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产业,是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辽宁省是我国主要的装备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一直是辽宁省传统的优势产业,其重型装备产品在国内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最近几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发展速度已经严重滞后于我国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辽宁经济的发展,探讨如何加速发展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以产业经济学为基本分析框架,通过产业集群理论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初步探讨了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对解决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的重要作用,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构建产业集群和解决装备制造业发展难的具体建议和措施,以期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完成装备制造业的集中化与规模化,发挥产业集聚与集中优势,是培育和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分析了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模式和集群网络要素链接结构,并以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剖析,针对实证结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装备制造业地理集聚:测度与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聚式发展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利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产业集聚结构效益指数、集聚影响指数和区位熵对2003-2008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及其绩效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平均地理集聚度较高且上升明显,但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装备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结构效益在下降,各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结构素质和产业集聚专门化率差异明显且变化趋势不同.装备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度与绩效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集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介绍和评价几种主要的国外的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基础上,选取“地点系数”法(雇员集中度系数法)对我国制造业进行了产业集群识别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现有的制造业产业集群集聚度高和集聚度低的区域以及制造业产业集群程度增长快的地区,并且对识别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德阳市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金 《软科学》2005,19(5):75-77
对产业集群概念、特征及竞争优势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德阳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德阳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集群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辽宁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辽宁省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外资、外企和外国技术逐渐渗透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中,出现了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被跨国企业并购的情况,对产业的成长性、竞争力和控制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对跨国并购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并为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分析模型的设计原则,构建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中度分析模型,运用区位商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中度进行测算。最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整合装备制造业资源,提高产业进入壁垒和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珠三角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结合中山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践,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发展方向与产业定位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宏观发展视角总结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产业集群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对促进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揭示其集聚发展的规律对于引导其健康快速成长并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EG指数等集聚指标测度中国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1996年到2014年的产业集聚水平,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及其集聚度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呈“W”型趋势,其集聚度对产业产出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产业集聚下降的主要原因,FDI与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提升对产业集聚度的上升有显著作用,企业进出壁垒下降是地区集聚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