义.观察身边的报刊、广播和电视就不难发现,新闻界正悄然走出诸如"导语、背景、主体、结尾"之类的传统方式,努力探寻一条更加灵活、更有潜力的新闻写作路子.  相似文献   

12.
消息是新闻的主要体裁,但是近几年来,消息的写作不很景气,以至于中国新闻奖的评委们一再呼吁新闻界要重视消息写作,不少新闻界的知名人士亦有同感。改进消息写作,多出消息精品已成了新闻界同仁们改进新闻写作的共识。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笔者重新学习了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部分新闻作品,颇受启发。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而且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写了许多新闻作品。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辞约意丰,简练洒脱,堪称是消息写作中的精品和典范。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新闻实践,对于改进我们的消息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总是十分重视新闻工作,他不仅为党的新闻工作拟订很多政策,而且还抽空写了不少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写作中,能不能运用夸张的手法,的确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探索的问题。读了林帆、童言两位同志的文章以后,得到很大的启发,也产生了一些颇不成熟的看法,特为此文,与同志们商量。林帆同志说:“夸张是一种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我们这个民族涌现出许许多多各领风骚的文章写作大师,毛泽东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一点,既体现在毛泽东同志的丰富的文章写作实践上,也体现在他的宝贵的文章写作理论中。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一系列重要文献中就文章写作的问题作过数十次的论述。尽管  相似文献   

15.
穆青同志是当代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他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已长达六十春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作品,始终紧扣时代,紧贴人民,成为时代的号角,人民的知音。所以,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其影响之深远,为我国新闻史上所罕见。穆青的新闻生涯,显示出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记者成才的普遍规律。他是青年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学习榜样,是中国新闻记者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各项事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与创新的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新闻事业更是呈现出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新闻写作的内容不断丰富、体裁不断发展、写作手法不断创新。然而,这种丰富、发展、创新最终还要体现在新闻写作语言思维与制作这一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  相似文献   

17.
穆青同志关于“学会写视觉新闻”的主张在我国新闻界引起广泛的反响,并将有力地推动新闻业务的改革,从而使新闻纸在电子传播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视觉新闻有哪些特点呢?穆青同志在他撰写的文章中有过原则的概括和说明。笔者想就视觉新闻的写作技巧做一些探讨。“视觉新闻”一词是从日文借用来的,原指电视、新闻影片等视觉传播工具,这里转义指一种形象、立体、有典型细节和生动画面的新闻写作风格,即熔视觉艺术与文学艺术干一炉的新闻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为新华社、广播电台写了大量的重要新闻和评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就是其中的一篇。这条新闻体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战斗风格。它不仅是一份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也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元化,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能言简意赅介绍新闻事件,还会运用恰当的文学手法进行润色,凸显出不同类型新闻稿件的特色,提升新闻稿件立意,树立鲜明的新闻稿件冈格。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稿写作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优化新闻稿写作结构;根据新闻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报纸新闻采编人员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及大众对新闻的高要求,这些使报纸媒体面临较大的挑战,新闻采编人员是决定报纸新闻质量的关键。新闻质量需要从新闻采访、写作、组稿、排版等过程中体现出来。高质量的新闻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还能满足大众需求且能体现报纸的特点,新闻采编人员的技巧与策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新闻报道的采访、定位、选择等方面展开论述采编人员的技巧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