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伟铭案在四川高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中已经结束,但对于孙伟铭案的定性问题在法学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该是"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基本原则、民众的接受程度以及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应该以"交通肇事罪"定性,但鉴于法律的适用性和醉酒驾驶的危害性,应该对《刑法》133条的"交通肇事罪"及相关法规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
论合同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在刑法界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在界定合同诈骗案件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显得非常重要."非法占有目的"在合同诈骗罪中只能产生于财物所有人交付(处分)财物之前,在合同诈骗案中不存在所谓的"事后故意".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作为犯罪处理。"醉驾"入罪实施一年来,醉酒驾驶高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司法实践中缺乏对醉驾判处缓刑、免刑、从轻、从重处罚的详细标准,导致各地法院对同样的案件处理结果不一样。细化醉驾的量刑标准,区别对待不同的醉驾案件,避免选择性司法,才能更好地体现法律对每个醉驾者的公正裁决。  相似文献   

4.
现存清代的抄家档案很多,从这些档案所见的抄家案件来看,可以分为:有权势的大臣、违反法纪的官员、"文字狱"、亏空钱粮、反抗朝廷的团伙及手段残忍的杀人犯等五类。抄家案件的处置明显区分为严惩、减等、从宽三种类型,在处置过程中既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又有君主的喜恶爱憎。清代法规体系是以律、例、则例、事例、章程、成案等为主,以中央部院衙门和地方官府颁布的禁约为辅,构建了彼此相连的法规体系。因此在分析抄家案件时,既要看到法规的一般适用情况,又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重大抄家案件有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在具体审判过程中淡化政治因素,采取"政治案件经济办",既显示出法律为统治者工具性的特点,也表明政治斗争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正式实施,对危险驾驶入罪问题,无论在法学界还是在司法界均有不同声音,其中呼声甚高是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对"醉驾"标准做出相关解释。最近,最高院回音对此将以"指导性案例"的形式下发全国法院参照适用,以统一和规范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人们希望案例指导具有接近司法正义、彰显司法理性、整合司法资源等法理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刑法文本中总共使用了338个"其他",分布在176个刑法条文之中,占条文总数的38.93%。总则中出现的23个"其他"所指代的内容分为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分则中"其他"最明显的特征是存在着大量的同类使用和必然相关使用。语言本身的模糊性、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刑法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他"用语存在的必然性。弥补语言和刑法文本的缺陷和不足、维护刑法的稳定性又决定了"其他"这一用语存在的合理性。刑法文本中的"其他"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法律问题,不仅在理论上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同样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不断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人权应得到保障这一理念已经成共识。刑事诉讼法作为保障刑法正确实施的程序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侦查阶段是侵害人权现象最多的阶段,这一阶段,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最为薄弱。例如"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这些案件都反映出在刑侦阶段,刑讯逼供、违法侦查行为频频出现。这些问题的凸显,引起我们关注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问题,同时也认识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有关文学作品角色的知识产权案件,这些案件难以用《著作权法》作出判决,其中典型案件如金庸诉江南案.2020年《著作权法》通过第三次修正,规定了开放作品类型和合理使用条款的边界,从原来的法律认定改为司法认定.法院得以借此修改,在文学作品角色侵权案件中做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和市场规律的判决.  相似文献   

9.
"重刑轻民"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与传统,集中表现为法典的刑事化、刑法的刑罚化、民事的刑法化以及律学的刑名化;这一特点和传统的形成与导源于"宗法关系"的政治权力关系、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密切关联。在已确定"平等主体"、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尤应倡导平权型的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课中如何运用热点法治案件是关系思政课教育效果的重要问题。以轰动全国的天津赵春华案为例,在思政课教育中要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视野,引导学生科学理解法律规定,深化对"法治"的理解。基于对"赵春华案"的分析,运用热点法治案件在"基础"课中开展法治教育的反思,包括科学定位"基础"课的法治教育;对热点法治案件的讲述要注重弘扬主旋律,真正立足中国实际讲述中国法治发展;深入挖掘热点法治案件,用好、用足这些鲜活素材;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法律观,中心在于法治思维与法治理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刑法不是一元的,除了国家刑法之外还存在着民间刑法。从"活法"观念中可以找到民间刑法的根基。民间刑法具有起源上的自发性、罪与非罪标准的伦理道德性、演变过程的潜移默化性、内容上的民族个性等特征。既然刑法是多元的,对国家刑法规范及其用语的解释应坚持多元刑法解释原理。唯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刑法规范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劳动侵权案件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保障法,对于劳动侵权行为,如果国家在运用民事、行政的法律手段,仍不足以有效抗制时,则必须运用刑法手段予以解决。然而,就惩治劳动侵权行为来说,现行刑法存在一些不足,必须加以完善,以加强刑法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3.
刑事立案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加强刑事立案监督程序是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通过剖析我国刑事立案监督程序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立足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程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文论述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刑法学实务案例教学应选择较为典型与重大的刑法实务案例,刑法实务案例应与时俱进,所选案例应当难易适中。本科刑法学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刑法理论的学习上,而为了使刑法理论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就有必要辅之以适当的案例作进一步说明、阐述。研究生刑法学教学既无需照搬美国的"判例教学法"与德国的"归入法"教学方式,也无需重新去探讨"互补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式,只要进一步坚持适用与完善"三三制"教学方式即可。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入户抢劫是否具备入户目的的非法性历来是学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尽管《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都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从立法本意来看,入户抢劫除了保障财产权之外,更重要的还要保护居民对"户"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入户"目的非法性也并不影响主观有责性的成立和客观违法性的程度;入户方式合法与否也并非刑法所关注的内容,所以入户抢劫并不需要入户时具有非法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刑诉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明文规定,是在程序方面对刑法修正案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相关制度的实体法上的对应。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相关制度的研究,可以探求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减少其回归社会难度的路径,以图推进我国法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希腊悲剧《安提戈涅》揭示出:刑法规范一旦与人之常情冲突并“绝对”执行,将导致更多的惩罚并遭到百姓的反对,不仅给当事人和其他人带来不幸、痛苦,还会给国家造成灾难。因而这部悲剧亦可解读为刑法的悲剧。安提戈涅以常情对刑法的反抗行动具有正当性,她的死亡悲剧乃刑法之悲剧。刑法悲剧的审美意蕴在于,它闪烁着人性的永恒光辉,展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及矛盾,解说了“什么是刑法”的形而上学问题。只有用良心联结刑法与常情,才能赢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证明标准做出了调整,将“排除合理怀疑”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我国对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解取得的巨大进步。排除合理怀疑的做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早就存在,只是本次刑诉法修改才将其纳入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我国证明标准下的“排除合理怀疑”应该有不同于英美的中国式解读,对于其在我国适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在我国法律框架下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屡屡出现严重的虐待儿童事件,严重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到儿童的生命。然而,对于虐童的实施主体在刑法上却找不到准确的依据对其处罚。浙江温岭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曝光之后,司法机关以寻衅滋事罪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就暴露出立法空白导致的司法尴尬处境。因此,刑法应尽快增设虐童罪,以期预防和打击此类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