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学好历史,要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如,比较一些历史现象、事件或人物,找出异同点。本文通过几个典型事例,谈历史学习中比较法的应用。茯朝代比较如,学习隋朝,可以把它同秦朝进行对比,两朝相距约700年,却有惊人的相似:①建立背景相同。都在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秦朝之前是500多年的春秋战国;隋朝之前是约400年的魏晋南北朝。②都有“启后”的作用。一是两朝的制度影响后世:秦朝的中央集权制、隋朝的科举制都被其后的各朝沿用,秦朝的郡县制、思想专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都被其后的许多帝王所效仿,仅形式各异而已…  相似文献   

2.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官方正式场合使用“皇帝”称号。而“天子”称号在史料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其与“皇帝”称号并行使用。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与“皇帝”制度是巩固中央集权措施有关,但其背后复杂的历史化因素亦不能忽视。从先秦“天命”思想演变,秦化与制度变迁等方面揭示其“皇帝”称号背后深刻的历史化内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隋朝创立的科举考试,历经唐宋明清,延续了1300多年,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但是在科举历史上有些人“金榜题名”并不是因为成绩特别优异,而只是因为皇帝或主考官特别看中他们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桂林”一名,最早见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那时,秦在广西境内设桂林郡。从秦朝到隋朝的800年间,“桂林”这个名称,一直“居无定所”,先后在贵县、象州、柳州、武宣四地流动。公元621年唐朝恢复桂州总管府,桂林被设为桂州州治,在行政上称为桂州,但在众多诗人文士笔下已称为“桂林”。此后,桂林这个古老的名称,才在今桂林永久“安家落户”,成为今桂林的专称。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千余年。  相似文献   

5.
杨丽欣 《中学文科》2009,(15):121-122
“桂林”一名,最早见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那时,秦在广西境内设桂林郡。从秦朝到隋朝的800年间,“桂林”这个名称,一直“居无定所”,先后在贵县、象州、柳州、武宣四地流动。公元621年唐朝恢复桂州总管府,桂林被设为桂州州治,在行政上称为桂州,但在众多诗人文士笔下已称为“桂林”。此后,桂林这个古老的名称,才在今桂林永久“安家落户”,成为今桂林的专称。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千余年。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割据的混战局面,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是历史上真正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创制的封建政治体制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和完善,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被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盛赞为“千古英雄”、“千古一帝”。然而,秦始皇功大过亦大,他在位期间穷凶极奢,赋敛无度;严刑酷法,滥杀无辜;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也导致秦朝统一后仅仅十几年就迅速败亡。秦朝的兴盛、统一与灭亡,都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与启迪。千百年来,研究秦始皇及秦朝政治的文章、专著不胜枚举,多如牛毛,但是,历史学的魅力就在于:不同时代总是能够赋予研究对象以新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公元581年,隋朝结束了自西晋后近270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虽然隋朝的存在时间很短,但其地域辽阔,国力雄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局面之一,周边国家(如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在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隋朝很大影响,这些都为后来唐代中国文明的辉煌强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吴辉 《历史学习》2005,(2):12-13
灵渠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如1997年全国卷: 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陆交通最早开通于A.战国 B.秦朝C.西汉 D.隋朝  相似文献   

9.
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结束后,鉴于学生对秦末历史比较了解和颇有兴趣,特别是不少学生对秦亡原因的简单认识——“亡于暴政”,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探究题:秦朝灭亡原因之我见。  相似文献   

10.
李斯身为秦朝丞相三十余年,功绩甚伟,被后人称为“千古一相”,最后却死于非命,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由于统治者昏庸残暴,秦王朝已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而最高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却愈演愈烈。郎中令赵高曾当过秦二世胡亥的老师,颇得胡亥宠幸。他身居要职,把持着朝政大权,所杀众多。他唯恐大臣入朝奏事,说他的坏话,便心生一计,对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群臣只能  相似文献   

11.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的州一直以监察区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州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出现,郡县制被州郡县制所取代.秦汉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在它存在的短短37年里,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巨大财富.其迅速致富的原因可从历史背景、经济政策及政治制度等几个方面加以考察,由此可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隋朝的富裕,虽有“国富民贫“虚假繁荣的一面.毕竟在许多方面表现了强大国力.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玲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4):123-125
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的封建统治者设立科目,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创立于隋,确立于唐,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本文从特权等级、婚姻门第、现代教育三方面,来探讨科举制度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封建制五刑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封建刑罚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形成肇始于西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改革,历经魏晋南北朝,确立于隋朝,达800余年。本文对其发展脉络作了较系统的梳理和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和亲次数众多,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特点。第一,开放的通婚观念导致魏晋南北朝和亲繁盛,且涉及众多政权、民族;第二,魏晋南北朝和亲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大于汉唐统一时期;第三,魏晋南北朝和亲通婚的政治层次比汉代和隋唐高;第四,隋朝与后梁皇室通婚是唯一一次汉、汉和亲,成为分裂时期汉族政权间关系的特例,是南北统治集团中高门大姓的联合,有助于减少统一的阻力。总之,和亲各项主要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已完善齐全。魏晋南北朝和亲不比汉唐逊色,而且影响着以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秦在实现中国的统一之后迅速灭亡,其中原因,千百年来许多人一直在讨论。本文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分析了秦人“好利”,特别是商鞅变法以后秦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秦人贪求功利的情况,认为由于秦人缺乏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过于贪求功利,没有制定出合理的统治政策,是秦王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礼与法当如何配比以建构有效的政治文化模式,礼乐教化与刑杀,武功与威德当如何运用以调理民心,规范社会,巩固统一的问题上,秦汉统治者一直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这种摸索的过程就是礼与法从对立冲突逐渐走向融合协调的过程。从秦始皇开始,直到汉武帝才摸索出了一套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政治法律模式——“礼法结合”。在秦汉的历史长河中,礼制与法制两大社会控制系统处于动态发展的“混一”状态,这是我们认识秦汉礼制与法制真实状态的关键。“礼法结合”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法律模式,根本原因在于其适合中国古代国家和社会独特的内涵和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秦以后政治制度的本质与特征,国内外理论界迄今还没有一种确切的把握。由于清代政治制度是"秦制"发展的完备形态,因此,通过剖析清代的州县制度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清代州县官府是一个宗法性"主奴集团",内部充满各种依附关系、尊卑关系,州县官、幕友、长随、书吏、差役都不是有法律保障的自由人。"官府"作为与社会对立的统治者,又是一个统一的自利集团,上下尊卑相互依存,共同营私,对来自社会的反抗实行控制、镇压。州县官府的行政机制,以服从私人意志而不是以贯彻法律、制度为纽带。清代的州县财政是一种"家产制",表面上具有公共性质,而实际上却为州县官私人所支配;表面上国家定制严密,而实际上却遵循各种潜规则运作,有时甚至全无规则。所有这些,都反映了"秦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秦“物勒工名”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对提高手工业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仿北齐律的结构,《开皇律》确立并完善了封建刑律的十二篇体制,删除了北周不少苛酷的刑罚内容,标志着封建刑罚制度趋于成熟,很好地维护了封建宗法关系,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皇权与封建国家的统治,为隋初的社会兴盛和国家统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唐代。隋帝统治后期和隋炀帝在位期间以法坏法、有法不依、滥用酷刑,使自己制定的良法如同具,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