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等多重用途的器物,始见于唐代,宋代已很流行,元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青花瓷的大量烧造而日趋风行。桂林博物馆收藏有各类梅瓶300余件,其中明代瓷梅瓶249件,如此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明代梅瓶集中收藏于一个博物馆,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被专家学者誉为"藏华夏陶瓷瑰宝,集明代梅瓶之最。""梅瓶之乡,桂林一绝。"在桂林馆藏的瓷梅瓶中,绝大部分为青  相似文献   

2.
《收藏界》2010,(6):137-137
乾隆"青韵"——缠枝双联瓶在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浙青料绘制。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许向英  江用虎 《收藏》2009,(6):75-75
琮式瓷瓶始见于宋代,明清时期多有烧造。清代乾隆以后,琮式瓶作为传统器型,器身装饰演变为多种形式。1981年春,文物部门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文物普查时,于该县村民家发现了一件底书红彩“乾隆御制”款的白釉刻瓷粉彩琮式瓶。  相似文献   

4.
杨俊艳 《收藏》2019,(1):22-25
清代乾隆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作诗最多的皇帝,有《御制文集》和《御制诗集》传世。据《乾隆皇帝全传》统计,他一生总共写诗达4万多首,其中,咏瓷诗文即有近200首。乾隆还常命人将自己所作诗文装饰于瓷,从而开启了官窑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境界,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红地描金开光粉彩御制诗文壁瓶和仿石釉开光御制诗文双联笔筒...  相似文献   

5.
“瓶弹”、“瓶圈”的制作方法:制作瓶弹、瓶圈使用的工具包括钳子、小铁钻两件普通工具。制作采用的主要材料为废弃塑料矿泉水瓶、小饮料瓶。瓶弹的制作方法:瓶弹是由一个大塑料瓶和小塑料瓶对口连接仿手榴弹形状自制而成的体育小器材。第一步在大塑料瓶里塞进废纸或灌部分沙子;第二步把小饮料瓶颈套进大饮料瓶的瓶颈里;第三步在两个瓶颈部的重合处钻孔后用细铁丝固定,再用透明胶缠住瓶颈;第四步在瓶弹上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或涂在瓶内壁),加以美化。弹体长0.2m,弹柄长0.08m,全长约0.3m 左右,见图1。  相似文献   

6.
可乐瓶,我很喜欢。——并不是因为可乐的味道好。——也不是因为可乐瓶的外观漂亮。引起我注意和喜欢的,正是因为可乐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作用广泛,且可就地取材,来源充分(可叫学生把家中闲置的可乐瓶带出来或到饭店、食堂里收集)。现将其作用分各项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4)
正从隋至清(581~1911年),历经1300多年演变,梅瓶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器型样式,子仁在《中国梅瓶研究》中,以器型分类与历史演变两个角度清晰展示了这种变化。梅瓶器型分类:十类样式群子仁根据梅瓶的口部、颈部、瓶身、足底等形式特征将中国梅瓶器型分为十类样式群,每个样式群又细分为数个或数十个样式。第一类样式群:以折沿凸环小口为标志,流行于隋代至明代(见图1)。第二类样式群:以小撇口或小侈口为标志,口唇以圆唇、卷唇为主,也有较薄的尖唇,颈部  相似文献   

8.
李维长 《中国钓鱼》2001,(10):24-24
将502胶水瓶盖拧开,先用剪刀在瓶顶处剪掉1~2毫米,使瓶由原来的尖顶变为平顶,再用缝衣外或小尖锥,在瓶顶中心处捅一小洞,以能挤出胶水即可。修理好钓具  相似文献   

9.
张晓燕 《收藏》2009,(1):66-67
四系瓶是磁州窑器物中极富特色的一类,造型古朴挺拔,系部变化多端,颇具北方粗犷、豪放之气韵。四系瓶的基本特征为:器物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或褐釉,有的在白釉部分进行绘画或书写,装饰效果突出,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周口七式拳     
时晓武 《精武》2009,(7):60-62
一、七式拳脉络杂说 七式拳,原本叫七式捶,心意拳巨匠袁凤仪依回族习惯,扩充补足了七式拳体系后,叫汤瓶七式拳,或汤瓶拳。  相似文献   

11.
以一抵十!这是多么漂亮的一掷。初次手执保龄球,您(?)海里泛起一片“全倒”的信念。可是球出手后,“它”就开始跟您唱反调,小则意思意思碰倒三两个瓶,大则滚到沟里去。事实上,您的手脚並没有那么笨拙,只是缺乏正确的指导而已。目前,国内保龄球馆没有开办训练班,大部分人士对保龄球的打法与技巧,仍旧非常(?)生。有见于此,  相似文献   

12.
许哲  卢志远 《收藏》2020,(3):80-87
2019年11月9日至2020年1月1日,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瓶’安喜乐——馆藏明清瓷瓶展"原创展览。在众多馆藏文物中,遴选出65件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瓷瓶进行展览,器型上包含有玉壶春瓶、梅瓶、橄榄瓶、观音瓶、赏瓶、贯耳瓶、蒜头瓶、琮式瓶、葫芦瓶等十几种瓶型,在柚色上有青花、单色柚、仿哥窑、窑变釉、粉彩等。本文选取其中15件特色展品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马广彦 《收藏》2007,(8):63-64
扁壶,又称扁瓶,主体呈扁圆或扁方形壶腹,两侧有桥形或半圆形系,底部方形或椭圆形,圈足侧而各有一孔,因其可穿绳背挂,故又叫做穿带壶(或穿带瓶)。该器型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为陶器,西晋时始有瓷制器。辽、宋、金、西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为流行,适于游牧、行旅中作酒壶或水壶用,多为黑釉、黄釉、褐釉及白釉印花器(图1)。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围棋天地》2014,(23):108-108
秋风清.长空远.为了活跃当地围棋氛围.为广大围棋爱好者提供切磋棋艺的平台.由安徽省枞阳县体育局主办、县围棋协会承办、双联商贸冠名的枞阳县双联杯围棋天元赛于金秋十月在枞阳县体育馆欢乐开枰。一些成人棋手避开国庆节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些小棋手暂时抛开繁重的学习任务.腾出时间.以棋会友.一起体验“棋”乐无穷。  相似文献   

15.
张琼 《体育教学》2006,(4):66-66
一、小小保龄球(图1)游戏者站于犯规线后,每人手握一球,将球用下手前送方式将球滚向正前方约6~7米处的木瓶(可乐瓶),每击倒1个木瓶得1分,得分多的小组获胜。二、赶“鸭”下河(图2)篮球场地一块,将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站在起跑线后。排头同学用硬纸板或小垫子弯成半圆形,  相似文献   

16.
汤瓶七势是汤瓶七势拳的重要七大势子,七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势"、"碾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势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17.
保龄球记分采用的是每格30分累加法。每一局由十格组成,除第十格外,其余九格每格由两小格组成,其含义为当第一次未能将10个瓶击倒时,还有第二次击倒剩余瓶的机会,既然每格累加分为30分,那么每局的满分就为300分了。 下面介绍保龄球的记分符号及其含义: 全中或叫全倒,当第一次击球就把10个瓶击倒,得分为10分,还需加上后两次击球的得分。 补中,当第一次击球没有把全部球瓶击倒,而在第二次击球才把剩余瓶全部击倒,得分为10分,可以加上下一格第一次投球击倒的瓶数。 失误,当某格第一次投球未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17)
正【事件回顾】北京APEC会议期间,世界部分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夫人在颐和园水木自亲殿一睹皇家艺术景泰蓝的风采,墨西哥总统夫人里韦拉还欣然尝试为景泰蓝"繁花似锦"赏瓶点蓝,夫人们纷纷惊叹景泰蓝艺术的精致与繁复,这件作品也因此博得了"夫人瓶"的美称。应广大藏家之邀,国大师钟连盛变瓶为盘,更高难度打造"繁花似锦"赏盘,绽放别样风采——群芳斗艳在颐和园水木自亲殿内,景泰蓝"繁花似锦"赏瓶作为  相似文献   

19.
梁基英 《武当》2004,(8):57-57
石斛,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人药。  相似文献   

20.
绶带耳葫芦扁瓶,又有人称为"扁腹绶带葫芦瓶"、"如意耳葫芦扁瓶"、"抱月瓶"、"宝月瓶",始于洪武,盛于永、宣。本文所附的14张图,是我们从八部古陶瓷专著中搜集到的。每个图所标明的朝代是原著的认定,但我们认为图1-10全是永乐的,图11-14全是宣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