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猴     
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对小孩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相似文献   

2.
人与猴     
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对小孩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相似文献   

3.
人与猴     
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对小孩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不知道。”小孩看着上蹿下跳的猴回答。“记住,孩子,”大人说,“这种动物叫猴,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动物。”“何以见得呢?”小孩问。“不信,你瞧。”大人说着,从提包中摸出一颗花生,朝笼子里的大猴背后扔去。只见大猴急转身,略一迟疑,却用嘴接住,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小孩笑起来,说真有意思。大人也被大猴的举动逗得很开心,便来了兴致,又将另一颗花生扔进去,还是扔向大猴身后的地方。大猴故伎重演,转身,跳起来用嘴接住,用爪子取出剥开…  相似文献   

4.
人与猴     
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对小孩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不知道。”小孩看着上窜下跳的猴回答。“记住,孩子,”大人说,“这种动物叫猴,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何以见得呢?”小孩问。“不信,你瞧,”大人说着,从提包中摸出一颗花生,朝笼子里的大猴背后扔去,只见大猴急转身,略一迟疑,却用嘴接住,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小孩笑起来,说真有意思。大人也被大猴的举动逗得很开心,便来了兴致,又将另一颗花生扔进去,还是扔向大猴身后的地方,大猴故技重演,转身,跳起来用嘴接住,用爪子取出剥开,放进嘴…  相似文献   

5.
人与猴     
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对小孩说:“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不知道。”小孩看着上蹿下跳的猴回答。“记住,孩子,”大人说,“这种动物叫猴,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玩物。”“何以见得呢?”小孩问。“不信你瞧。”大人说着,从提包中摸出一个花生,朝笼子里大猴背后的地方扔去,只见大猴急转身,略一迟疑,却用嘴接住,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小孩笑起来,说真有意思。大人也被大猴的举动逗得很开心,便来了兴致,又将一颗花生扔进去,还是扔向大猴身后的地方,大猴故伎重演,转身,跳起来以嘴接住,用爪子取出剥开,…  相似文献   

6.
人与猴     
栅栏外。一大人指着里面的猴子对小孩说:“记住,孩子!这种动物叫猴子,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动物。不信你看——”大人说着,摸出一个花生,朝大猴的背后扔去。只见大猴急转身,以很滑稽的动作接住,剥开,吃掉。被大猴的举动逗得开心的大人和小孩便接连不断地扔起来。大猴则不断故伎重演,或接住,剥开吃掉,或给身边的小猴吃。栅栏里。一大猴指着外面的人对小猴说:“记住,孩子!这种动物叫人,是专门供咱们猴子开心的动物,不信你等着瞧。”大猴说着,就有个大人往里扔花生,大猴急转身,以很滑稽的动作接住、剥开吃掉。外面的人不断地扔,大猴不断地接…  相似文献   

7.
猴子的玩物     
用语得体——小孩称呼大人时,未用您,而用你——表示这个大人是不应受尊敬的。用词准确——恰巧又有个大人往笼子里扔花生,在有字前缀一又字,前后有两个大人——拓展文义。此文表意还需要区分全称与特称——你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应改为你知道这个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其他句子中的种字也改为个,删除相关句子中的们字——只针砭某些动物。  相似文献   

8.
足球的信义     
《西游记》里说,天生小石猴想知道瀑布后面有什么,众猴就怂恿它,如果跃过去,就奉它为王。小石猴果真跃了过去,还发现了那个叫水帘洞的好地方,可众猴只顾玩耍去了。小石猴便说:“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众猴听后,便朝上礼拜,口称“千岁大王”。连猴子都知道“言而有信”,  相似文献   

9.
大人总是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可是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是个孩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小孩看卡通片时,大人在一旁说:“啊,真幼稚!”大人觉得幼稚,我们小孩可不觉得幼稚。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不懂事。大人说话,小孩只要一插嘴,他们就会说:“去去去,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其实,我们小孩懂的事,大人不一定懂呢!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就算做错了,小孩也不能批评他,不然就会说你没大没小;小孩就不一样了,处处受大人管,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错了事,大人又是责备又是教导,唠叨个不停。小孩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大人说,可是却不敢大胆地说。如…  相似文献   

10.
大人小孩配小孩认为世界是属于天空、月亮、星星、流水、石头、小草、花儿、云朵和动物的;大人认为世界是属于人类的。小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人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1.
学生:老师.你能再谈谈什么叫合力吗?老师:好的.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两个小孩同时用力提起一桶水,而一个大人就能提起来,大人的一个力所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的两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有什么关系?学生:他们作用的效果相同.·老师:象这洋一个办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其中每一个力都叫分力)的合力.学生:合力我们知道了.从刚才你讲的情况来看.好象合力刚好都大于这两个分力,对吗?老师:是的.学生:能不能说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呢?老师:这种说法不一定对.学生:你能说得详…  相似文献   

12.
大人们总说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可以成天东游西逛。唉,其实当个小孩也不容易啊!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是个小孩子,永远长不大。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做错了小孩也不能说他,更不能批评他,要不就说你讲话没大没小,甚至说你不孝顺。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处处受到大人的管教,有时还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了错事,大人又是批评又是教育,唠叨个没完没了。唉,谁叫我们是小孩子呢?小孩子在大人心中永远不懂事。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小孩子一定不能插嘴,如果你一插上嘴,他们就会说:“去、去、去,大人们讲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一边玩去。”其实,我们小孩子懂的…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小孩听大人的话,大人要求小孩做什么,小孩就得做什么,小孩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没有自由,没有快乐。“璇璇,来帮妈妈洗菜!”听听,又是妈妈那烦人的唠叨,只要她一看到我闲着没事干,就叫我做家务,可我又最不喜欢洗菜,因为得一棵一棵仔细地把有叶子、菜茎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8岁的明明问好朋友兰兰:“你知道人一共长多少颗牙吗?”兰兰说:“爸爸告诉我大人有32颗牙,我们小孩只有20颗。”可明明却说:“为什么我爸爸只有28颗牙,我只有18颗呢?”兰兰摇摇头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15.
王芬 《早期教育》2005,(12):40-40
饭后。贝贝吵着要喝水。于是我给她倒了一杯水,摸了摸杯壁,不烫,可以喝了。贝贝看了看我,放心地喝了起来。“啊.好烫呀!”贝贝叫道。“不烫呀,我已经试过了!”“老师。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感觉水不烫。可我的感觉就是很烫。”贝贝说。细想一下,贝贝说得不无道理。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更何况是大人和小孩,我赶紧加了一点冷开水。再仔细推敲一下。大人和小孩何止皮肤的感觉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大人总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当个小孩不容易呢。小孩在大人心目中永远是小孩,永远长不大。大人们什么都要管着你,唠叨个没完。小孩在大人心目中永远不懂事,大人说话的时候总不让小孩插嘴,因为大人总觉的小孩什么也不懂,没有自己的主见。小孩有无数的心里话想对家长说,却不敢大声地告诉家长,因为,万一说错了,还可能被父母大骂一顿。  相似文献   

17.
买票的学问     
夏天可真热!吃完午饭.我和爸爸一起去游泳。到了游泳馆,卖票的阿姨说:“小孩游一次是10元.大人游一次是12元。我们这里也有卡出售,小孩游10次是70元,大人游10次是90元。”我想:如果小孩游一次是10元,那么游10次就是100元了。  相似文献   

18.
一点击:在看猴子的时候,想到过猴子也在看你吗?你想过在猴子的眼中,人类是什么样子吗?请看--人与猴佚名栅栏外。一大人指着里面的猴子对孩子说:"记住,孩子!这种动物叫猴子,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不信你看--"大人说着,摸出一粒花生,朝大猴的背后扔去。只见大猴急转身,以很滑稽的动作接住,剥开,吃掉了。  相似文献   

19.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猴妈妈一家人。猴妈妈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叫猴听话。它老实本分,妈妈叫它去做什么,它就做什么,很听话。老二叫猴机灵,它很爱动脑筋,人家都说它长大了一定能当数学家。最小的是一个小女孩,叫猴美丽,它长得很漂亮,就像仙女下凡一般。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猴妈妈把三个孩子叫到了跟前,还给每人发了一百元钱。三个孩子疑惑不解地想:咦?妈妈怎么突然变得那么大方,给我们一百元钱花?正在这时,猴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这是用来考验你们的,我要看你们谁能靠着这一百元钱过上富裕的生活。”于是…  相似文献   

20.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无忧无虑的我,已不知不觉做了10年爸爸。宝贝女儿还给我起了个雅号,叫“电话爸爸”。这消息让我知道后,内心很痛苦,我在女儿心中就是这样吗?仔细一想,也是的,从古到今,大人唠叨小孩这不对,那不顺眼,乃天经地义,小孩指责大人,就是大逆不道了。更没有当爸爸的去主动思考一下,主动的去问一下自己,做爸爸称职否?理智后的我,才认为女儿叫我是“电话爸爸”,还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