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抽油机是一种油田采油比较常用的采油设备,而抽油杆则是抽油机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采油过程中与抽油机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于其操作环境复杂,又长期在野外运转,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导致油田采油的整体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针对油田抽油杆故障展开深入研究,分析现阶段抽油杆比较常见的几种故障,和产生故障的原因,并以有效治理抽油杆故障为目的,为其提供几点有效对策,以期对今后抽油井生产技术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DCS作为大型的控制系统,实现参数的实时监控、自动控制及设备远程启停,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可有效地保障安全生产,在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DCS系统的组成,并从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参数精确控制以及设备稳定性控制等方面,分析了DCS在南堡1―3人工岛气举采油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油田开采离不开各类采油设备的支持,但由于石油开采作业强度大,作业条件恶劣,长时间运行下不可避免出现设备零部件老化、磨损,进而发生故障问题,影响到作业效率和效益。因此,加强采油设备状态监测显得十分重要,能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及时故障诊断和处置,对于提升采油设备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就油田安全生产中采油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应用要点着手探究,了解技术优势特长,并寻求合理技术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以求最大程度上提升石油开采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原油生产中,潜油电泵机组是油田重要的生产设备,它们的成本往往占油田生产费用的大多部分,它们的运行好坏直接影响采油产量和效益,所以有杆泵抽油装置的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巨大的。因此,应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建立一个参数采集控制系统来实时监控有杆泵抽油井的运行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安防智能报障系统,该系统在现有安防监控系统中的前端设备及传输设备内部嵌入了温度,电压,视频检测等传感器件,并通过智能报障平台软件综合分析实时采集的传感数据,从而判断整个安防监控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并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将故障信息及时告知用户,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达到了智能化报障的目的,提高了安防监控系统的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生产自动化建设的开展,大量的抽油机示功图数据实现了自动采集,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生产时率。为了提高数据存储率和检索效率,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后期软件二次开发打下了基础。开发了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实现示功图数据网上发布,方便用户通过同一平台获取功图资料。引进抽油井故障诊断软件,有助于对抽油井故障进一步定位,提高抽油机井工况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油井自动化监控系统是数据采集、信息发布、综合利用于一体的油井数字化管理分析系统,通过对油井生产状况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生产异常油井,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产量损失,确保平稳生产。本文介绍油井自动化监控系统在桩西油田的应用状况,结合应用软件的功能,阐述油井生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示功图诊断,以及在节能降耗,报警签收方面的应用,对桩西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军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对于大型指挥控制系统,传统的人工运维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实时全面的监控全系统的软硬件运行状态,为了满足指挥控制系统高可用性、稳定性的运行要求,本文基于Nagios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监控平台,能够实时的监视系统内部各类软硬件资源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异常并给出告警,为指控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日益增多,变电站设备运行状况巡视周期逐渐增长,变电站因数据通道、测控装置、远动机等设备问题导致的画面不刷新的情况时有发生,易导致信息漏监控和延迟处置。为及时发现监控画面遥测异常,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本文提出在D5000监控系统数据库中设置点集库,并根据每个设备运行特征设定不同的不刷新告警时间,将点集库数据与实时画面数据同步进行对比,对超过设定时限而不变化的数据通过遥信报文进行异常告警。此方法可及时发现异常的运行数据,防止了监控运行人员在值班过程中对重要信号的漏监和延迟处置,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油井变频技术是针对抽油机运行特点而设计应用的,使得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抽油机能耗控制得到根本的改善。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并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模糊控制,使机械采油的效率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有效杜绝了设备的空耗,从而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眼下,油田采油机械设备所消耗的资源不断上升,而且油井单油井出油数量不断下降,因此在是由采集过程中的节约资源就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在确保油井产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寻找具备节能空间的采油机械设备,尤其是投入使用时间不长的机械采油井,选取性价比最高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相关参数、优先选取低能耗采油设备,在采油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大量消耗资源的机械加以改进等手段来尽可能的将石油采集设备的能源消耗量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熊渊琳 《科技风》2011,(21):166-167
抽油机采油是目前石油开采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抽油机的工况直接影响到油田的产油量,分析示功图是判断抽油机工况的基本方法。本文涉及的基于ADXL2E的游梁式抽油机游梁角度测量系统,能够精确测量游梁的角度值,配合监控终端的电机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测绘抽油机当前的示功图,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抽油机变频控制柜在采油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变频技术的原理是结合信息技术、模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针对抽油机运行特点应用的,使得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抽油机能耗控制得到根本的改善。利用变频调速技术,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模糊控制,使机械采油的效率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有效杜绝了设备的空耗,从而实现了节能的目的。同时变频技术的利用使抽油机实现了软启动,设备选型更加合理,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迟世华  吴峰 《内江科技》2004,25(6):61-62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后期,管、杆磨损已成为油井停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抽油机采油 工艺原理、采油工艺特性入手,并结合工程力学理论对偏磨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抽油机井机械采油是国内外油田最主要的人工举升方式,机采井的系统效能是衡量抽油机井性能的综合指标.各油田现场经常采用各种配套节能技术来改善抽油机工作状况,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机械采油系统耗电量还是居高不下,油井的最大潜能无法有效发挥.为了提高高含水后期的开采效益,通过应用多杯等流型气错、机采井免清蜡、抽油机井节能减速器技术,通过试验井生产,目前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开放式、分布式、网络WEB方式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能够在远程集中管理下属所有电站的发电过程以及工作状况,实时在线监测水库、前池水位,高度、雨量等参数,以及发电机组参数,对发电机组的各种故障包括(电流、停机、缺相、欠载等)进行实时诊断,及时发现故障并报警。此外,系统采用集散式控制结构,在不改变原有计算机系统的原则下,即使不在电站也能通过网络查看实时数据,通过软件生成的图表帮助调度人员合理的调度,实现数据共享,方便领导部门进行决策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杨英萍 《内江科技》2014,(1):67-67,136
<正>本文针对油田开发后期,井况复杂,偏磨现象越来越严重,通过对造成油井偏磨原因的分析,提出应用多种采油工艺治理油井偏磨。几项工艺在偏磨井治理上各有所长,根据不同的井况选择合适的采油工艺措施治理偏磨。抽油杆在油管中上下往复运动是抽油机采油工艺最基本的运动方式。由于受井身结构、管柱组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油管、抽油杆在生产过程中必然造成摩擦损失,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何孝康  陈京霞 《内江科技》2010,31(7):100-100
抽油机曲柄销属于运转件,有一定的使用时间,超过使用周期,容易老化串轴,导致连杆脱离,发生单吊环事故。一旦抽油机发生单吊环事故,不仅影响原油生产,而且易发生安全事故。作者设计了一种监测装置运用到我队永7-2油井的抽油机上,来及时发现该井的抽油机曲柄销故障,以杜绝单连杆事故,确保油井生产安全,保证油井生产效率。该项目正在实施中,曲柄销子退扣现象还未出现过。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6,(8):33-34
正抽油机采油井目前约占我国总油井数的86%,这其中,游梁式抽油机约占抽油机采油的70%,在这些游梁式抽油机中,约有一半处于不平衡状态,通过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调节,每年有2.3×109 k W·h的节电潜力,因此抽油机平衡不仅是确保抽油机井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也是油井生产节能的重要措施。本文研发了一种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的自动调节新方法,为油田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内衬耐磨防腐油管耐磨试验与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聚合物驱油导致油井产出液粘弹性升高,原来的抽油机、潜油电泵采油方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采用螺杆泵采油出现偏磨严重的问题。室内耐磨试验表明,内衬耐磨防腐油管与抽油杆接箍之间的耐磨损性能要好于普通N80油管,现场6口油井试验取得明显效果,内衬耐磨防腐油管可以较好地解决杆管偏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