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最直接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同时也是获取人力资本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计算分析比较成本和收益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如何通过比较就读研究生而产生的教育投资总成本与总效用收益来做出恰当的教育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视野下的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西部教育问题,关键是改革教育投资体制。为此,必须设法增加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确保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投资的快速增长;调整财政教育经费的地区配置,由中央和省级政府负担西部义务教育的全部费用;继续实行特殊的教育投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西部教育的资助和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地域和国家政策等原因,我国各地义务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目前非但没有缩小.而且还在进一步扩大。针对城乡教育、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家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以保证各地农村教育的顺利、健康、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个人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的创始人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的取得并不是毫无代价的,其费用主要包括教育投资、保健投资和用于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支出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投资。本文就个人教育投资的最优条件进行经济学分析,及如何刺激个人教育投资和使受教育者在有限资金的约束下,如何有效的接受教育等问题进行经济分析。一、个人教育投资最优条件分析1.个人教育投资成本构成分析及这种成本的变化规律(1)它主要包含两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a.直接成本,主要是指由于接受教育所发生的直接费用支出,主要有学费、杂费、书本费、其他学习用品费(如文具费),以及…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芳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9):20-22
中等职业教育投资不足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制定职业教育投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投资,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规范个人成本负担,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投资效益,以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投资均衡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投资均衡评价只是教育投资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教育投资评价包括对社会、个人教育投资的评价。前者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只有内部评价中的区域教育投资评价涉及教育投资均衡问题。教育投资均衡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各级教育之间的教育投资均衡性;二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资均衡性;三是城乡之间的教育投资均衡性;四是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投资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收入约束下的家庭教育投资能力: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投资能力大小的最大约束是收入,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收入的存量和增量,证明家庭收入存量的差异直接导致其教育投资能力的低下,收入增量不足限制其教育投资方向和规模,最终形成了一个"家庭收入低--家庭教育投资能力低--教育投资水平低--家庭收入低"的恶性循环.因而,打破这一循环必须创新制度安排,保证收入稳定增长,从而扩大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教育的市场化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成本负担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教育市场化的程度,教育市场化的根本经济动因是产权的明晰及其对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制的促进,从而也间接增进教育公平,教育市场改革已成为一种趋势,尽管其对效率的促进作用还有待考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我国教育投资变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百福 《教育科学》2002,18(1):16-19
分析总结20世纪末我国教育投资的变动趋势,对我们进行21世纪初的教育决策十分有益,本文通过对我国20世纪教育投资的纵向变动趋势和横向地区差异的分析,探索了我国教育经费总量,教育投资来源结构,财政性教育经费相对于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长速度,预算内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分配等方面的变动趋势,并探讨了各地的人均教育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异,各地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贫富差距和各地教育经费的个人分担比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不同区域居住的人们收入水平差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较高,甚至出现了优秀人才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或重点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三个区域的教育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通过分析得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地域之间生产力、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力流动性、生活成本开支的差异。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为大力发展和完善基础性教育,以提高整体受教育水平;促进优化区域产业发展;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同时要控制经济发达区域的生活成本,打破就业障碍和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